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可以有效地运行电力调度工作,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电力企业正常职能运转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电力调度工作中,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由安全隐患演变成安全事故,将会给电力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预防,对于电力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调度 运行 安全预防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调度工作作为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工作,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电力行业的调度人员,是电力调度运行的最终操作者,应时刻注重安全隐患防范工作,并具备正确处理安全风险的能力。这一点对于电力企业的工作,可以顺利、安全的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强化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成为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调度人员自身原因的影响
电力调度作业中,调度人员是指令的直接操作人员,对自身的操作负主要安全责任,是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电力调度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处理安全风险的能力。但是,事实上电力调度人员,在以下几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1.安全意识薄弱。电力调度人员的日常工作,常是墨守成规地按章办事,较为单调、枯燥,加之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较为平稳,就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麻痹大意情况。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对于简单的操作任务应付了事,不注意工作细节,极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导致安全事故。部分调度人员,不重视工作的交接记录,认为可以凭记忆完成,长时间不记录易造成遗漏,为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
2.應对安全风险能力不过关。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操作并不复杂,有些调度人员满足于日常的闸门的开关工作,不思进取。但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级的工作系统,需要调度人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经验对现场情况有较好的理解,才能很好地进行调度操作。由于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过关,导致对于操作流程不甚清楚,对于工作得过且过。当问题出现时,不会处理、不敢处理,延误了处理事故的最佳时间,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心理素质不过关。随着电力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很少发生大型的设备故障事故。电力调度人员缺少实际经验,对于安全风险没有直观的认识,在心理上畏惧风险的发生,当安全风险真正发生时,心理素质因素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调度人员的操作。
4.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力行业不断地融入新技术、新线路,整个电力系统发展呈复杂化。但是,由于调度管理人员的日常任务繁多,或者存在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新的技术规程学习进度缓慢,学习文件下达后执行效率差,调度人员做不到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规程的要求。在部门合作之间,有的部门不能把握自身的某些操作的正确性,在变化运行方式或在特殊检修的过程中以及下达某些指令时,仅靠口头的形式通知,这给调度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一方面合作部门要求执行调度操作,一方面这种通知方式违反了操作规程。长时间这样合作,调度人员渐渐忽视了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对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产生严重威胁。
二、相应提高安全防范的措施
1.强化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最大程度的提高整体电力系统对于安全风险的安全防范性能,应严格审核电力行业运行中的主要设备及主要输电线路,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但是,多数发生在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其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
因此,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必须全面加强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培训电力调度操作者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要做到熟练掌握电力调度技能,还要对电路系统有清晰的认识;第二,增加安全事故案列学习,以及安全风险模拟演习,通过这样的手段增强电力调度操作者的安全技能,并时常提示其注重安全的意识。
2.健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电力调度操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维持电力调度工作平稳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说,电力行业的日常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操作规程,并且对于任意一种电力产业,想要提高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安全系数,都需要不断完善电力调度工作操作规程。
因此,各电力企业首要任务就是,创建健全的电子调度作业操作规程。对于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当下电力调度工作的操作规程,及时修改完善;对于因新技术新添加的操作规程,及时补充,使得电力调度操作规程可以始终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电力调度操作者的每一项操作,都应该遵守此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进而保证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性。
3.定期检查电力调度设施。电力调度设施的正常使用对于电力调度的安全也很重要,在电力调度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应定期安排对于电力调度设备的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出现了电力调度设备故障,检察人员要第一时间上报,管理人员应及时安排检修工作,确保尽快消除电力调度设备的故障,避免在故障期间出现安全风险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故而,对于建立调度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也是维持电力调度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
4.增强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除之上几点实际措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增强电力调度操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是一项需长期持续进行的培训工作,应深度渗透于电力调度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时刻提醒电力调度工作者绷紧安全这根神经。这部分工作应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电力企业出面,定期组织安全学习会议,及其他安全防范意识宣传活动;另一部分,需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积极总结经验,并在班组、部门之间互相交流,形成一个安全防范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真正提升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将安全防范措施认真地落实到工作中。
电力调度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常识性风险预防意识。例如,在日常的电力调度操作中,应注意与高负荷用电阶段错开操作;不在雷、雨等不良天气进行电力调度操作;电力调度人员除了保证不损害设备之外,还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在操作前仔细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反复确定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要求,学会拒绝不正当的电力调度指令等。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存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操作细节,许多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一些微小的因素,电力调度人员应明确自身工作性质,树立调度操作无小事的概念,维护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中电力调度操作属于复杂且枯燥的工作,但是电力调度工作对于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电力调度工作中,客观存在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差、安全处理技能不过关等问题。为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电力企业需通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学习、优化职工操作规程等措施,全面提升电力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能,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岳凤.关于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防范[J].大科技,2014(18).
[2]钟占贤.试析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与防范[J].建材与装饰,2013(34).
[3]韦伟.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0).
