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对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的学术研究情况

来源 :黑龙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go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具有污泥减量效果好、无污染的特点,同时对提高污泥活性、促进污泥消化、脱水以及用于处理污泥的联合效应中也有很好的效果.我国近几年对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的学术研究具体情况简述如下:张浩、杨艳玲、李星等2017年在《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了《超声声能密度对净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王琦、石寒松、李文超等2017年在《广东化工》上发表了《超声处理初沉污泥研究 》;徐慧敏、何国富、戴晓虎等2017年在《环境工程学报》上发表了《超声联合碱解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破解和厌氧消化的影响》;马德刚、苑梦影、翟君2017年在《安全与环境学报》上发表了《超声预处理对污泥电脱水特性的改进 》;徐慧敏、何国富、戴翎翎等2016年在《中国环境科学》上发表了《低温热水解和超声联合破解污泥优化工艺的参数研究》;伍远辉、罗宿星、翟飞等2016年在《环境工程学报》上发表了《类芬顿试剂耦合超声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孙志成、韩进、张明杨等2016年在《化工学报》上发表了《机械转盘联合超声破解剩余污泥》;郭璇、杨艳玲、李星等2016年在《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超声作用对净水厂沉淀污泥絮体特性的影响》;王芬、 刘亚飞、王拓等2016年在《环境工程学报》上发表了《超声破解与发酵温度对剩余污泥产酸与组成的影响》;张洋、杨艳玲、李星等2016年在《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了《超声对净水污泥破解效果及其回流对沉后水质影响》;王永平、宗廷贵、张雷2016年在《石油化工应用》上发表了《含油污泥超声强化热洗处理工艺研究》;朱易春、李欣、杜茂安等2015年在《中国给水排水》上发表了《低强度超声辐照对厌氧污泥性能的影响》;马德刚、翟君、柯忱等2015年在《环境工程学报》上发表了《超声辅助对污泥电脱水的特性改进》;李现瑾、苑春莉、余宏等2015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厌氧处理结合超声空化高效破解剩余污泥》;董艳丽、高立娣、谷信晨2015年在《化工时刊》上发表了《超声辅助生物表面活性剂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其他文献
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观念和认知,会被带入课堂,对教学产生影响。重视学生成长环境和已经形成的观念体系,是现代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重视学生既有的观念体系,才能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人物,是别的老师无法代替的。除了班主任之外,最重要的老师可能就是数学老师了,因为事实上家庭、社会都给学生一种暗示,数学是主要学科,是和语文
70年代Banks和Walker就用超声波产生的微小气泡来计算细菌的数量Brown和Lester用超声波来提取细胞壁上的聚合物进而研究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特性.Harrison认为超声降解是一种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就有全新的教学课堂,教育界也越来越呼唤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笔者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因此它不但渗透着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精彩的展示和课后深刻的反思,还包含教师素质的提升?
随着学生结构日益多元化,美国在职前教师实习的标准中更加强调多元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在实习方式上更是添加了网络交流,统一编队与交替实习多种实习方式,通过对这些标准和实习
东汉是各种字体发展、融合的重要时期。砖刻文字作为东汉时期民间大量使用的文字,其在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整理并归纳出东汉砖刻文字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异写字类
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培育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根本是特色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因此,教师文化应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既是学校发展强大的内驱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