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急需大批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而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短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要强化过程教学,并引领学生自我超越,关注职教生中的弱势群体,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扬长避短。
  关键词:制造业 技能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76-02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的制造技术领域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发达国家纷纷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技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和模具技术,急需大批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去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而劳动力市场出现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高薪难聘高素质的“数控技工”“模具技工”,制造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已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数控技术、模具技术类人才被公认为国家紧缺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四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笔者将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现状,途径和方法三方面谈谈看法。
  
  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模具与数控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控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
  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比喻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金钥匙”、“金属加工帝皇”、“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我国把模具称为“工业之母”、“永不衰亡的工业”、和“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絕大部分塑料制品也是由模具成型。我国模具工业排名世界第三,并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模具在制造业的应用之广均属各行业之最。
  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广东省是全国的模具大省,全省专业模具企业达6000家以上,对模具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的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仅广东省就高达70万。一个模具高级班的学员毕业一年左右,其薪资一般都在每个月3000元左右,而对于那些工作2-5年的学员来讲,4000-8000元的月薪是很正常的。因此,年薪10万对于一个优秀的模具人才来讲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事实。有企业开出年薪30万的天价来聘请高级模具技术人才。对于模具人才的需求,各地模具企业纷纷告急。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企业的投入,通过技术改造,军工企业许多机床设备进行了数控化改造,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军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装备制造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各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随着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模具技术行业是21世纪相当看好的行业,而且该行业的入门基础比较低,它对学习者的要求不像某些技术工种一样对从业者的学历和起点要求高,它对初学者的资历和经验也没有很大的强制性要求,不管你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手,还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都可以学习,并且上手很快,面对如此看好的行业,很多人选择了再深造或重新学习,以使自身成为模具行业的专门人才,社会为此也在不断地加大其培养力度。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数控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重视实践技能。在企业对这些数控技术人才的数量有很大需求的同时,对其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必须在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中等职业技术机电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四化建设培养高素一质的制造业技能型人才。
  
  2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业教学情况看,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现有制造技术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二是由于部分学校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需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培训效果较差:三是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职校模具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因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有限,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
  
  3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上述情形,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3.1课程设置应加强与现代科技发展联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随着现代科技日益创新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随着机械制造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学校应不断增加新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例如: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厂家、公司现在都设有先进的CAD绘图中心,传统的手工绘图可以说在沿海、内地已被先进的电脑绘图逐步取代。因此,学校应重视和加强CAD、Pro-E等绘图软件教学,软件也应不断更新:另外,在电气焊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手工电弧焊、气焊、气割,而且要针对不锈钢等特殊性能钢、学好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焊等先进焊接方法。(2)应加大制造自动化、精密化技术的学习。学校应加大数控学习课时比例,学生不仅要学好普通车的操作,更重要的还要学好数控机床的操作,以适应社会对制造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3)应正确调整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比例。中职学生在校 只有两年到三年时间,他们毕业后大多都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操作工,在校应加强专业技能课及实践课的学习,注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练好每一项专业技能,要缩减文化课比例,但并非对文化课“一刀切”,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思想品德教育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相当重要,而且在以后工作中有时还非常重要。
  
  3.2在教学中要改变内容“难、繁、偏、旧”,注重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兴趣,并使学生所学知识实用、新颖
  职业学校学生大属于后进生,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自觉性不高,在校纪律松散。因此,对于课本上较难的高深理论、繁锁的推理计算,应大胆予以删除,这样学生反而思想包袱少、困惑少、轻松地学习。否则,学生实在学不懂,也只好放弃,后面能听懂的也没有信心去听。“删繁就减”可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真正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学习同时也获得一定愉悦感和成功感。
  
  3.3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要强化过程教学,并引领学生自我超越
  所谓強调过程教学,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应怎样做,而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多次演示,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参数,不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去直观地发现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做的意义还有三点:(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记忆和运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有利于知识创新,并使学生能自我超越。例如:在讲《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这一节时,老师讲到:要提高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在具体操作中要提高机床转速,增大刃倾角,或减少刀具偏角,减少进给量,一味只讲理论,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转速小,刃倾角小果真不行吗?这时,你可以让学生在车床前动手亲自操作,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并观察零件加工过程变化,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只有按一定要求选择工艺参数,才能得到光洁度较好的零件表面质量,这样他们既掌握知识,又练习了车床操作技能,更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3.4关注职教生中的弱势群体,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扬长避短
  大部分职校生是因为学生成绩差,达不到“普高”要求,没办法才来职业学校学习的。我们把大多数职校生界定为弱势群体,他们“弱”可归纳为:(1)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跟不上:(2)思想品德差,问题学生多:(3)经济条件差,生活特别困难;(4)生活习惯差,自理能力低;(5)心理障碍多,心理不健康。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思想脆弱,苦闷自卑、精神颓废、情绪低落、心理失衡等问题。但是,职校生并不是没有远大理想和和奋斗目标,他们追求进步的上进心仍然强烈,有些面对市场经济还雄心勃勃。况且有些同学只是高深理论学不进去,但实践动手能力却特强,有些还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及体育文艺特长。因此,只要我们贯彻“以人为本,扶心为上”的管理原则,分析职校生中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平等相待,保护他们自尊心、进取心。当他们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时,对他们正确地引导,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在具体教学中,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新、表现的成功机会,要相信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对学生思想言行的积极面、闪光点,给予更多肯定和鼓励。在平时教学中,理论上给他们补课,实践上多给他们上机操作的机会,并多细心指导,纪律方面严格要求,对缺点错误及时指出,帮其改正,并发挥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强,组织能力的优势,唤起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扬长避短学有所成。
  总之,现代制造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即需要我们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职教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四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所有者的分散,企业的经营往往通过委托代理来实现,因而公司制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往往非常重要。但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风
摘要: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讲授的家具设计课程为中心,依据市场导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家具设计三个环节——设计、表达和制作的课程布局,完善家具设计课程内部体系和构建与家具设计课程相联系的“室内设计”、“陈设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软件设计”等课程的外部联系,探索融合型的家具设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筑装饰 融合型 家具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传统的多媒体课室、语音室等高职英语教学设施已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英语的需要,只有通过设立校内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英语实训中心、英语村等英语教学实践基地和开辟校外英语实训(实习)基地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语言的教学设施,才能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英语技能的形成。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设施 以学习者为中心 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
花生(Arachis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产量已达17000kt,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位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成分是油脂、氨基酸、膳 Pe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朱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四六级考试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试行成为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近两年来,一些高校在大学生中施行英语课程免修制度,将改革引入另一条道路。发端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单一性以及大学英语教育与现实的脱节,这对高校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方向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校英语教育 职业定位
信贷风险内控评价是管理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途径。随着该评价方法的逐步推广,已经成为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现在,国内在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评价过
根据消费者决策理论,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之前,会收集、分析各品牌的相关信息,如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信息。而互联网尤其是PC、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企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发起了反腐风暴,反腐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近来颁布的红色通缉令也进一步显示了我国整体反腐的决心。国家审计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中重要的内生的具有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