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有恐惧,尽快消除孩子的恐惧和焦虑心情,要求家长,幼儿园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消除新生 幼儿入园 焦虑心情
每到九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小班就会有新幼儿入托。这时园内就会哭声一片,孩子在教室哭,家长在外面伤心的不愿离开,妈妈抹着眼泪,甚至有些爸爸红着眼圈。教室门外站着很多不愿离开的家长,偷着趴着窗户观看,如果被孩子看到孩子哭的更厉害甚至向外跑。这时是家长心痛老师头痛的时候。
初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有恐惧。焦急,不安,忧虑和紧张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这种现象一般持续一周甚至数周,对于家长的离开他们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作“入园分离性焦虑”。那么如何尽快消除孩子的恐惧和焦虑心情呢?
一、入园前家长应该做的事:其实家长也存在“入园适应期”的不适应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家长的这种忧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敏感的幼儿,这对孩子顺利入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家长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的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相信老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放心,孩子才可能安心。既然准备入托,家长就要提前在家有意识的给孩子灌输这个想法,告诉他幼儿园有许多老师和小朋友,有好多好玩的玩具,通过学习还会变得更聪明,如有时间和条件应该多带幼儿到园参观玩耍或到老师家做客。当他看到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跳舞做游戏,而且看到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在里面玩就会很羡慕,性格开朗的小朋友就会很想上幼儿园;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虽说对老师放心,但在孩子刚入园的几个星期实际上很难真正放心。面对早上分别时孩子的哭闹、恋恋不舍,家长们显出了无助、困惑和不知所措,家长的这种消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也就是说,要想使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要帮助家长消除这种焦虑。幼儿由原本的个体生活转轨到幼儿园的集体学习活动的过渡时期,教师要用正确的视眼来看待幼儿入园初期的各种不良反应:更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建立平等、健康、友好、信任的家园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早日走出入园焦虑的困境。
二、幼儿园应该做的事:原来家长送孩子后我们就立即让他们离开,结果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孩子十天半个月缓不过劲,家长心里也不安。在多年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到如果家长有时间就让他们一起入托,在幼儿园陪孩子几天。孩子从小在亲人的保护下生活,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必然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如果孩子经历过一个恐惧害怕的过程,恐怕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会产生很多问题,现在都在讲人性化教育,让家长陪着待几天孩子就会感到安全放松,知道妈妈不会不要他不管他,心里平静情绪稳定。同时父母也看到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放心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使孩子们逐渐达到不哭闹,很快就能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
三、老师应该做的事: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讲究教育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入托时老师要热情亲切跟孩子打招呼,要尽快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当老师叫出孩子的名字时他会感到亲切。让幼儿接受老师,和老师建立起感情。对没有哭闹的孩子多鼓励,奖励小红花,给他信心。让他做榜样,增加自豪感。老师要尽快组织孩子活动,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聊天,分散孩子想家的注意力。要有充分的娱乐时间,鼓励每个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老师在带领孩子做游戏时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让孩子感到有趣,消除紧张心理,尽快融入这个集体。小班幼儿入园后,由于与家人的分离焦虑以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在最初的几周常伴有强烈的不良情绪反应,影响到了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1、以妈妈般的温柔感染孩子。刚入园的孩子对于妈妈,有一种依恋母亲的天性。早上孩子来幼儿园时,教师会以热情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从而使他们心情舒畅,消除不悦。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更像妈妈一样,用温柔、亲切的口吻跟孩子说话,用每个孩子的小名来称呼他们,用亲切的语言关心问候幼儿,让他们感觉很幸福,一天的快乐生活由此开始。而当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时,教师善于觉察并给予安慰与鼓励,让每个孩子感到老师是时时都关心他们的。2、积极开展多种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而幼儿园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3、积极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学习,因为此时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则,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积极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利用这些游戏转移幼儿想家想亲人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四、混班教育: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按年龄分班,现在都在尝试混班教育,我园办的蒙台梭利班就是把小中大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以大带小,年长的孩子会帮着老师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年幼的孩子会在老师的鼓励下向大哥哥姐姐学习,很快摆脱紧张不安的心情。其实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丹麦就实行的是混合年龄编班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方法的运用效果很好,我班的孩子们在一周甚至三天之内就不再哭闹了,妈妈送的安心孩子来得开心老师干的舒心。上幼儿园,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经过的适应过程,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平常多跟孩子相处交流,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当孩子有出色的表现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体会到父母的爱心。老师对孩子们要热心、耐心、信心,精心准备活动,及时跟家长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增进老师孩子之间的感情。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关键词】消除新生 幼儿入园 焦虑心情
每到九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小班就会有新幼儿入托。这时园内就会哭声一片,孩子在教室哭,家长在外面伤心的不愿离开,妈妈抹着眼泪,甚至有些爸爸红着眼圈。教室门外站着很多不愿离开的家长,偷着趴着窗户观看,如果被孩子看到孩子哭的更厉害甚至向外跑。这时是家长心痛老师头痛的时候。
初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有恐惧。焦急,不安,忧虑和紧张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这种现象一般持续一周甚至数周,对于家长的离开他们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作“入园分离性焦虑”。那么如何尽快消除孩子的恐惧和焦虑心情呢?
