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强化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是可持续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本案,笔者简述了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并以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为线索,探析水利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问题。
关键字: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经济与技术发展,水污染、气候变暖等水文问题及气候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其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及人类生存。完善水利工程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应用、防洪减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工程设计,其大大迎合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水利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有助于缓解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有助于我国水利资源可持续开展应用等。
一、工程实例
江油豫江大堤堤防指江油市城区两岸生态堤防工程。现阶段该堤防存在原防洪堤标准过低,以<10 年一遇为主;防洪堤不连续,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涪江运行时间长,属山区性河流,且涪江局部堤基裸露在外等特点,尤其是2008年5·12大地震的发生,更是损毁该堤防,其堤身稳定性丧失,所以,修建江油豫江大堤工程势在必行。
工程总体设计原则:“豫江大堤”河道治理目的为防洪。提防修建立足保护与修复水系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尽可能保护与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从而确保河流生物多样性,且对提防实行生态护岸。
二、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
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了顺应国家倡导的“建设美丽中国”伟大设想,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运而生。
何谓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它是指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应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生态发展及保护观念,该理念要求在水利设计中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间科学性、合理性凸显出来,即在水利设计中,将减少自然生态破坏与水利工程恢复及保护自然生态作用两者同步进行。水利设计指导着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设施建设,并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航运发电、蓄水灌溉、防洪抗灾等功能。
三、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现状
就我国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现状而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范不健全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但直接影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的因素为生态水利设计水文资料欠缺及水利设计人员生态理念意识薄弱,这些均导致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的难度系数大幅度增加。
(一)水文资料欠缺
为了使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对水利工程施工地点及其四周水文状况的了解至关重要,理由是,充分的水文资料能够最大程度增加水利设计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且有助于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反知,若水文资料缺失,其将严重制约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且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对水资源及其四周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
(二)水利设计人员生态理念意识薄弱
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服务领域的重点在于保障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及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利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生态保护服务意识薄弱,以至于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及效果较低,且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在存在缺陷的水利设计的指导下将会对自然生态服务重视力度不够。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及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形势的加剧,水利设计人员就生态理念的应用方面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及更艰巨的任务。若水利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其将严重制约生态理念与水利设计结合效果的发挥。
四、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一)强化水利设计中水文工作的支撑作用
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设计中,该融入过程的关键在于水资源保护。研究结果及相关实践证明,强化水文工作将为水利设计提供充足而必要的资料,且大大推进了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融入程度及落实效果,总之,水文工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设计的科学性、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即将生态理念融入水文设计的首要任务为关注水文工作及其资料整理、采集作用。在水文工作资料整理与采集作用的整个过程中,水利部门应该协调好水利设计单位及水利工作单位相关工作,并推动水利设计单位及水利工作单位开展多渠道、多方面合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
将生态理念引入水利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相关水利设计人员应该对水利设计基本原则、生态保护相关要求、生态恢复理论及原则等方面做充分的认识,换句话讲,生态理念融入水利设计的基础及保障在于水利设计及生态保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引进。结合我国现阶段水资源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的国情,水利设计与生态保护复合型人才在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的应用方面,其具备极强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三)水利设计应凸显生态功能与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相结合
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过程中,水利工程生态服务功能应与水利工程使用功能同步进行或两者在水利设计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偏向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其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水利设计过程中,水利设计的出发点应为以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为依托最大程度协调其使用功能及生态功能,并基于水利设计出发点,对水利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四)河道改造生态设计定位要准
大型河道蓄水建坝工程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水生物如鱼类品种和数量的减少、温度、湿度及泥沙等自然条件的改变,文物景观迁移或搬迁;移民问题日益突出;地质灾害的频繁出现等,随着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数量及规模的扩大,以上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1.因地制宜
相关工程人员应该实地对工程涉及河道生态环境及生物等实际情况做详细调查了解,并基于分析的基础上,就生态环境方面而言,提出河道整治与保护措施,坚决做到生态环境、人水相亲、因地制宜协调统一;
2.健全生態环境系统自我修复与自我设计组织,就工程实际自然特征而言,科学设计河道岸线护坡断面及固定定位。
参考文献:
[1] 朱成浩.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华章,2012,(14):326.
[2] 郭浩亮.探讨生态化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91-292.
[3] 刘凯贤,陈卫,吴倩良等.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8):11-12.
