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四龄若虫酯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203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以α-NA、α-NB为底物测定了经狗尾草、水稻、小麦三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喂1 d、3 d和5 d后中华稻蝗四龄若虫雌、雄虫的酯酶比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中华稻蝗四龄若虫的酯酶有诱导作用,且水稻组酯酶比活性显著高于狗尾草组和小麦组.以α-NA为底物测定酯酶活性,喂食1 d后,水稻组雌、雄虫酯酶比活力分别是狗尾草组、小麦组的1.35、2.00倍和1.44、1.63倍.喂食3 d后,水稻组雌、雄虫酯酶比活力分别是狗尾草组、小麦组的1.40、1.67倍和1.62、1.43倍.喂食5 d后,雌虫酯酶比活力
其他文献
考虑带有截尾数据的位置效应和散度效应模型,在改进Hamada和Wu(1991)位置效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Brennerman和Nair(2001)散度效应分析的MH方法融入其中,对带有截尾数据的无重复因子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H3SH与O(3P)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B3LYP/6-31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
文[4]中方法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只能适用于s≥3,即至少有2个零效应的2水平饱和设计情形,但对s≤2的情形没有进行研究.本文在文[4]的基础上解决只有一个零效应(即s=2)的情形.模拟结
我国目前所引述的Neyman-Pearson基本引理(下简称N-P引理),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就其证明的严密性而言,要么只给出了一致最大功效检验(下简记UMPT)函数的非随机化检验形式
以香草醛为起始原料,在乙醇溶液中和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1,2-二(4-甲酰-2-甲氧基苯氧基)乙烷,再依次对其进行硼氢化和质子化,三步合成笼状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穴番-A,产物通过硅胶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