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33.41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听、说、读、写是外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居于这四种技能之首,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听力也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听懂对方所说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呢?
一、正确认识听力教学的地位
英语听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即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交际能力。在英语四项技能中,它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一般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是交际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听是读、写、唱,对话的前提;听是获取信息的桥梁,学生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最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听”不但是一种言语能力,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听,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听力教学,加强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培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听力教学往往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做练习,听力训练只是听音、做题的重复,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听力的考查成了“焦点”。但是,由于中国学生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尽管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学习英语,他们可以阅读英文小说、报纸杂志,能写出漂亮的英语作文,但很难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原因就是听不懂。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听力测试仍然是他们的弱项。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便成了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已是当今时代听力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营造良好的听力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局限在以句型、对话为中心的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量明显不足。而平时做的听力技巧专项训练,多是测试性题目,目的性太强,做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排斥、甚至反感,从而失去对听力的兴趣。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包括问候、课堂用语、评价、布置作业,并且也要求学生努力在课堂上尽可能说英语,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事实证明,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完全能听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还能学会你的一些用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感到身处异域,而自己能应付自如地与人交流,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在上课刚开始5分钟内,规定为“Free talk”自由对话时间,可安排师生对话,或同学间问答,对于表现出色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种训练形式灵活多变,而且不受课本限制,内容丰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问答中,学生的情绪是紧张而兴奋的,能使他们迅速进入英语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如果能坚持这样练习,并且不断提高要求,由教师参与慢慢变为学生的自主对话,不出一年半载,学生能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还乐此不疲,遇到不会表达的语句,也会主动地来请你。一边是绘声绘色地表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一边是绕有兴致地欣赏,练习了自己的听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课外,教师了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用英语会话,鼓励收听、收看一些少儿英语节目,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材在听力教学的的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安排的听力活动和听力练习,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Section A听说课中,要明确“说”的目标,也要明确“听”的目标。对听力目标的制定,要参照《标准》对每一级别的要求,根据话题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要逐渐递进,并有一定的挑战性。(2)根据各地学生情况和环境的不同,教师要转变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替换或扩展,还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师个人的风格调整教学顺序。不适合学生的话题,可以替换或在听前给予必要的背景介绍;活动难度较大的,可以采用分解难点、逐步突破的方法;教学内容太易的,对学生没有任何挑战性的,可以大胆地删去。(3)用好Section B的小短文。Section B中的短文短小精悍、话题新颖、脉络清晰,都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情节或事情发展的因果关系。教师既可以把它们用来作为阅读材料,也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用来作为听力材料。
四、加强听力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力方法和技巧。首先,在听材料前,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获得有用信息。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捕捉信息。英语听力材料中隐藏着很多信息,但是学生要学会抓住主要信息,要把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都听懂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捕捉重要信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答题。学生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应迅速理解和回忆所听的内容,并在最短时间内省去不重要的信息,不要试图去听懂每个词,对于不能根據上下文推断出来的词,就不要去过分追究,弄懂大意,找到所给问题的答案即可。比如,学生要注意表示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的词语,听到问句的疑问词是“who”时,就要注意听主语和宾语;听到问句的疑问词是“where”时,就要注意听与地点有关的词或短语;听到问句的疑问词是“when”时,就要注意听有关时间的词或短语。再次,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听不懂的词句记下来或放过去,继续往下听,不要影响听以下的话语。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猜测将要听到的内容,或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去推断、猜测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听、说、读、写是外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居于这四种技能之首,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听力也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听懂对方所说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呢?
一、正确认识听力教学的地位
英语听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即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交际能力。在英语四项技能中,它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一般语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是交际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听是读、写、唱,对话的前提;听是获取信息的桥梁,学生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最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听”不但是一种言语能力,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听,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听力教学,加强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培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听力教学往往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做练习,听力训练只是听音、做题的重复,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听力的考查成了“焦点”。但是,由于中国学生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尽管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学习英语,他们可以阅读英文小说、报纸杂志,能写出漂亮的英语作文,但很难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原因就是听不懂。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听力测试仍然是他们的弱项。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便成了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已是当今时代听力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营造良好的听力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局限在以句型、对话为中心的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量明显不足。而平时做的听力技巧专项训练,多是测试性题目,目的性太强,做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排斥、甚至反感,从而失去对听力的兴趣。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包括问候、课堂用语、评价、布置作业,并且也要求学生努力在课堂上尽可能说英语,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事实证明,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完全能听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还能学会你的一些用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感到身处异域,而自己能应付自如地与人交流,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在上课刚开始5分钟内,规定为“Free talk”自由对话时间,可安排师生对话,或同学间问答,对于表现出色的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种训练形式灵活多变,而且不受课本限制,内容丰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问答中,学生的情绪是紧张而兴奋的,能使他们迅速进入英语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如果能坚持这样练习,并且不断提高要求,由教师参与慢慢变为学生的自主对话,不出一年半载,学生能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还乐此不疲,遇到不会表达的语句,也会主动地来请你。一边是绘声绘色地表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一边是绕有兴致地欣赏,练习了自己的听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课外,教师了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用英语会话,鼓励收听、收看一些少儿英语节目,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材在听力教学的的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安排的听力活动和听力练习,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Section A听说课中,要明确“说”的目标,也要明确“听”的目标。对听力目标的制定,要参照《标准》对每一级别的要求,根据话题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要逐渐递进,并有一定的挑战性。(2)根据各地学生情况和环境的不同,教师要转变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替换或扩展,还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师个人的风格调整教学顺序。不适合学生的话题,可以替换或在听前给予必要的背景介绍;活动难度较大的,可以采用分解难点、逐步突破的方法;教学内容太易的,对学生没有任何挑战性的,可以大胆地删去。(3)用好Section B的小短文。Section B中的短文短小精悍、话题新颖、脉络清晰,都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情节或事情发展的因果关系。教师既可以把它们用来作为阅读材料,也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用来作为听力材料。
四、加强听力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听力方法和技巧。首先,在听材料前,抓紧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获得有用信息。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捕捉信息。英语听力材料中隐藏着很多信息,但是学生要学会抓住主要信息,要把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都听懂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捕捉重要信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答题。学生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应迅速理解和回忆所听的内容,并在最短时间内省去不重要的信息,不要试图去听懂每个词,对于不能根據上下文推断出来的词,就不要去过分追究,弄懂大意,找到所给问题的答案即可。比如,学生要注意表示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的词语,听到问句的疑问词是“who”时,就要注意听主语和宾语;听到问句的疑问词是“where”时,就要注意听与地点有关的词或短语;听到问句的疑问词是“when”时,就要注意听有关时间的词或短语。再次,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听不懂的词句记下来或放过去,继续往下听,不要影响听以下的话语。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猜测将要听到的内容,或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去推断、猜测单词或者短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