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势飞动 意态宽疏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uagn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飞动;隶草;简省;朴茂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1-0056-02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正体文字草化的现象,我们或可谓之草篆,草篆与狭义上的草书还有很大的区别。从目前出土的实物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草书大抵能够追溯到西汉中期,这一时期的不少简牍就是以草书写成的,尽管还不是彻头彻尾的草书,然已经出现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草法,到西汉晚期已经出现大量成熟的草法。至东汉中晚期,草书简牍大量增多,并出现了诸多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也开始从实用书写走向艺术自觉(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期详细分析)。
  纵观出土的汉代简牍,无论是敦煌简,还是居延简,隶草或草书简牍基本都不是成篇的。而1993年3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出土了一批震动学术界的西汉竹简——《神乌傅》(以“傅”假借“赋”),简长约23厘米,宽不足1厘米,凡20枚,全文约600余字,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雌乌为保卫自己的鸟巢而与盗鸟者殊死斗争以及临死前与雄乌交代未来生活、子女抚养的故事,颇具讽喻意义。该简的出土在文字学、文学史、文献学及书法等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篇赋在汉代简牍中是最完整的隶草书法作品,书风前后一致,对我们研究西汉晚期书法发展史与书法艺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该简笔调一致,体态多姿,变化丰富,章法完整,是西汉晚期的一件极为罕见而又精彩万分的书法作品(见图1)。首先,我们需要从文字分析入手,才能打开欣赏这件作品的大门。这件作品中的大量草书符号已经十分成熟,诸如走之底、言字旁、门字框、反文旁、心字底等偏旁都已是高度简捷的草书符号了,我们就以“起”“天”“为”“故”“意”“与”六字为例,将其与王献之的草书一一比对(见表1),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草法从本质上并无二致,这也说明了草书省简的符号化早已开始,再结合同时期的断简残篇,就可以梳理出草书书体历史发展与形成的基本脉络了,这里不做过多阐述。需要说明的是,这件作品与标准的草书作品还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件作品还有大量隶书的残存,甚至也有一些与后世楷书、行书笔调无异的字法,因此,我们姑且将这种书法称之“隶草”。那么,“隶草”也可以说是对隶书的损简,解散了隸书笔笔独立的规矩,书写趋向急速,体势放逸奔奇,是草书的早期形态。
  该简点画纷披,率意驰骋,用笔可谓丰富精彩。从整体上讲,该简以中锋用笔为主,点画厚重饱满,遒劲有力。仔细分析每个独立的笔画,其用笔鲜有提按起伏的变化,皆以笔势而为。这种用笔与传为陆机所书的《平复帖》(见图2)颇为相似,简净凝练,淳古圆浑,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由于简牍书写的材质为竹木,因此,这件作品的用笔也具有简牍书法苍茫的特征。该简的点、横、撇、捺等笔画或劲健,或雄厚,或轻灵,既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又因地制宜,挥洒自如。因此,尽管有些字并非草书,而其笔法已然草意十足。值得一提的是该简圆转的用笔,这种用笔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草书以简代繁的符号化,促使草书书体的成熟;另一方面,圆转较之方整更具流动性,圆转用笔的笔势也使得点画之间更加贯气,也更容易变化,这也为连绵不绝的草书播下了火种。这也是汉代隶草书法用笔的特点之一。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该简的用笔是在凝练与流动的矛盾性中凸显特殊张力的,诚所谓“居动以制静”。
  受简牍书写的历史惯性的影响,该简的结字无论大小、长短,基本上都以横势为主,单字之中往往横画左右开张,因此,可以说每个字基本上都有隶书宽博的结字特征,这也是汉代隶草书法结字的基本特征之一。其笔画尽管有一定的长短大小变化,但笔画之间基本上遵循了等距原则,即便连绵的草字也有较强的规律性,可以说这属于隶书结字规律的遗意,如“与”字,虽是符合化的草书,其使转连带之间基本上遵循了等距的原则。在这件作品中,点在结字方面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力,是打破隶书结字规律的利器,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疏密关系,如“为”字,中部基本收拢,四周大片留白,这也是早期草书结字疏密变化的基本处理手法。这种隶书遗意的结字特点,加之点画的调节,可谓极具简古的审美特征。
  从章法上看,该简前后体势一致,气势酣畅,具有统一和谐之美。该简标题以隶书写就,点画沉静,体态宽舒,或是为了以示端正。其后六枚简牍,每一枚简均分为三段书就,这是为了方便编串而预留的空间,自第八枚而后每一枚简均不预留编串的空间,上下通贯,更具连贯性,这或许是书写者不经意之作。该简章法上的变化有小节奏与大节奏之分,小节奏主要体现在同字的变化上,如“之”“曰”“去”“今”“何”“其”等字极尽变化之能事,纵横舒卷,体态万方;大节奏则主要体现在体势、大小、轻重的变化上,尤其是长而重的笔画,如“故”“但”“人”“反”“于”等字,在整体上起到了大开大合的变化效果,使得疏密、轻重对比极为强烈,从而为该简的章法增添了一层浪漫色彩,极具艺术感染力。
  比较遗憾的是疑似书有该简的作者的那枚简牍已经漫漶不清。然这件汉代的隶草的经典之作已经给了我们无穷的欣赏空间,可谓幸甚!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探究“真空不能传声”为例,利用新的实验器材,探索将某些教师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实验的可行性,以达到增加学生的体验性。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全过程,践行建构主义“做中学”的理念。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真空不能传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46-2  在中学物理常态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是贯穿物理教学
