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在扁担上的爱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7年来,麦琼方挑坏了近20根扁担,为贫困乡亲送去30多吨自筹的物资。麦琼方的善举经网络传播后,网友们称她为“扁担姐”。
  洗衣女工挑担下乡去“助困”
  1979年,20岁的麦琼方成为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勤杂工。一天,麦琼方到病房换床单,看到一位大姐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从别的病友那里得知,这是位瑶族大姐,家里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抽不出人来陪护她。她做手术后,一日三餐都是病友代买,有时没人代她买饭,她就只能饿着。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麦琼方动了恻隐之心。她和那位瑶族大姐攀谈了几句,笑着对她说:“从现在起,我给你送饭,你只管安心养病。”
  此后,每到饭点,麦琼方总会准时推门进来,把专门为大姐烹制的病号餐送到她的床前。
  原来,麦琼方那天回家后,把想为无人照顾的瑶族大姐送饭的想法给母亲说了,一向乐善好施的母亲十分支持女儿的举动。于是,每到开饭前,母亲就会把做好的营养餐送到医院,再由女儿送到大姐的病房里。
  一个多月后,瑶族大姐病愈出院。回家前,她对麦琼方千恩万谢,并留下了自己家里的地址。
  那年“五一”节,麦琼方惦记着那位瑶族大姐。她叫上几个平时玩得不错的姐妹,先是坐车,后来坐船,然后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瑶族大姐所在的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平洋屯。
  走进屯里,麦琼方被当地群众的贫困状况震惊了。屯里百余户人家,家家房顶都用茅草遮挡,多雨季节,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很多人家连肚子都填不饱,缺衣少穿。瑶族大姐家里更可怜,一家人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乡亲们的贫困让麦琼方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返回市里后,平洋屯乡亲的贫困场景一直在麦琼方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想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想法愈来愈强烈。
  于是,麦琼方倡议要好的姐妹们捐粮捐油捐衣,把这些东西送到平洋屯。姐妹们纷纷响应,有的从家里“偷”油“偷”面,有的把家里的粮票“偷”出来换成大米。很快,麦琼方筹集了数十斤米面油,还有几十件衣服。
  随后的一个周日,麦琼方和姐妹们出发了。她们一路舟车劳顿,手提肩扛,把筹来的米面油、衣物等送到了平洋屯。一位领到两斤大米的阿婆攥住麦琼方的手,声音颤抖着说:“孩子,你真是大好人呀!”
  第一次送“温暖”回来,麦琼方与那些深山中的贫穷乡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决定把对乡亲们的助困行动坚持下去。
  痴心不改的“大好人”
  为了筹集物资,麦琼方成了不折不扣的“乞丐”。她见到熟人就问:“你家不穿的旧衣服给我吧!”“听说你家被子要换新的?旧的还要不?”邻居、同事、朋友经常被麦琼方反复询问。他们对麦琼方的助困之举很支持,纷纷把不穿的衣服或更换的被子拿过来。筹到需要的衣服和被褥后,麦琼方还要细心熨烫、消毒,然后打包运进山里。
  靠手提肩扛,根本运不了多少东西。麦琼方专门到农贸市场找人做了根扁担,下车下船后,她就用扁担挑着两大包东西,一步一挪地送到村里。从此,她开始了挑着物资为贫穷乡亲送温暖的漫漫之旅。
  37年来,麦琼方一般每隔一个月都要去一次乡下。随着收集到的物资越来越多,她扶贫助困的足迹从平洋屯延伸到右江区、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