[4]邹逸云,陈炳健.电力调度运行过程的安全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
[5]魏书同.浅议电力调度运行中如何做好安全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
关键词:电力调度 运行 安全预防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调度工作作为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工作,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电力行业的调度人员,是电力调度运行的最终操作者,应时刻注重安全隐患防范工作,并具备正确处理安全风险的能力。这一点对于电力企业的工作,可以顺利、安全的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强化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成为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调度人员自身原因的影响
电力调度作业中,调度人员是指令的直接操作人员,对自身的操作负主要安全责任,是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不可预测性,这就要求电力调度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处理安全风险的能力。但是,事实上电力调度人员,在以下几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1.安全意识薄弱。电力调度人员的日常工作,常是墨守成规地按章办事,较为单调、枯燥,加之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较为平稳,就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麻痹大意情况。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对于简单的操作任务应付了事,不注意工作细节,极易造成操作上的失误,导致安全事故。部分调度人员,不重视工作的交接记录,认为可以凭记忆完成,长时间不记录易造成遗漏,为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
2.應对安全风险能力不过关。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操作并不复杂,有些调度人员满足于日常的闸门的开关工作,不思进取。但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级的工作系统,需要调度人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经验对现场情况有较好的理解,才能很好地进行调度操作。由于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过关,导致对于操作流程不甚清楚,对于工作得过且过。当问题出现时,不会处理、不敢处理,延误了处理事故的最佳时间,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心理素质不过关。随着电力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很少发生大型的设备故障事故。电力调度人员缺少实际经验,对于安全风险没有直观的认识,在心理上畏惧风险的发生,当安全风险真正发生时,心理素质因素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调度人员的操作。
4.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力行业不断地融入新技术、新线路,整个电力系统发展呈复杂化。但是,由于调度管理人员的日常任务繁多,或者存在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新的技术规程学习进度缓慢,学习文件下达后执行效率差,调度人员做不到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规程的要求。在部门合作之间,有的部门不能把握自身的某些操作的正确性,在变化运行方式或在特殊检修的过程中以及下达某些指令时,仅靠口头的形式通知,这给调度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一方面合作部门要求执行调度操作,一方面这种通知方式违反了操作规程。长时间这样合作,调度人员渐渐忽视了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对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产生严重威胁。
二、相应提高安全防范的措施
1.强化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最大程度的提高整体电力系统对于安全风险的安全防范性能,应严格审核电力行业运行中的主要设备及主要输电线路,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但是,多数发生在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其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
因此,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必须全面加强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培训电力调度操作者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要做到熟练掌握电力调度技能,还要对电路系统有清晰的认识;第二,增加安全事故案列学习,以及安全风险模拟演习,通过这样的手段增强电力调度操作者的安全技能,并时常提示其注重安全的意识。
2.健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电力调度操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维持电力调度工作平稳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说,电力行业的日常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操作规程,并且对于任意一种电力产业,想要提高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安全系数,都需要不断完善电力调度工作操作规程。
因此,各电力企业首要任务就是,创建健全的电子调度作业操作规程。对于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当下电力调度工作的操作规程,及时修改完善;对于因新技术新添加的操作规程,及时补充,使得电力调度操作规程可以始终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电力调度操作者的每一项操作,都应该遵守此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进而保证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性。
3.定期检查电力调度设施。电力调度设施的正常使用对于电力调度的安全也很重要,在电力调度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应定期安排对于电力调度设备的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出现了电力调度设备故障,检察人员要第一时间上报,管理人员应及时安排检修工作,确保尽快消除电力调度设备的故障,避免在故障期间出现安全风险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故而,对于建立调度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也是维持电力调度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
4.增强电力调度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除之上几点实际措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增强电力调度操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是一项需长期持续进行的培训工作,应深度渗透于电力调度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时刻提醒电力调度工作者绷紧安全这根神经。这部分工作应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电力企业出面,定期组织安全学习会议,及其他安全防范意识宣传活动;另一部分,需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积极总结经验,并在班组、部门之间互相交流,形成一个安全防范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真正提升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将安全防范措施认真地落实到工作中。
电力调度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常识性风险预防意识。例如,在日常的电力调度操作中,应注意与高负荷用电阶段错开操作;不在雷、雨等不良天气进行电力调度操作;电力调度人员除了保证不损害设备之外,还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在操作前仔细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反复确定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要求,学会拒绝不正当的电力调度指令等。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存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每一个操作细节,许多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一些微小的因素,电力调度人员应明确自身工作性质,树立调度操作无小事的概念,维护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中电力调度操作属于复杂且枯燥的工作,但是电力调度工作对于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电力调度工作中,客观存在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差、安全处理技能不过关等问题。为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电力企业需通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学习、优化职工操作规程等措施,全面提升电力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能,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岳凤.关于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防范[J].大科技,2014(18).
[2]钟占贤.试析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与防范[J].建材与装饰,2013(34).
[3]韦伟.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0).
[4]邹逸云,陈炳健.电力调度运行过程的安全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
[5]魏书同.浅议电力调度运行中如何做好安全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