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课改中的运用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育已经逐渐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语言讲述、简单的教具展示,在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提供给教师备课的历史资源已经远远超出有限的文献,还有大量的音频、视频、动态图片等等,这些都推进了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课改;多媒体教学
  我校是重庆市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最早的一批学校,各学科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作为学校最早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师之一,笔者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整合的研究,具体来说,主要针对以下几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较深刻体会的信息技术运用实践阐述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在新情景下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把传统历史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目标模式转变为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相结合的过程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开发者、组织者。同样道理,学生信息素养的引导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在情景中、任务驱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领悟出来。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弊端,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或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笔者以为,历史学科必须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中学生在已经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有利条件下,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从目前使用的高中历史课本来看,编者也许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的需要,也许是为了突出高中历史教学比初中更应该突出其理论性,因此,教材中常常出现大段大段比如意义之类的阐述性文字,如果教师不善加诱导,势必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被动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历史情景,拓宽信息渠道,引导学生论从史出,而不是单纯灌输。
  例如,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教学时,我选择了毛泽东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以培养其材料分析能力;又放映了五次反“围剿”的影片资料,使学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有活生生的了解;还制作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的动态地图,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引下,根据地迅速壮大的情况。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干巴巴地照着课本念好得多,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这段历史。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思考和学习历史,克服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学科本身的弊端,立体展现历史,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克服时空造成的隔阂感。
  历史具有过去性,历史兴衰、制度沿革、社会更替,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无法如自然科学的实验一样多次反复操作,但是,如何使之与现实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以发挥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功能?由于信息来源的单一化,传统历史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述,或者简单呈现几张地图、人像之类的教具,就算安排了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讨论,整个课堂还是显得沉闷、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听觉刺激,也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有的历史知识,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例如,我在教授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活生生地再现历史,学生很感兴趣,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的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观看中感到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和斗争智慧,《轰炸日本》则真实地再现了美国的原子弹“小男孩 ”、“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学生自发地热烈鼓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即将胜利而欢呼,他们内心受到的震撼,比单纯地讲上几小时的和平主义教育更有效果。
  第三,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课程。
  笔者发现,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显示一种看似矛盾而真实的态度,他们喜欢学习历史,但是,不喜欢照本宣科地学习历史,尤其是高中历史教材,本身有许多内容与初中教材存在重复,而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许多内容却没有或者不能编选入统一教材里,如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等等,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出现“我爱历史,但是,不爱历史课”的现象,这样,一个严峻的任务摆在广大高中历史教师面前,如何立足社会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开发出适合的校本课程?也即是说,历史教师不但历史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历史教师自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即体现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时代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历史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密切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选取、整合出与时代相关和符合学生继续发展的内容,尤其是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历史必修课较欠缺的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用多种而逼真的动态效果,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既优化了课堂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已成为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日益广泛的应用,多
摘 要:本文将从教材、学习方法、知识跨度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衔接;跨度;过度对策  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初中的机械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简单的记忆变成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这就使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知所措,使大部分学生过早的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摘 要: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将幼儿社会活动游戏化,不仅能使枯燥的社会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社会活动;游戏化;情境化;活力  社会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有关社会的知识和经
摘 要: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于
期刊
摘 要:威信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力量,一个有崇高威信的班主任,必然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对高中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中班主任应当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知识渊博和治学严谨以及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方面探讨了高中班主任应怎样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以期为高中班主任应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学;班主任;树立威信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也让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我们也要适当使用,择优选用,扬长避短。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也有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是
摘 要:进入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而情境教学理论的发展,它注重培养人的学习兴趣,重视人本身的发展,语文作为人文性比较浓重的学科,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较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设计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的生成,让他们体验精神上的成长。  本文从情境教学实施策略入手,将有效教学的理念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对情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语文教学情景
自从2009年秋季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得以很大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尊重。但在这些可喜变化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势必影响到历史新课改的进行。下面我就自己的所见所感,粗浅地谈一下几个常见的误区,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在我观摩过的课中,有的课以一种误区为主,有的课则多种误区兼有。  一、忽视课程标准。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