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套路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结合自身的训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武术套路的教学可分为六个方面:(1)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前提和保证。(2)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简单套路的练习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基础。(3)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最主要特征。(4)在掌握拳术套路的基础上,选择器械套路的练习。(5)武术专项教学和体能发展相得益彰。(6)注意内外兼修,重视精气神。
关键词:武术套路 基本功 攻防技击性 拳术套路 器械套路 体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39-01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高中体育课中开设武术模块,特别是武术套路的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让学生人人成才,成为武林高手,是我们武术教师的终极目标,结合自身的训练和多年的教学训练,根据有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武术动作技术的内在联系,武术套路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前提和保证。基本功是学习武术的基础,试想一下,一位没有任何武术基本功的学生是不可能练出一套节奏鲜明、劲力顺达、精神饱满、如行云流水般套路的,所以在武术的第一个模块计划中,应加大对基本功的学习时间,有8~10课的时间,“万丈高楼平地起”、“练武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等武术谚语这都说明了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
(2)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简单套路的练习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基础。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既是武术初学者的基础,又是保证武术动作技术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通过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的练习,为以后的套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套路动作,掌握动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套路练习质量的保证。在这一阶段可以把基本动作串联起来练习,组成几个小组合,也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套路,如五步拳、一路长拳、少年拳等等。单纯做步型练习,枯燥乏味,把几种步型串联练习,组成一个个小组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简单的套路初学者容易掌握,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体验完成动作的愉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最主要特征。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其攻防技击的特征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击打沙袋,体验进攻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体会出拳要快速有力,拧腰顺肩,出脚要果断勇猛,动作要有爆发力;比如直拳击打沙袋;贯拳击打沙袋;抄拳击打沙袋;弹腿击打沙袋;蹬腿击打沙袋;踹腿击打沙袋;击打沙袋等等的练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兴奋性,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练习效率,实践证明,学生对此项练习乐此不疲、跃跃欲试。再比如在学习少年拳(第二套)第9个动作“缠腕冲拳”时,教师讲解攻防含义并演示攻防的分解动作,学生用右手抓住老师的右手腕,老师右手缠住学生的手腕外旋,同时左手抓住学生的右胳膊顺势往腰间带,出其不意把学生按倒在地,学生动弹不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的学习气氛立刻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个个难度动作在一攻一守的练习中被学生们逐渐掌握和理解,并能在练习、实战中巩固提高动作。这样,不仅使学生过了一把“打瘾”,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理解了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对打练习中要做到攻防合理,方法准确,点到为止,避免伤害对方。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学习的愉悦,体验完成动作的成功感、自豪感,学生喜欢你的课,焉有学不会的道理?
(4)在掌握拳术套路的基础上,选择器械套路的练习。在2007级的武术模块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基本功、五步拳、少年拳、一路长拳、三路长拳、太极拳等套路,除了前面两个套路,动作少,其余几个套路都是四段32个动作,由于遵循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好拳术套路后,再学习器械套路—— 初级棍术,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感到太难,特别是棍术套路学习中,套路中的舞花棍、撩棍、抡棍、云棍、崩棍、仆步摔棍、戳棍、劈棍、扫棍等动作,每一节做3~4种棍法练习,再进行套路的学习,用了10节课学生就把棍术套路掌握的比较好,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特别是舞花棍、撩棍、仆步摔棍、崩棍这些比较难做的动作,要求很高的动作协调性,学生掌握得比较到位。在学习棍术套路的过程中,根据套路出现的棍法,每节课有针对性的进行几种棍法的练习,这样对掌握整个套路比较有利,学生练习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5)武术专项教学和体能发展相得益彰。高中是武术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主要环节,通过学校武术的教学,初步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武术这一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求身体的柔韧性较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压肩、压腿、踢腿、劈叉等柔韧性练习始终贯彻其中;通过弓步、马步、虚步、仆步、做盘、歇步等步型的练习,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及其动作的稳定性;通过提膝平衡、燕式平衡、望月平衡、仰身平衡等练习可以提高动作的平衡能力;通过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旋子、旋子转体等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通过对练、散打的练习,可以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冲拳、踢腿的练习可以提高动作的速度,从而提高爆发力;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24式太极拳做下来用3~4分钟,42式太极拳用5~6分钟,这样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其次,一个套路40~50个动作,人体的各部位几乎都参与运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功,又能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协调性等多方面的体能素质,武术技能提高了,身体的各项素质自然而然也就跟着提高了,所以说体能素质与武术的技能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6)注意内外兼修,重视精气神。武术的套路运动要求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只有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能充分表现武术的技术风格和运动特点,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通过套路学习,逐渐做到姿势正确、劲力顺达、精神饱满、方法清晰、手眼相随、节奏鲜明。
武术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是我国的国粹,通过武术学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增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继承武术的博大精神,希望让武术在每个学生心中发扬光大,希望武术课在体育教学中雄起!
