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一律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宋元后中国画绘画艺术逐渐达到高峰,同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题款艺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走向成熟。宋人的题款意识经历了至上而下的过程,文人理论和政治倾向在当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以宋代绘画中的题款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以苏轼、宋徽宗、米芾三者的个人思想、主张以及三者之间的人物关联为线索,探究三人对题款艺术的推动。
  【关键词】宋代;题款;诗画一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题款的定义及由来
  题款,又被称为落款、题画、题字、款识,属于题跋的一种。题跋分为三类:一是同时期人的题跋;二是后人的题跋;三是作者本人的题跋,即题款。题款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的钟鼎器物上。从唐朝至宋朝肇建的这段时期内,少有作者本人在自己的作品上题款。有题款署名也常常是写在画面以外,或者树根石隙之间。到宋朝时期才发展成为与中国画绘画创作并肩的一种艺术形式。题款将诗文、书法、印章引入画面当中,包含画题、姓名、字号、创作时间、诗词等,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创作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创作习惯。
  中国画上的题跋在宋以前就已经出现。韩干的《照夜白图》上有唐代张彦远题写的“彦远”二字和南唐后主李煜题写的五个字“韩干夜照白”。 从题跋中慢慢衍生出的题款在北宋时期展露出苗头。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中曾言:“题款图画始于苏、米。”“苏、米”即苏东坡、米芾。
  二、题款意识的成熟
  (一)“诗画本一律”观点的提出
  苏轼,宋仁宗时期的进士,集诗、词、书、画于一身,常常为他人的书画题诗作跋。在他所作的一篇跋文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对书画创作中题款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其一》是他于宋哲宗元祐二年为王主簿作题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诗中表达出题诗人对于“形似”的看法,这个见解不仅是为前人的理论加注脚,诗人还提出了“诗画一律”的新观点,认为诗和画的艺术规律是相同的,都讲究自然、清新,这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点的补充和延伸,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绘画创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诗人在看到这幅画时,画面中着墨不多但神形兼备的绘画物象使他有感而发。“一点红”“无边春”,画家善于概括地捕捉事物神态,用法简练含蓄但足够反映事物本质,又给观看者留有想象空间,使画面充满画外之意,又不脱离画中态。苏轼的跋文使画面所表达的画意更加清晰,也使观看者更易读懂画家的意图。
  苏轼所作的诗《韩干马》中:“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当时的画者已经注意到从画面中提炼出诗性和从翰墨中反现出绘画性,画者有意识地在创作时将二者在思维方式上结合起来,只是在创作的具体构图中还未体现这一点。
  徽宗即位后,在画院改革时将苏轼所提倡的“诗画本一律”的观点作为绘画理念沿用至画院绘画创作活动中。
  (二)政治倾向对于题款艺术的影响
  在古代,举国上下的文坛氛围和画坛氛围多半取决于统治者的政治倾向和治世态度。虽然在后世的评价中,宋徽宗是个不善于治理国家的皇帝,但是对于宋朝艺术史来说,宋徽宗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人物。他不仅是宋朝的第八代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在书法方面颇有自己的艺术主见,自成一派创造了“瘦金书”。
  宋徽宗时期,绘画被作为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方法,以诗词为题目,让参与者根据诗句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创作,在这里优秀的作品将诗的含蓄性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以露骨直接的形式作画,而是点到即止,为观看者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踏花归去马蹄香”是出自宋徽宗亲题,许多人的画面中会出现马和花,无出其右者则是画出一群蝴蝶绕着疾驰的马飞舞,增加了画面的诗性和意境。这种对诗、画的重视氛围影响了举国上下的文人知识分子,也为题款在文人绘画中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
