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模具拆装实训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集成运用,使得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
关键词 模具拆装实训 教学方法 集成运用
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模具拆装实训环节,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一、 模具拆装实训的意义
模具拆装实训是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模具结构的重要过程,是在老师指导下,对真实塑料模、冲压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环节。它为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两周实训中,学生了解模具工作原理,认识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通过测绘零件图,锻炼了同组人员对拆装、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具体完成以下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正确使用拆装工具,进行模具拆装;
理解模具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绘图、识图能力。
方法能力:作业计划与实施能力;
现场组织能力;
观察与分析能力。
社会能力: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吃苦耐劳精神。
二、教学实施过程
环节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地点
看一看
信息传递法 教学短片《模具拆装过程》 观看 布置任务
组织 多媒体教室
想一想
引导法
师生互动法 问题:
1、模具拆装顺序是怎样的?
2、如何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工具?
3、拆装模具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回答 提问
并小结 多媒体教室
做一做
情景示范法
任务驱动法 进行模具拆卸与组装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演示、指导 实训室
讲一讲
演讲法
介绍模具组成、各零件的功用 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边讲边拆 点评 实训室
测一测
小组研讨法
测量模具零件结构尺寸,绘制零件图 每组分工完成,先现场测绘草图,再绘制零件图 审核 实训室
比一比
成果展示法
模具拆装竞赛 每组派两名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测试、点评 实训室
三、教学效果的分析
任务明确清晰,时间安排得当
了解模具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认识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现场测绘草图,再绘制零件图。
教学方法丰富,针对性强
在实训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传递法、引导法、情境示范法、师生互动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研讨法、归纳总结法、演讲法、成果展示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此,重点分析任务驱动法与小组研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一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小组研讨教学法便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也是互帮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调的是相互启发、能者为师;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成绩认定,既重过程,也重成果
每个环节,教师及时记录,包括回答问题情况、规范操作情况、图纸质量、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甚至遵守工作纪律情况、规范着装等。另外,开展小组内自评与互评,举行小组间竞赛,不断掀起学习高潮。
实践教学中,分环节科学推进、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直观了解模具工作原理,认识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通过测绘零件图,锻炼了同组人员对拆装、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它能帮助学生掌握模具的典型结构、动作过程、拆装工艺,掌握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名称、用途、材料及热处理、加工工艺等。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性地选择、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集成运用,使得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考习惯的培养、参与意识的养成、社会责任的启发等方面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作者简介:胡学梅,女,讲师。
电话:13886083732 13720315497
关键词 模具拆装实训 教学方法 集成运用
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模具拆装实训环节,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一、 模具拆装实训的意义
模具拆装实训是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模具结构的重要过程,是在老师指导下,对真实塑料模、冲压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环节。它为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两周实训中,学生了解模具工作原理,认识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通过测绘零件图,锻炼了同组人员对拆装、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具体完成以下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正确使用拆装工具,进行模具拆装;
理解模具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绘图、识图能力。
方法能力:作业计划与实施能力;
现场组织能力;
观察与分析能力。
社会能力: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吃苦耐劳精神。
二、教学实施过程
环节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地点
看一看
信息传递法 教学短片《模具拆装过程》 观看 布置任务
组织 多媒体教室
想一想
引导法
师生互动法 问题:
1、模具拆装顺序是怎样的?
2、如何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工具?
3、拆装模具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回答 提问
并小结 多媒体教室
做一做
情景示范法
任务驱动法 进行模具拆卸与组装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演示、指导 实训室
讲一讲
演讲法
介绍模具组成、各零件的功用 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边讲边拆 点评 实训室
测一测
小组研讨法
测量模具零件结构尺寸,绘制零件图 每组分工完成,先现场测绘草图,再绘制零件图 审核 实训室
比一比
成果展示法
模具拆装竞赛 每组派两名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测试、点评 实训室
三、教学效果的分析
任务明确清晰,时间安排得当
了解模具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认识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现场测绘草图,再绘制零件图。
教学方法丰富,针对性强
在实训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传递法、引导法、情境示范法、师生互动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研讨法、归纳总结法、演讲法、成果展示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此,重点分析任务驱动法与小组研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一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小组研讨教学法便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也是互帮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调的是相互启发、能者为师;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成绩认定,既重过程,也重成果
每个环节,教师及时记录,包括回答问题情况、规范操作情况、图纸质量、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甚至遵守工作纪律情况、规范着装等。另外,开展小组内自评与互评,举行小组间竞赛,不断掀起学习高潮。
实践教学中,分环节科学推进、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直观了解模具工作原理,认识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通过测绘零件图,锻炼了同组人员对拆装、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它能帮助学生掌握模具的典型结构、动作过程、拆装工艺,掌握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名称、用途、材料及热处理、加工工艺等。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性地选择、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集成运用,使得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结论自助化;使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开放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考习惯的培养、参与意识的养成、社会责任的启发等方面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作者简介:胡学梅,女,讲师。
电话:13886083732 1372031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