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以德治校能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培养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这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推进廉政文化在校园工作中的融入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学校提高以德治校的能力。除此以外,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同样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推进发挥着重要的、显著性的作用。
  关键词:师德 治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在廉洁自律上下真功夫
  道德行为的产生最主要来自自觉,这就意味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尽管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但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内在的条件。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高校教师作出改变,在廉洁自律上做好工作,并且不断提高素质,慢慢将公序良俗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各种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让自身的素质有明显提高。高校教师还需要学习党的一系列先进思想和精神,明白当前国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了解党的精神风向,与时俱进,提高涵养。高校教师需要厘清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者与践行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在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上加大力度,将更多的知识与正能量精神传播给更多的学生,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尽责的文化传承人,并且在自身的知识领域实现更多创造性目标,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改造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当在平时工作当中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坚定维护师德的信心,不做任何违反师德的事情。同时,教师需要在日常学习中重视学习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外在行为,定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弥补不足之处。另外,教师应当做到不在招生、考试等严谨的工作中有徇私舞弊的行为,与学生之间建立正当的师生关系。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要让师德师风建设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工作与生活中一一实现。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在以学生为本上下深功夫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本,才能让高校更加科学地发展。教师作为高校当中重要的管理者与任务实施者,在整个教育与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对多方面工作进行统筹与协调,不仅要对学校负责,更要对每一个学生尽心,要让学生的众多需求得到满足,这样体现的工作成效与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紧密联系,而不是将教师与管理者、学生这三个主体分开,单纯地把教师的教育工作当作对学生的单方面给予,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应当对教师的付出有所感恩。如果当前的学校及学校当中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以这样的态度与行为实施教育活动,那么花费的教育时间反而更长,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工作将很难进行下去,学生会越来越不满意当前提供的教育和服务。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及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需要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及其他服务工作的重要对象,始终关心与帮助学生。
  除此以外,学生工作人员应该与专业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对于教学情况有所了解,及时发现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需要注意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掉缺点,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鼓励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1]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及教师等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工作,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深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困惑,并且能够得到有效回复。高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案;教师应当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细心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施教学任务时始终饱含热情,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学任务,使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愉悦,学生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的氛围当中。高校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好各种网络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宣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广大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其他各个部门和单位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应当重视学生的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将理念上的想法自觉转化成实际的行动。学校方面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注意以学生为本,在制度上真正贯彻与落实这些要求,让学生有更稳定的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学会在真正的实践与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最终实现高校教育目标,更好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在求真务实上下苦功夫
  求真务实的观念应当在各个高校的工作开展中切实体现,并且将其作为实际理念贯彻到底。开展求真务实的实践可以帮助探讨当前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在教育和管理的进程中可以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要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与管理者应当对学生的正面需求给予回应,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让学生有更大的支持力量形成主动人格。[2]
  除此以外,教育与服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应当更加紧密,管理者与教育者要采取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真正敞开心扉,接纳教育者或者管理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走出迷茫的状态,树立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有关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方式与技巧,积累更多有用的理论知识,并且学以致用,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的教育与管理活动。这样能更加快速地了解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想法, 收集有关学生思想和心理活动变化的信息与数据,为管理与服务活动提供更多的实际基礎与分析材料[3],真正体现求真务实的态度与理念。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在淡泊名利上下实功夫
  21 世纪,大多数教师依然保持优良的品质,始终在三尺讲台之上发光发热,始终将教书育人贯彻到底,始终对工作保持着十分的激情。无论是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都要用一系列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严于律己,将廉洁贯彻到教育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让世人体会到教师的为人准则与奉献的精神。
  教师职业需要每一个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在教育事业中始终不忘记廉洁自律,不盲目追求名与利,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并且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在履行教师职责的同时, 对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加用心,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培养人才作出努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坚定立场,坚持信念,坚定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底,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及肩上承担的责任,为成为优秀的、人民认可的教师而不断努力。[4]
  五、结语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让廉政教育进入高校教育活动当中,并且融入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 让廉政文化进入校园,不断督促廉政建设在校园管理中切实地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高校以德治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冠远,程晓冬,张守一.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构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体系[J]. 北京教育(德育),2019(1).
  [2]马超群.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以德治校能力[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4).
  [3]赵小峰. 落实立德树人 强化使命担当——西安工程大学工会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教工,2019(9).
  [4]王瑛. 明确使命担当,强化思政教育,引领青年成长——农业银行安化县支行青年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思考[J]. 时代人物,2019(3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通过太行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能发扬太行精神,又能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大学生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通过突出太行精神的特色、讲述太行精神故事、走进太行革命老区、创新太行精神时代内涵、构建太行精神融入机制,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说服力、生命力及持久力,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关键词:太行精神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
摘 要: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大学生心智成长成熟的时代使命。为提高政治素养,更新教学理念,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教师应当绷紧“思政教育”这根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更多更有效的融入路径,完成英语学科思政育人任务。  关键词: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 路径探究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价值
摘 要: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价值巨大。在沂蒙精神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对思政课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本文通过论述在沂蒙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分析沂蒙精神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价值体现,探讨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新路径,提出强阵地、强载体、强队伍、强反馈的举措。  关键词:沂蒙精神 高校思政课 混合式教学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
摘 要:新时期,高校要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构建良好的育人机制,其中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重要教育力量,促使二者合作育人,对高校实施思政教育,提高教育成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大思政视角,说明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构建措施。  关键词:大思政 辅导员 思政课教师 合力育人机制 实践方法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摘 要:青少年社会参与问题具体表现为“个人主义”造成的个体社会关系弱化、理想现实断裂后的无力感充斥以及在多元选择中随波逐流的佛系状态。究其原因,有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缺失、宏大叙事教育风格辅以实践行动机会的缺失及教师权威消解造成的儿童成长缺憾等。从教育视角分析,可从鼓励学生在社会关系中构建自我、发扬公共理性精神,教育活动从宏大叙事回归生活实践、帮助学生体验“我要”与“我能”的统合,重新确立教师权威、
摘 要:近年来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模态理论以符号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多个领域有效结合,并纳入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多模式协同效应。本文在多模态视角下,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随着学前教育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顾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历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概况,包括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的“综合主题教育”初创期,《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的改革发展期, 梳理幼儿园教育实践在综合教育、园本课程、课程游戏化三个方向
摘 要:各类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任务。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应用型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专创融合 应用型高校 方法探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