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美国杏李园中瓢虫的种群动态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为优势种群,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七星瓢虫、马铃薯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二星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美国杏李园中瓢虫的种群动态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为优势种群,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七星瓢虫、马铃薯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二星瓢虫种群密度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马铃薯瓢虫占据生态位最宽,对美国杏李树危害时间较长。红点唇瓢虫和七星瓢虫的生态位重叠较高,出现频率高。在瓢虫类天敌中,生态位宽度越宽的种类往往数量较低,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害虫种群的控制程度较低,生态位宽度较低的种类出现时间较短,短时间内种群数量较高,可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其他文献
<正>进化和生理上最接近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被复制出来了,你相信吗?科幻电影中克隆人的脚步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18年1月24日,国际顶级生物学期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几种螨类系统学中用到的分子标记的原理和应用作一回顾,其中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内切酶片段
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超临界CO2萃取物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L.同时具有很好的触杀和驱避活性。采用药膜接触法和滤纸药膜选择法,分别研究水菖蒲超临界CO2萃取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蜱类研究中的应用,及对蜱类系统发生的深入研究,蜱的分类及命名发生了很大变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分类系统过时。文章对中国曾
介绍近十几年来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和寄生蜂等昆虫对学习和记忆行为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表明昆虫的记忆形成是多阶段的。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