摘要:物理学史是非常值得挖掘的精神财富,抓好物理学史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但目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对物理学史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提高物理教师在物理学史方面的综合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学史教学研究,增加对物理学史知识的考察,三管齐下,是通过加强物理学史教学促进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物理学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书法教育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地蓬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许多学校依然存在举步维艰、成效不够显著等问题。书法教育进课堂,认识需要再加强一些,制度需要更完善一些,培训需要更深入一些,实施需要更细致一些。  【关键词】书法教育;认识;制度;培训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1
刘元堂,1972年生于山东乳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土生导师。  书法作品曾参加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四十二人展、首届全国青年展(最高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及全国第二届行草书法展(二等奖)等展览。  2010年、2014年分別在山东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并出版《刘元堂书法集》《刘元堂墨迹》等。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手机已经悄然无息的进入生活方方面面,而手机游戏(文章中简称“手游”),也成为了生活娱乐的一种流行方式,尤其是对零零后。但是手机游戏为什么会在零零后的群体中这么流行,而且活跃度如此之高?因此,该文主要探究手机游戏(该文主要以手游“王者荣耀”为例)是如何利用零零后消费者心理来增加用户粘性以及进行盈利的。同时,通过这些研究,也可以窥探零零后学生手游成瘾的
摘要:明确了STEAM教育、创客教育对于湖南高职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探究了STEAM和创客教育的内涵及异同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DNA双螺旋结构进行仿生研究,构建基于创新驱动的社会创客教育链和基于专业创新的学校创客教育链的“双螺旋”模型,诠释模型的特征和内涵,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技能、开展创业、夯实专业基础、锻炼能力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专院校逐渐发现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对教育工作及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国内外大专院校开始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在新形势下明确提出要借助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教育工作的转型升级,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信息化的全面降临使得信息化管理成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推动学
2016年2月26日下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议事园酒店召开。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万闻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因重要公务未能参加会议,特委托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卫军向大会致辞。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庄重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共青团江苏省委党组成员姜东、第二届省青书协主席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教育者的视野,这种基于传统教学与网络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限度地避免了单一传统教学和单一网络教学的限制和缺陷。基于i博导平台的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分析使用后的学生评价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可。  关键词:混合式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代表着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特质。书法有异于绘画、音乐、建筑等其他文化学科,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相较于其他学科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因此,书法传承十分必要,而开展书法教育无疑是书法传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体制;民族性;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陈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