  每次挑着数十斤甚至近百斤重的东西坐车上路,然后挑担送到村里,对麦琼方的体能和意志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些偏远村子路难行,遇到危险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她还险些丧命。
  1985年7月的一个早上,麦琼方带着筹来的两麻袋衣物又出发了,她这次要去的是隆林县德峨乡的一个村庄。
  麦琼方坐车到德峨乡后,剩下的几公里山路就要靠步行了。俗说话,远路没轻担。麦琼方挑着七八十斤重的衣物本来就有些吃力,再加上路不好走,她只能走上百十米,就停下歇一歇,再深吸一口气,又挑担前行。
  一路上下了几场阵雨,山路变得更加湿滑。麦琼方走到那段只有一米多宽的悬崖路时,绷紧了神经,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正艰难前行时,她突然脚下一滑,整个身子的重心向拄着棍子的一侧倾了过去,只听“咔嚓”一声,不堪重负的木棍折断了,伴随“呀”的一声惨叫,麦琼方连人带物掉进了十多米深的山谷,她顿时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躺在谷底的麦琼方才苏醒过来。她睁开眼睛,天上的星星像是在凝视着她,山谷里间或传来几声鸟叫,四周一片静谧。麦琼方这才知道,她已经昏迷十多个小时了。黑漆漆的夜里,一阵恐惧袭上心头。
  终于挨到第二天早上,几个从上面经过的村民听到了麦琼方的呼救声,这才发现了她。村民把麦琼方抬到安全地带,得知麦琼方是为他们送衣服的,乡亲们感动得泪水涟涟……
  一次,麦琼方在给乡亲们发完衣物后,其他乡亲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只有一位老太太没有动,满脸都是失望的表情。麦琼方问后才知道,阿婆没有分到适合她穿的衣服,眼看就要过年了,她有些不甘心。
  麦琼方不想让老人失望而归,她脱下外衣,指着自己身上的蓝毛衣,说:“阿婆,您觉得我身上的这件毛衣怎么样?”老人眼睛一亮,随后又摆摆手说:“好是好,可那是你身上穿的,我怎么能要呢!”麦琼方麻利地把毛衣脱下来,递给老人,爽快地说:“没关系,我回家再织一件,您穿我这件,开开心心过个年!”老人接过毛衣,感动地说:“孩子,你真是个大好人呀!”
  把善行继续下去
  在长达37年挑担下乡助困的过程中,麦琼方也有过放弃的想法。2004年1月,麦琼方遭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她失去工作待岗在家;同年,家里的顶梁柱、一直支持她的丈夫突然病逝。那时,她的儿子刚上高中。内心的痛苦加上窘迫的家庭现状,让麦琼方有了放弃下乡助困的念头。
  丈夫去世后第二个月的一天,麦琼方正在家里养病。这时,传来敲门声,她挣扎着下床去开门。只见门前站着几位衣着朴素拎着袋子的乡亲,麦琼方一眼认出,这几位乡亲来自右江区汪甸乡东谷屯,其中一位是和她较为熟悉的谭大哥。   麦琼方赶紧把乡亲们让进屋。谭大哥说:“乡亲们听说你身体不好,家里又遇到些事情,特派我们过来看看。妹子,你是个好人,一定得坚强起来,乡亲们在家里每天都为你祈祷,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说着,谭大哥从袋子里掏出一只捆绑着的鸭,对麦琼方说:“这只鸭是村里坐轮椅的教师谭保华让我捎过来的,谭老师想让你补补身子。另外,村里92岁的梁奶奶也让我带来了几个鹅蛋……”
  乡亲们的关心和问候让麦琼方感动得流了泪。她决心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走好人生路,并把自己的善举进行下去。
  麦琼方不甘于待岗在家,她在市郊租了十多亩地搞种植,又找了两份兼职。不忙的时候,她蹬着三轮车到市内各个小区募捐衣物。
  麦琼方在楼下的单车棚里放了两只大木箱,专门盛放募集来的物资。多年来,麦琼方和这些爱心市民达成了默契,居民家里有不穿的衣服,或吃不完的米面油,离她家近的,都会悄悄地送到她放置的两个大箱子里。麦琼方每个月就将这些衣物整理、消毒,分好尺寸,然后分批挑到山里去。
  2012年春节前,麦琼方惦记着巴马的六个孤儿和一位孤寡老人,为了给他们筹够足够食用一年的大米,麦琼方一个人在百色市区奔波,到处化缘,听了不少冷言冷语,吃了许多“闭门羹”。儿子看妈妈整天辛苦奔波,筹来的东西却不多,就对愁眉不展的母亲说:“你要多少米,我帮你弄去!”
