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力学》是一门综合而抽象的专业基础课。对高职类土建专业而言,长期存在“教得辛苦,学得很累”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课程的把握、学生情况的了解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讲授这门课,并且重点分析了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四个主要因素:注意、相关、自信、满意。
[关键词]高职 建筑力学 学习动机
一、前言
《建筑力学》是高职类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前期课程是高等数学、建筑制图等,后续课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虽然,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辨析异同法、实验演示法等适用于本科学生的方法,教师可谓“教得辛苦”,但是,对高职类学生而言,仍然存在“学得很累”的现象。因为这门课确实抽象、枯燥、容易遗忘,而高职类学生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深层次地把握課程本身、了解学生状况、激发学习动机。从而,由学生“怕学这门课”转化为“爱学这门课”。
二、课程的把握
《建筑力学》课程是由《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块组合而成,课程教学的学时较少,而知识点多,要找一本十全十美的教材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建筑工程、造价、监理、装饰等),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充实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类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引入联系工程实际的范例及问题,培养学生的力学直觉,学会用力学概念处理实际问题。可以用实际工程问题来组织各知识点,让枯燥的力学概念生动起来。
授课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又不能仅拘泥于书本上抽象的梁柱杆系,应该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室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使教材有实践性、趣味性,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容纳大量信息,传输更多、更新的知识给学生。
三、学生情况的了解
总体而言,高职学校的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差,要教好《建筑力学》这门课,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补充一些数理知识。另外,高职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自然也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有的混文凭、有的是父母逼的、有的漫无目标、有的求知欲很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动机、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
虽然《建筑力学》的任课老师不一定是班主任,但是,能叫出班上每位学生的姓名、甚至能知道他们中某些学生的家族里有人从事建筑业,这将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缩小了学生与这门课的距离。
四、激发学习动机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M·凯勒创新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动机,可借助于影响动机形成的四个主要因素:注意、相关、自信、满意。
1.注意(Attention)
要引起学生对《建筑力学》的注意和兴趣,可从耸人听闻的工程事故开始,剖析其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力学问题,例如,四川彩虹桥的倒塌、美国世贸大厦的倒塌,等等。
2.相关(Relation)
使学生理解学习《建筑力学》与他们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讲述与力学概念相关的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技新成就,诱发学生的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几乎所有工程问题都与力学相关。例如,茅以升造钱塘江大桥遇到力学相关问题、詹天佑造铁路遇到力学相关问题、三峡大坝建设中的力学相关问题、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架的力学相关问题,等等。
3.自信(Confidence)
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习好《建筑力学》,从而产生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见图1),教师不宜讲解太难太繁的例题和习题,能较好地把握“必须、够用”的教学尺度,激励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习效果。尤其对于高职类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初,应重点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并解答难度适中的习题,从而树立自信心。随着讲授的深入,可适当增加一定难度、提高一定要求,但必须“润物细无声”地慢慢提高。
图2 学习动机与满意感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要让学生学完《建筑力学》的每一个章节后,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成功感、满意感,教师必须善于总结、勤于总结学生的“成功”。满意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浅层次的,来自于外界的赞许及认同;第二层次是深层次的,来自于内在的愉悦和激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用表扬、正面反馈、象征性奖励等外部奖励办法,促进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意感,并且不断地由第一层次的满意感转向第二层次的满意感。
在《建筑力学》每一章的总结课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加固改造工程的受力情况,这有利于许多学生同时获得成功的满意感。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加固改造项目较为热门,该类案例的讨论既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其深刻地掌握力学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力学直觉。一个加固改造工程常常可以有几个实施方案,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每个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方案不同则受力分析也不一样,便于课堂讨论。在每个学生的受力分析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可赞美之处,从而可使很多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满意感、成功感。
参考文献:
[1]潘立本.建筑力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蒋凤昌.《建筑力学》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研究.中国教育导刊,2006,(8).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泰州电大泰兴分校)
[关键词]高职 建筑力学 学习动机
一、前言
《建筑力学》是高职类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前期课程是高等数学、建筑制图等,后续课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虽然,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辨析异同法、实验演示法等适用于本科学生的方法,教师可谓“教得辛苦”,但是,对高职类学生而言,仍然存在“学得很累”的现象。因为这门课确实抽象、枯燥、容易遗忘,而高职类学生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深层次地把握課程本身、了解学生状况、激发学习动机。从而,由学生“怕学这门课”转化为“爱学这门课”。
二、课程的把握
《建筑力学》课程是由《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块组合而成,课程教学的学时较少,而知识点多,要找一本十全十美的教材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建筑工程、造价、监理、装饰等),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充实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类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引入联系工程实际的范例及问题,培养学生的力学直觉,学会用力学概念处理实际问题。可以用实际工程问题来组织各知识点,让枯燥的力学概念生动起来。
授课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又不能仅拘泥于书本上抽象的梁柱杆系,应该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室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使教材有实践性、趣味性,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容纳大量信息,传输更多、更新的知识给学生。
三、学生情况的了解
总体而言,高职学校的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差,要教好《建筑力学》这门课,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补充一些数理知识。另外,高职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自然也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有的混文凭、有的是父母逼的、有的漫无目标、有的求知欲很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动机、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
虽然《建筑力学》的任课老师不一定是班主任,但是,能叫出班上每位学生的姓名、甚至能知道他们中某些学生的家族里有人从事建筑业,这将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缩小了学生与这门课的距离。
四、激发学习动机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M·凯勒创新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动机,可借助于影响动机形成的四个主要因素:注意、相关、自信、满意。
1.注意(Attention)
要引起学生对《建筑力学》的注意和兴趣,可从耸人听闻的工程事故开始,剖析其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力学问题,例如,四川彩虹桥的倒塌、美国世贸大厦的倒塌,等等。
2.相关(Relation)
使学生理解学习《建筑力学》与他们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讲述与力学概念相关的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技新成就,诱发学生的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几乎所有工程问题都与力学相关。例如,茅以升造钱塘江大桥遇到力学相关问题、詹天佑造铁路遇到力学相关问题、三峡大坝建设中的力学相关问题、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架的力学相关问题,等等。
3.自信(Confidence)
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习好《建筑力学》,从而产生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见图1),教师不宜讲解太难太繁的例题和习题,能较好地把握“必须、够用”的教学尺度,激励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习效果。尤其对于高职类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初,应重点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并解答难度适中的习题,从而树立自信心。随着讲授的深入,可适当增加一定难度、提高一定要求,但必须“润物细无声”地慢慢提高。

图2 学习动机与满意感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要让学生学完《建筑力学》的每一个章节后,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成功感、满意感,教师必须善于总结、勤于总结学生的“成功”。满意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浅层次的,来自于外界的赞许及认同;第二层次是深层次的,来自于内在的愉悦和激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用表扬、正面反馈、象征性奖励等外部奖励办法,促进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意感,并且不断地由第一层次的满意感转向第二层次的满意感。
在《建筑力学》每一章的总结课上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加固改造工程的受力情况,这有利于许多学生同时获得成功的满意感。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加固改造项目较为热门,该类案例的讨论既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其深刻地掌握力学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力学直觉。一个加固改造工程常常可以有几个实施方案,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案,每个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方案不同则受力分析也不一样,便于课堂讨论。在每个学生的受力分析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可赞美之处,从而可使很多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满意感、成功感。
参考文献:
[1]潘立本.建筑力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3]蒋凤昌.《建筑力学》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研究.中国教育导刊,2006,(8).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职业教育中心校,泰州电大泰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