  宋徽宗书画结合的艺术成就最直接体现在北宋画院的作品当中。徽宗在对画院进行革新时,将苏东坡“诗画本一律”的文人思想转化为绘画创作活动,开创了在绘画创作中题诗的先河。那些带有宋徽宗题款的传世作品,虽然无法确证是宋徽宗的亲笔绘画还是由北宋画院画师代笔作画后由宋徽宗题款,但是它们艺术水平之高和诗画结合的体现也充分表达了宋徽宗的艺术理想,即将诗和画作为画面构成的具体部分使二者不仅在思想层面上结合,还在具体的艺术构成中相辅相成。
  《芙蓉锦鸡图》至今虽无法考证是出自宋徽宗亲笔,还是画院画师的代笔,题款确是出自徽宗亲笔。在绘画格局中,有诗有画。画的部分居于画幅的左边,图中五彩锦鸡背侧,头偏向右上方,尾羽则承接右下方,加上右侧的题款,诗与画相映成趣,章法完善,整幅画气拢回旋,格局严谨精美。其中的题款写到:“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鹝。”图中,一只正在栖息的五彩锦鸡压弯了枝条,虽是晚秋百花凋零之时,花瓣却异常的艳丽,此小景醉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诗的下文,作者以锦鸡喻比士大夫,以凫鹝喻比文人,“安逸盛凫鹝”解释了画外之意,即士大夫得志的富贵气象,也揭示了绘画创作如诗歌创作,内意与外意结合,含蓄地表达与物象之理结合。
  除此之外,还有多幅题有宋徽宗詩句的花鸟画传世,如《腊梅山禽图》《瑞鹤图》《翠竹双雀图》等。题款艺术在宋徽宗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米氏山水”对题款艺术的传衍
  也许是骨子里的文人性格使然,宋徽宗喜欢跟文人交往,且重用文人,无论品性好坏。国家的文化教育逐渐繁荣发展,文人的身份认同感也逐渐增强。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家在绘画创作上主张个性,许多富有个性的画家身体力行,促进了新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   米芾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擅长诗文作画,文人性情发展到了极致,以致有点疯疯癫癫,世人称他为“米癫”“米疯子”。宋徽宗在位时期,因为喜欢米芾的艺术创作、书法创作,格外器重米芾,甚至忘了君臣之间应该赏罚分明的道理。徽宗和米芾在生活中就喜欢相互打趣,无视君臣之间的礼法,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也使得双方在艺术形式表达上相互影响。
  米芾的山水画真迹,至今几乎没有留存,多为后人模仿米芾的作品。我们无法从画迹中考察米芾的画面中是否已经出现题款。唯一能从米芾的传世作品中看到的是,米芾晚年书法墨迹《珊瑚贴》中出现了一个随意留下的笔架。而从米芾之子米友仁的传世作品《远岫晴云图》的画塘部分,可以看到“小米”的题款内容“绍兴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来赴朝参,居临安七宝山,戏作小卷付与禀收。”米家山水自创一派,米友仁的书法绘画是在其父亲米芾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展,由此便可以推测出米芾的绘画创作与宋徽宗之间的关联。
  米芾为人狂怪,凡事都求出人头地,也许正是这样的处世性格使得他在艺术创作上做到出奇制胜。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书家”,诗书画印都颇具造诣。在创作中,他不局限于使用毛笔,而是使用任何一件可以表达情感情绪的东西。
  虽说题款意识与绘画的结合是开始于苏轼、米芾,但他们的作品中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题款。他们与文同等人提倡文人画和“尚意”的主张,影响了文人画家创作中题款的发展。文人画家笔墨下的题款形式也与院体画的题款形式不同,依据文人画家的个人喜好,题款更加自由。
  三、结语
  艺术形式当它处于成型初期时,它的概念上的革命象征性构成了它的基本价值。文化的多样性可能会赋予它更多的衍生意义来丰富它的艺术意味。就如同题款最初在画面中的出现,它只是一个绘画作者的代号。范宽在落款的时候也并没有想到,这种手法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被发展成为中国画画面中至关重要的伴奏曲,用来协调绘画章法与画面结构。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主张会至上而下影响底层民众的行为,对文人社会地位的认同和文人自我身份的肯定,更是新的艺术形式快速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林语堂.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3]杨娜.诗画本一律:论宋徽宗画院之改革[J].荣宝斋,2011.
