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文学作品多是从美的角度把握现实的,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马克思语)文学作品的认识、教育功能又常常是以审美功能为基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恰当的审美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有利于全面切实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小华语文美育的实施,当然包括三个层面:以讲解、赏析课文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观察与表达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审美情趣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在这三个层面中,讲解课文中本来存在着的美,是基础的一环。因为,没有这个起点,也就无法激发学生进行语文美育的训练,更无法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 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
  (二) 社会美。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
  (三) 科学美。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
  (四) 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的艺术魅力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语文美育的特征
  (一)形象性。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二)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愉悦性。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
  三、语文美育的审美心理要素
  (一) 审美感知。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 审美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象力量是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象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产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篇》)的效果。
  (三) 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从感知、想象发展到审美理性阶段的心理活动,是理性的直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到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四)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对客观事物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频频发问:“你们说美不美?”“你们喜不喜欢?”“你们想到了什么?” 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情感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荡,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是应该提倡的。
  四、小学语文美育的培养途径
  (一)评点咀嚼语言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一个“铺”字,写尽残阳笼罩江面之“形”,“瑟瑟”与“红”则画出残阳暮江之“色”,“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新颖恰当的比喻,又再现了露滴的小巧晶莹和弦月的特有形态。短短四句,从天上的残阳写到“似弓”的明月,从江水的奇观写到江岸的露珠。这样的语言,准确、凝炼、形象。这三条是语言美的特质。古诗文如此,白话文亦如此。许多精美的白话文,就语言的美感而言,与古诗文是相似的,《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真“清”、真“清”、“真“绿”,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这些形容词多么准确、凝炼。赏析了美的语言,还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或背诵中去咀嚼消化。
  (二)分析解剖结构美
  文章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写、略写、层次段落、线索安排等因素。讲读课文,剖析了不同文章特有的独具匠心的结构,也就能使学生发现美并获得美感。《落花生》以标题为线索,略写种与收,详写尝花生、议花生。详略得宜,线索清晰,寓意鲜明。《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写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又冷又饿”地“赤着脚走路”,“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结尾写新年的太阳“照在她的小小的尸体上”,“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开头结尾的这样的对比与照应,浓缩并强化了文章的主题,读者从中更加领会到小女孩的悲剧,更加憧憬儿童应有的美好未来。
  (三)渲染强化形象美
  文学语言总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讲读应注意渲染强化课文中描写的美的形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里“拖着沉重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的纤夫形象,《挑山工》中的尽管“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也要“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形象,《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形象,《燕子》描绘的活泼可爱的春燕形象,以至绚烂多变的“火烧云”形象(《火烧云》),气魄宏伟“像一条长龙”的长城形象(《长城》),无不一一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熏陶学生美的情趣、美的心灵。
  (四)品味揣摩情愫美
  许多课文往往借助描绘一情、一景、一事,以抒写某种情怀。讲读课文不可忽视情愫美。《挑山工》蕴含的艰苦奋斗的情操,《长城》体现的祖国雄伟、劳动崇高的情怀,《在仙台》所洋溢的对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将相和》中所歌颂的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利益而忍辱负重的胸襟,廉颇知错必改的气度,诸如此类,都应引导学生品味揣摩,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与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优秀名篇。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教师要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关键在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没有美的情感,教学必然是干巴巴的知识灌输;没有美的教育,是冷冰冰的抽象说教。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讲与读,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像春风吹动池水一样掀起联想的层层涟漪,乃至产生模仿创造的冲动,从语言入手,催动学生的情感破闸而出,把握文章的蕴意,升华其美感,促使学生们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在“美”的教学中均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我国体育教育特征与况状作一深入剖析,运用进化论、现代化理论与人力资本的理论,结合对当代中国背景下体
农村经济发展一直以土地作为核心,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土地价值大幅度增加,同时也促进了
期刊
摘 要:朗诵是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是获得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情操,增强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本文旨在探讨诗歌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朗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 应用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
给定一个图G=(V,E)及其顶点集V的互不相交的非空子集A1,A2,···,Ar,如果存在互不相交的圈C1,C2,···, Cr满足Ai?V(Ci)(i=1,2,···,r)并且C1∪C2∪···∪Cr生成G,则称
期刊
以使用而非占有为理念的分享型经济正在引起了商业模式的极大变革,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分享型经济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在探讨中西方关于分享型经济模
期刊
摘 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必备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英语其他听、说、写等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有选择地向学生提供阅读素材,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渗透,逐步形成语感,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理解 综合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基本信息,丰富知识,培养和发
随着近些年河南省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体育人才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我省就业体育院校的就业教育
摘 要:足球进入校园后很快成为了体育教育的主要构成。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足球训练活动教会了学生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坚强进取”、什么是“自信自爱”。通过观察足球体育训练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校园足球训练带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有“强健的体质”,还有“强健的意志”。在校园足球训练中,主要的训练项目有哪些呢?其训练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校园;足球;训练;目标  任何体育项目的开展,
摘 要:教学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往往也就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   关键词:预习方法 课后复习巩固 听课方法 总结方法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