一、入园前家长应该做的事:其实家长也存在“入园适应期”的不适应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家长的这种忧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敏感的幼儿,这对孩子顺利入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家长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的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相信老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放心,孩子才可能安心。既然准备入托,家长就要提前在家有意识的给孩子灌输这个想法,告诉他幼儿园有许多老师和小朋友,有好多好玩的玩具,通过学习还会变得更聪明,如有时间和条件应该多带幼儿到园参观玩耍或到老师家做客。当他看到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跳舞做游戏,而且看到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在里面玩就会很羡慕,性格开朗的小朋友就会很想上幼儿园;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虽说对老师放心,但在孩子刚入园的几个星期实际上很难真正放心。面对早上分别时孩子的哭闹、恋恋不舍,家长们显出了无助、困惑和不知所措,家长的这种消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也就是说,要想使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要帮助家长消除这种焦虑。幼儿由原本的个体生活转轨到幼儿园的集体学习活动的过渡时期,教师要用正确的视眼来看待幼儿入园初期的各种不良反应:更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建立平等、健康、友好、信任的家园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早日走出入园焦虑的困境。
二、幼儿园应该做的事:原来家长送孩子后我们就立即让他们离开,结果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孩子十天半个月缓不过劲,家长心里也不安。在多年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到如果家长有时间就让他们一起入托,在幼儿园陪孩子几天。孩子从小在亲人的保护下生活,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必然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如果孩子经历过一个恐惧害怕的过程,恐怕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会产生很多问题,现在都在讲人性化教育,让家长陪着待几天孩子就会感到安全放松,知道妈妈不会不要他不管他,心里平静情绪稳定。同时父母也看到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放心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使孩子们逐渐达到不哭闹,很快就能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
三、老师应该做的事: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讲究教育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入托时老师要热情亲切跟孩子打招呼,要尽快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当老师叫出孩子的名字时他会感到亲切。让幼儿接受老师,和老师建立起感情。对没有哭闹的孩子多鼓励,奖励小红花,给他信心。让他做榜样,增加自豪感。老师要尽快组织孩子活动,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聊天,分散孩子想家的注意力。要有充分的娱乐时间,鼓励每个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老师在带领孩子做游戏时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让孩子感到有趣,消除紧张心理,尽快融入这个集体。小班幼儿入园后,由于与家人的分离焦虑以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在最初的几周常伴有强烈的不良情绪反应,影响到了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1、以妈妈般的温柔感染孩子。刚入园的孩子对于妈妈,有一种依恋母亲的天性。早上孩子来幼儿园时,教师会以热情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从而使他们心情舒畅,消除不悦。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更像妈妈一样,用温柔、亲切的口吻跟孩子说话,用每个孩子的小名来称呼他们,用亲切的语言关心问候幼儿,让他们感觉很幸福,一天的快乐生活由此开始。而当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时,教师善于觉察并给予安慰与鼓励,让每个孩子感到老师是时时都关心他们的。2、积极开展多种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而幼儿园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3、积极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学习,因为此时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则,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积极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利用这些游戏转移幼儿想家想亲人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四、混班教育: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按年龄分班,现在都在尝试混班教育,我园办的蒙台梭利班就是把小中大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以大带小,年长的孩子会帮着老师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年幼的孩子会在老师的鼓励下向大哥哥姐姐学习,很快摆脱紧张不安的心情。其实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丹麦就实行的是混合年龄编班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方法的运用效果很好,我班的孩子们在一周甚至三天之内就不再哭闹了,妈妈送的安心孩子来得开心老师干的舒心。上幼儿园,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经过的适应过程,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平常多跟孩子相处交流,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当孩子有出色的表现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体会到父母的爱心。老师对孩子们要热心、耐心、信心,精心准备活动,及时跟家长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增进老师孩子之间的感情。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