  [4]李多木.中國画技法·学画宝典:题款钤印[M].福建:福建美术出版社,2014.
  [5]付伟刚.略议文人画题款艺术[J].书法鉴赏,200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苗族为例,探究广西地区苗族部分分支的服饰结构特征,探究民族服饰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广西地区民族服装结构打下良好基础,发现传统服饰结构保护的缺陷,更好地发扬保护传承发扬丰富的民族服饰结构。  【关键词】结构;平面;立体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服饰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古老文化的集成,其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由于各少数民族分
【摘要】随着当下数字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学生的思维发展便是一个主要的点。世界上所一致认同的“4C”中批判性思维是提及的重要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落实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体现为:基于生活情境、源于实际问题、关注自身经验、强调自主探究。也就是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认识、分析、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密审慎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
【摘要】 2017年,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热议,在韩国本土引起观影热潮。影片不仅讲述了一段历史,而且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真实事件改编;韩国电影;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现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经历,它们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里笔者称其为“真实事件片”。此
【摘要】受改革开放后多种新思潮的影响,国内版画的发展提升了一个较大的台阶,但以其整体发展历程观之,目前还处于一种缓慢的趋势。分析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观念,对版画究竟是该深究技术、继承传统还是改革创新?当代版画在国内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属于绘画范畴,应融合民族传统文化且以当下前沿的审美眼光去描绘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结果。当下版画的创作需要结合好传统文化元素且赋予画面探索及实验精神,不应盲目模仿、跟风
【摘要】在藏传佛教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五明佛学院依托于藏汉民族的深入交往,不断发展繁荣,是藏汉文化进行广泛交流的活跃前线,其典型文化交流贡献可概括为传汉入藏、传藏入汉以及提供文化交流平台三个方面。由于寺院发展的新需要和汉族信徒的新需求,五明佛学院日益超脱于单纯的宗教组织,进而成为藏族文化对外宣传、藏汉文化有益交融的典型场所,这一趋势具备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基础,也必将在今后长期持续下去。  【关键词】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行业的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入黄金时代,尤其是最近几年,中职学校教育得到蓬勃的发展。当今社会,中职教育逐渐成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如今的中职学生教育现状,对实践能力都不够重视,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中职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也有很多,首先中职学校以职业技术教育
【摘要】《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独特的文化为背景,书写的是一部具有宗教情怀的文学作品。其借藏族的文化服饰,宗教庆典,以及土司制度下人们为贪欲而挣扎,去映射人生在世陷入苦海中的三大缘由,即贪,瞋,痴,以此体现作者深切的宗教情怀。对当下生活中人类精神信仰走向边缘化的道路给予一定的纠正与指引。  【关键词】《尘埃落定》;贪欲;瞋恚;宗教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 425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摘要】王志信,著名作曲家,其作品善于借鉴原生态民歌的曲调,中国戏曲的板式声腔,并将西洋音乐创作的元素,现代化的配器方式、与中国传统方言式旋律相结合,增加了演唱难度,充分发挥了演唱者的声乐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对我国当代声乐演唱和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及当代流行文化角度来分析王志信的声乐作品特点。  【关键词】王志信作品;声乐演唱;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
【摘要】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是家庭陪伴师通过持续的线上陪伴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协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缓解焦虑情绪、和谐亲子关系。这种新颖的心理服务形式,能帮助家长从容镇定地安排生活,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完善的孩子,促进家庭和谐。  【关键词】线上入户陪伴;家长;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0—0012—03  【作者简介】1.黄萍
【摘要】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而对家乡的地方戏曲音乐比较冷漠。戏曲现在处于人才较缺乏、市场范围小、观众老年化、传承步履难的现状。自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十省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以来,“戏曲进课堂”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建议戏曲以活泼轻松的形式进入校园,建立以戏曲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学生缓解课堂压力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