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小王那个孩子”这样的短语,汉语传统语法一直都认定为同位短语,生成语法近年来则用“DP假说”分析。目前有两种DP理论的分析方法,但两种分析都会遇到各种困境。这是因为汉语的同位关系有不同于英语的特点,一是可以多项共现,二是后项阐释相邻前项呈现“链状”特性,居中的同位项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前项的说明,又是后项阐释的对象。后项的阐释性类似“次级谓语”,但次级谓语的分析不适合语用驱使形成的汉语同位关系。汉语同位关系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观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