  麦琼方半信半疑地说:“你整天憋在家里不出门,去哪儿给我弄去?”儿子笑着说:“老妈,现在献爱心也应该与时俱进……”
  儿子把母亲给巴马的孤儿及孤寡老人筹集大米的想法发到了“百色爱心QQ群”,在网友的建议下,他带着母亲找到了百色团市委。在团市委的协助下,一场募捐活动在百色森林广场进行,没多久就募集到500公斤大米。
  通过这次爱心行动,麦琼方意识到了网络力量的强大。更没想到的是,网友对她30多年来挑着扁担下乡助困的善举十分钦佩,给她起了个“扁担姐”的名字。一时间,“扁担姐”的名字在百色市民中流传。
  37年来,麦琼方用坏的扁担将近20根,运送助困物资粗略统计有30多吨。除此之外,她还资助了87个孩子读书,替27名老人养老送终。麦琼方不但入选“中国好人榜”,还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一等奖等荣誉。
  对这些荣誉,麦琼方看得很淡。让贫困的孩子都能有读书的机会,让贫困的人们能吃饱穿暖,让助人的精神继续传承,是她最大的愿望。
  (摘自《人生与伴侣》2016年第6期 原标题为《37载助困路:“扁担姐”荣登“中国好人榜”》)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比分析,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所在,并且根据研究热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国内外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过程]本文选取CNKI和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学科2008-2017年的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eace从年代分布、关键词、期刊、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外
为了救治身患重病的父亲,报社女记者朱晓晖不惜辞职卖房,丈夫携女离去,也不曾动摇这位孝女让父亲活下去的信念。无家可归之际,她和父亲租住在18平方米的车库里,一住就是13年。在这间位于东北小城的寒冷“蜗居”中,纵使靠上街捡菜叶养活父亲,她也让老人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这对父女震撼人心的故事再次验证,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辞职离异住车库,  只为让父亲活下去  1973年一个冬夜,一名女婴出生在东北边
〔摘要〕为了衡量新浪微博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在10个不同话题领域分别选择公众微用户、意见领袖(加“V”)用户以及普通用户共30个决策单元,利用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属性、内容属性、媒介属性都对新浪微博信息传播具有影响,而在不同的话题领域影响具有异质性。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信息传播效果;指标评价;微博  DOI:10.3969/j.issn.1008-0821.2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摘要〕本文对“金箔入酒”征求意见函存在的信息质量:缺乏完备性、可理解性差、档案性信息缺位、信息权威性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地达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目的,行政机关应提高政府公开征求意见类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质量;信息公开;公众参与;金箔入酒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8.014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从三井物产管理中竞争情报系统入手,介绍了其发展概况,探究其发展特点并做出相应评价,对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日本企业  〔中图分类号〕G25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4-0114-03  随着社会发展,因特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深刻认识到情报信息对企业
伦敦市中心新邦德街34号,是一座气势恢弘的三层楼建筑,这便是著名的艺术品拍卖圣地——苏富比拍卖行。这家拍卖行与中国最大的渊源,是在去年圣诞节前,以90万美元的高价拍卖了中国革命领袖的一封书信。这在当时被视为“超大的圣诞礼物”,时隔近半年后,苏富比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仍回味无穷。  拍价远远超过预估  去年12月15日,苏富比拍卖行伦敦总部,一场名为“英国文学、历史书籍、儿童文学与插画拍卖会”正在举行。
一、 会议宗旨  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后,2020中国情报学年会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拟于2020年11月下旬在广州(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举行。中国情报学年会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情报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旨在加强中国情报学学界和业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发展,提升中国情报学水平。  日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未能实现人们的预期,反而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党中央经过调研发现,干部作风是加剧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此,1960年11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要求各级干部“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  在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要求胡乔木借鉴红军的历史经验,尽快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要自由职业,想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但是呢,我现在的工作很稳定,我舍不得离开,而且父母那边的压力也很大,不允许我这么任性。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问题的变种有很多,比如想旅游想换工作想辞职,然后是家里不同意男朋友不同意自己舍不得之类。对这类问题,以前我的回答往往特别简单:要不你就坚持自己,把束缚都扔在脑后;要不你就听别人的,安安稳稳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