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推动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创新靠什么?除了物质资本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人力资本,而要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资源,根本上还是要靠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部分的语文教育要阔步向前,则更需要创新思维的推动。
  一、创新思维与语文教育关系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语文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语文教育非常有必要重视学生主体和创新的培养,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优化个性。语文教育在于历炼语言的统一、规范,从而灵活运用优雅的语句,同时在文学的创作上突出个体性和多样性,从而成为典范之作。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读书、识字、做人、感知、认识、审美的同时,无不为此目标而求索。在这过程中,如不时时处处渗透创新思维,何来耳目一新的颠峰之作?语文教育的意义就好比:司马相如曾经写的《凡将篇》,没有重复的字;曹植的七步成诗……观我国几千年的文化,言语万千,熠熠生辉,无不闪耀着创新思维的因子。
  二、创新思维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创新观念
  现今,在语文教学中,仍旧有不少的语文学科教师仍旧依赖于以往的教学经验,从而用陈旧的教学观念来对学生传授知识,成为教育改革中的“落伍者”。因此,想要让语文教育得到有效的改革和明显的发展,首先是教师要从骨子里根本上转变为创新思维,才能支配行动去影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也养成创新思维。
  “观念创新是最大的创新”。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维教授曾表示: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是如今面临最大的一个困难,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形成一个比较简单的创新气氛以及环境,从而产生良好的创新文化。而在语文教育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观念创新是最具意义的创新。我们现今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以创新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其创新的要求不但要有技术创新,还要有知识创新。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机遇,突显当前教育的需求,更认识到在发展中的困难,我们如果还不转变创新教育观念,岂不是“落后挨打”的结局吗?而作为最基础的语文教育更要充当排头兵,舍弃旧念,转变思维,放大格局,才能“操正步”踏实向前!
  三、创新思维推动语文教育的根本是创新态度
  在绘画艺术史中有一位传奇人物齐白石,因为他的创新态度和独特作品被世人铭记。他一生都在学习各代著名画家的优点,先后五次改变画风与创作风格。也正由于齐白石的创新态度,使得他晚年的作品风格独特鲜明,自成一派。党的十八大中曾表示要展开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式,创新将成为中国的态度。教育也一样,通过用心体会发现、潜心思考,努力实践前行,也许下一个教育家就是你!我们应该挥舞创新的翅膀,在教育的蓝天中尽情翱翔。只要你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方式、勇敢尝试突破,不受学历、年纪的阻碍,或许某一天就能灵感来袭。创新更重要的是保持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态度使人更加自信,勇敢去梦想!创新激励我们勇敢挑战自我、勇敢尝试。所以,教育观念的创新,再加上教育态度的坚决创新,何愁不是快乐的教育起航呢?态度决定一切!
  四、创新思维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以文育人的方式才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意义。所以教书育人都应贯穿创新思维,才得以稳步发展。
  1.改革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全新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作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诱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让其乐于创造和想象。因此,教师有必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起学生在创造方面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到外面去学习,让学生进到“第二课堂”(自然和社会中)的学习,让学生多关注课堂之外的一些事情,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社会现象等,让学生观察同时引导其思考,让其进行大胆的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幻想,在面对学生的幻想时,适当的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将幻想逐渐升级到理想,将幻想与创造想象相互融合。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同时,其创造性思维也会有所开发。
  2.学生练习和创作的启蒙运用创新思维
  学以致用。知识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加以运用,才可以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因为一点点的积累才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去激发创作的灵感。这才有了创新思维的端倪。比如,变式训练,主要就是指教师改变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形式以及角度,并通過一些较为合理的情景,来引导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然后解决相应的问题。又如:在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方面变着法子去挖掘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还有句式训练、作文等各方面换着“面具”似的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异彩纷呈”,亮点层出不穷。
  3.创设全新的语言交流环境
  语文教育中,语言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极其重要。把生活中的语言交流逐步换成一种高雅的语句,试着用所学的好词佳句去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怀揣一颗平常心来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美以及社会的进步。甚至平时的写作有时换成一次“口舌生花”的口头作文也未尝不可。
  4.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精神世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可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然要求教师要有个性意识,要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勇于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法,培养个性化新人。在语文的世界里,只要坚持不懈地去激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怎能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呢?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以,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以态度(创新)决定一切,不断地行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推动我国的语文教育,让语文教育朝着未来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民俗学,民俗学知识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语文能力、美育欣赏能力大有益处,民俗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而民间风俗习惯是人们社会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民俗学  中学语文教材选自历代不同时期的
期刊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 《干点家务活 》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我家”安排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和我的家” “家人的爱”、“爱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个主题内在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前三主题的学习,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感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懂得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便于学生体验、交流。
期刊
未来社会是一个竟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要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而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深受广大幼儿欢迎。加强对区域游戏的重视,让幼儿有更多的游戏资源和游戏伙伴可以选择,从而真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自主合作的能力。  区域活动时间,果果和初初选择了选择了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也逐渐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是小学校园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无法脱离数学,所以农村小学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有效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其中,并根据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和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
期刊
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离不开我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小学生直观思维能力较强。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看到、摸到、听到的事物很感兴趣,都记得很清楚,而且印象很深。如果问一个4或5岁的孩子1+2等于多少时,他可能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如果你给他二块糖,然后再给他1
期刊
一、研究浙江各地中考历史类试题特点,助力中考复习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接受和推崇,作为初中教育的最后一站一一中考,越来越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而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唯物史观更是中学阶段教学和考试考查的重中之重。浙江省2019考试指导思想指出中考命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遵循统编教材;强调能力,倡导素养立;突出思
期刊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抢跑领先,争取主动,也就能占得先机!而进行良好的、恰当的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为师生的和谐对话构筑一座桥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预习作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速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预习;和谐对话;教学效率  一、预习作业的形式  预习作业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很大比重,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方法,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分析课文,从而使复杂的语篇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以更快更牢地记住课文内容,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意义 课例  一、思维导图的理论概述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是
期刊
作为朗读者,不但要充分把握住文字材料语词的明确含义,尤其要精细感受文本言语形式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地表达文字作品的情理,使听者在有声语言中接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透过文字符号间接地感受到世间事物的真切映象。  一、朗读是课文读解的“催化剂”,有助于输入型语感“听读”水平的提高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
期刊
摘要:青少年体育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针对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学训矛盾、运动员升学困难等问题,本文从“体教结合”的视角来分析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青少年科学进行体育训练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训练;体教结合  一、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1.学训矛盾难以解决  现在大部分体校采取“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模式,但学生的重点还是放在训练上,“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