参考文献
[1] 武术(上册)[M].体育系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
[2] 武术[M].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6).
关键词:武术套路 基本功 攻防技击性 拳术套路 器械套路 体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39-01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高中体育课中开设武术模块,特别是武术套路的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让学生人人成才,成为武林高手,是我们武术教师的终极目标,结合自身的训练和多年的教学训练,根据有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武术动作技术的内在联系,武术套路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前提和保证。基本功是学习武术的基础,试想一下,一位没有任何武术基本功的学生是不可能练出一套节奏鲜明、劲力顺达、精神饱满、如行云流水般套路的,所以在武术的第一个模块计划中,应加大对基本功的学习时间,有8~10课的时间,“万丈高楼平地起”、“练武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等武术谚语这都说明了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
(2)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简单套路的练习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基础。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既是武术初学者的基础,又是保证武术动作技术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通过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的练习,为以后的套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套路动作,掌握动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套路练习质量的保证。在这一阶段可以把基本动作串联起来练习,组成几个小组合,也可以练习一些简单的套路,如五步拳、一路长拳、少年拳等等。单纯做步型练习,枯燥乏味,把几种步型串联练习,组成一个个小组合,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简单的套路初学者容易掌握,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体验完成动作的愉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最主要特征。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其攻防技击的特征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击打沙袋,体验进攻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体会出拳要快速有力,拧腰顺肩,出脚要果断勇猛,动作要有爆发力;比如直拳击打沙袋;贯拳击打沙袋;抄拳击打沙袋;弹腿击打沙袋;蹬腿击打沙袋;踹腿击打沙袋;击打沙袋等等的练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兴奋性,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练习效率,实践证明,学生对此项练习乐此不疲、跃跃欲试。再比如在学习少年拳(第二套)第9个动作“缠腕冲拳”时,教师讲解攻防含义并演示攻防的分解动作,学生用右手抓住老师的右手腕,老师右手缠住学生的手腕外旋,同时左手抓住学生的右胳膊顺势往腰间带,出其不意把学生按倒在地,学生动弹不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的学习气氛立刻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个个难度动作在一攻一守的练习中被学生们逐渐掌握和理解,并能在练习、实战中巩固提高动作。这样,不仅使学生过了一把“打瘾”,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理解了动作的攻防含义,在对打练习中要做到攻防合理,方法准确,点到为止,避免伤害对方。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学习的愉悦,体验完成动作的成功感、自豪感,学生喜欢你的课,焉有学不会的道理?
(4)在掌握拳术套路的基础上,选择器械套路的练习。在2007级的武术模块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基本功、五步拳、少年拳、一路长拳、三路长拳、太极拳等套路,除了前面两个套路,动作少,其余几个套路都是四段32个动作,由于遵循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掌握好拳术套路后,再学习器械套路—— 初级棍术,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感到太难,特别是棍术套路学习中,套路中的舞花棍、撩棍、抡棍、云棍、崩棍、仆步摔棍、戳棍、劈棍、扫棍等动作,每一节做3~4种棍法练习,再进行套路的学习,用了10节课学生就把棍术套路掌握的比较好,完全超乎我的想象,特别是舞花棍、撩棍、仆步摔棍、崩棍这些比较难做的动作,要求很高的动作协调性,学生掌握得比较到位。在学习棍术套路的过程中,根据套路出现的棍法,每节课有针对性的进行几种棍法的练习,这样对掌握整个套路比较有利,学生练习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5)武术专项教学和体能发展相得益彰。高中是武术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主要环节,通过学校武术的教学,初步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武术这一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要求身体的柔韧性较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压肩、压腿、踢腿、劈叉等柔韧性练习始终贯彻其中;通过弓步、马步、虚步、仆步、做盘、歇步等步型的练习,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及其动作的稳定性;通过提膝平衡、燕式平衡、望月平衡、仰身平衡等练习可以提高动作的平衡能力;通过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旋子、旋子转体等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通过对练、散打的练习,可以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冲拳、踢腿的练习可以提高动作的速度,从而提高爆发力;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24式太极拳做下来用3~4分钟,42式太极拳用5~6分钟,这样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其次,一个套路40~50个动作,人体的各部位几乎都参与运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功,又能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协调性等多方面的体能素质,武术技能提高了,身体的各项素质自然而然也就跟着提高了,所以说体能素质与武术的技能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6)注意内外兼修,重视精气神。武术的套路运动要求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只有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能充分表现武术的技术风格和运动特点,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通过套路学习,逐渐做到姿势正确、劲力顺达、精神饱满、方法清晰、手眼相随、节奏鲜明。
武术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是我国的国粹,通过武术学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增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继承武术的博大精神,希望让武术在每个学生心中发扬光大,希望武术课在体育教学中雄起!
参考文献
[1] 武术(上册)[M].体育系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
[2] 武术[M].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