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学阅读教学整体性提问设计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d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强化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和重点内容,占据师生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问题来推动教学进程向纵深发展的。当下阅读教学效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碎问碎答,老师用来推进阅读向前迈进的问题过于零碎,学生的回答更是零碎而针对性低,这是制约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瓶颈。突破这个瓶颈的办法是什么呢?阅读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讲究整体性,以整体性提问推动阅读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怎样设计整体性提问,切实保证课堂阅读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呢?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围绕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抓住文章的标题,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抓住文章的语言赏析等三个方面设计整体性提问,可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层次。
  一、抓住文章标题设计,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缩影,是文章重点的提示,是文章线索的暗示,是文章丰富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思想感悟的折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的标题是文章最敏感的神经,抓住文章标题进行阅读整体性提问的设计,可以便捷地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教学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围绕文本标题设计下列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儿童多处呈现出什么情境?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性提问的引领下,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儿童多处热闹非凡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天真烂漫。作者选择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不仅是因为儿童天真活泼,生机勃勃,而且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儿童就是春天,儿童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儿童有无限光明美好的未来。“只拣儿童多处行”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更表明了作者对儿童的无限关爱,希望儿童得到春天般的呵护和感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整体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阅读文本、感知内容、探索发现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抓住文章结构特点,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好的构思,构思在写文章时是作者思路的运行,这在读者面前表现为文章的结构脉络。作者借助思路把内容庞杂的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借助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体会作者的情愫。写得好的文章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抓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设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问,引导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时,我发现本文叙写的对象是秦始皇兵马俑,围绕这种特殊的对象,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既具体地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具体情况,又显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根据文本结构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整体性提问的问题: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临潼的哪几种秦兵马俑,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结尾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和中间部分构成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本,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秦兵马俑有着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依次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驭手俑和军士俑)、弓弩手俑和马俑等六种典型的秦兵马俑。文章的开头指出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地处西安临潼,结尾指出其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这样,学生充分整体感知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为下面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文章语言赏析,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经典,许多篇选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堪称经典范文,这些课文都有过人的文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感受如此精美的语言,总让人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美好感受。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美好的语言,认识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和创造语言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时,我根据本文语言讲究锤炼,语言优美,描写生动细腻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赏析,赏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赏析文章经过精心锤炼,富有高度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赏析文章在句式选用上的特点,用心体会文章语言的高妙。例如:句式的长短结合的表达效果,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等等。要求学生总结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学会了从哪些方面锤炼自己的习作语言,获得了怎样的语言使用上的感悟和启迪,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语言美的热情,取得了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而阅读教学整体性提问设计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抓住文章的标题,可以很好地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抓住文章结构特点,可以很好地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抓住文章语言赏析,可以很好地开展文章整体性提问设计。阅读教学整体性提问设计还可以围绕很多方面有效地开展,还有很多更好的策略,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如果教师把设计整体性提问当作自己的研究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灵活地抓住文本关键因素,科学地设计整体性提问,那么学生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就会充分,感悟文本内容就会逐步深入,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获得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惊喜,就会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无奈境地,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美好的前景。
其他文献
当前职业教育的症结在于遮蔽了对教育本体的追问,因而向本真教育回归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本真教育”是倡导务实求真的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真正认同与接纳,是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是本色的教育、生本的教育和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本真就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
你知道司马他吗?  进出写字楼却不识司马他?糟糕!你又落伍了……司马他是和杜拉拉一样有名的职场领军人物,他有一套被“80后”职场人士奉为经典、竞相效仿的职场生存之道。白领们不仅精辟地总结了司马他法则,更群策群力创作网络轻喜剧《司马TA呀》,图文并茂地进行阐释。(《新快报》2009年10月17日)  看完上面的文字,如果你上网搜索一下“司马他”和“司马TA呀”,你将可以分享搜狐呈现的首部网络职场轻喜
浙江省特级教师唐懋龙曾这样描述时下一些语文课:“一个傻乎乎的老师带着一群傻乎乎的学生,在上着一堂傻乎乎的语文课……为分析而分析的语文课就是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句号变成问号,再让学生把一个个问号变回句号。”犀利的观点道出了语文课的困境——教课文,不教语言;教知识,不教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以因特网为核心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和普及,给曾经沉闷的教学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几个重要环节,而整个认识过程有一定的规律——由开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最后的理性认识。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它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
成语是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中华母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结而成的最富魅力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越来越显现出它绚丽多姿的色彩。现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十分重视成语教学,特别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尤其关注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把成语教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事实上多数是一种缺少文化、缺乏生动的简单抄写记忆,教学效果欠佳。怎样提高成语教学效率,使小学生多、快、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