关键字: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经济与技术发展,水污染、气候变暖等水文问题及气候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其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及人类生存。完善水利工程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应用、防洪减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工程设计,其大大迎合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水利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有助于缓解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有助于我国水利资源可持续开展应用等。
一、工程实例
江油豫江大堤堤防指江油市城区两岸生态堤防工程。现阶段该堤防存在原防洪堤标准过低,以<10 年一遇为主;防洪堤不连续,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涪江运行时间长,属山区性河流,且涪江局部堤基裸露在外等特点,尤其是2008年5·12大地震的发生,更是损毁该堤防,其堤身稳定性丧失,所以,修建江油豫江大堤工程势在必行。
工程总体设计原则:“豫江大堤”河道治理目的为防洪。提防修建立足保护与修复水系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尽可能保护与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从而确保河流生物多样性,且对提防实行生态护岸。
二、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
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了顺应国家倡导的“建设美丽中国”伟大设想,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运而生。
何谓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它是指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应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生态发展及保护观念,该理念要求在水利设计中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间科学性、合理性凸显出来,即在水利设计中,将减少自然生态破坏与水利工程恢复及保护自然生态作用两者同步进行。水利设计指导着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设施建设,并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航运发电、蓄水灌溉、防洪抗灾等功能。
三、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现状
就我国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现状而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范不健全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但直接影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的因素为生态水利设计水文资料欠缺及水利设计人员生态理念意识薄弱,这些均导致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的难度系数大幅度增加。
(一)水文资料欠缺
为了使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对水利工程施工地点及其四周水文状况的了解至关重要,理由是,充分的水文资料能够最大程度增加水利设计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且有助于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反知,若水文资料缺失,其将严重制约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且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对水资源及其四周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
(二)水利设计人员生态理念意识薄弱
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服务领域的重点在于保障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及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利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生态保护服务意识薄弱,以至于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及效果较低,且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在存在缺陷的水利设计的指导下将会对自然生态服务重视力度不够。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及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形势的加剧,水利设计人员就生态理念的应用方面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及更艰巨的任务。若水利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其将严重制约生态理念与水利设计结合效果的发挥。
四、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策略
(一)强化水利设计中水文工作的支撑作用
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设计中,该融入过程的关键在于水资源保护。研究结果及相关实践证明,强化水文工作将为水利设计提供充足而必要的资料,且大大推进了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融入程度及落实效果,总之,水文工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设计的科学性、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即将生态理念融入水文设计的首要任务为关注水文工作及其资料整理、采集作用。在水文工作资料整理与采集作用的整个过程中,水利部门应该协调好水利设计单位及水利工作单位相关工作,并推动水利设计单位及水利工作单位开展多渠道、多方面合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
将生态理念引入水利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相关水利设计人员应该对水利设计基本原则、生态保护相关要求、生态恢复理论及原则等方面做充分的认识,换句话讲,生态理念融入水利设计的基础及保障在于水利设计及生态保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引进。结合我国现阶段水资源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的国情,水利设计与生态保护复合型人才在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的应用方面,其具备极强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三)水利设计应凸显生态功能与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相结合
水利设计内生态理念应用过程中,水利工程生态服务功能应与水利工程使用功能同步进行或两者在水利设计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偏向于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其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水利设计过程中,水利设计的出发点应为以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为依托最大程度协调其使用功能及生态功能,并基于水利设计出发点,对水利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四)河道改造生态设计定位要准
大型河道蓄水建坝工程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水生物如鱼类品种和数量的减少、温度、湿度及泥沙等自然条件的改变,文物景观迁移或搬迁;移民问题日益突出;地质灾害的频繁出现等,随着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建设数量及规模的扩大,以上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1.因地制宜
相关工程人员应该实地对工程涉及河道生态环境及生物等实际情况做详细调查了解,并基于分析的基础上,就生态环境方面而言,提出河道整治与保护措施,坚决做到生态环境、人水相亲、因地制宜协调统一;
2.健全生態环境系统自我修复与自我设计组织,就工程实际自然特征而言,科学设计河道岸线护坡断面及固定定位。
参考文献:
[1] 朱成浩.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华章,2012,(14):326.
[2] 郭浩亮.探讨生态化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91-292.
[3] 刘凯贤,陈卫,吴倩良等.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