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句入文行四“化”文质兼美神韵来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化”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进行生发。只有在文章中心的引领下,四“化”的运用才会让文章更显生动、更富灵动、更具新意,文质兼美且神韵自来。
  【关键词】四“化”;取材方式;化用成分;运用方向;化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名言佳句包括诗词歌赋、名言名句、典故成语,皆为前人智慧之精华,精神之结晶,不仅文质兼美,更是饱富哲理。将之“引句入文”,当能对自己的文章尤其是语言起画龙点睛之效,多一分诗情画意,多一丝哲理意趣。
  现实写作情况中,学生也能引句入文,不过常常有辞藻堆砌之嫌,或者生硬刻板之感,与预期的言之凿凿、文质兼美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名言佳句化用得了无痕迹、妥帖自然、颇具神韵呢?
  一、取材方式多样化
  所谓“取材方式多样化”,即在引用名言佳句时,不仅仅唯“句子”引用,还可以截取典型“词语”运用;不仅仅唯“优美”“哲理”性句子(词语)引用,还可以选取“细节”性、“特征”性句子(词语)进行合理化用。
  例1: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吴可欣《唐诗里的中国》)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名作之名称,“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之名句,而“捣衣”取自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清辉”取自于杜甫《月夜》“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两个词语的化用不仅营造了凄清唯美的意境,更是将思妇抽象的思念之情化为具体的声音和视觉,细腻多姿。
  例2:直面人生,熬过心中的那道坎,便能柳暗花明。处下流多谤议的司马迁受宫刑后毅然坚持著书,终成一家之言;曾为锦衣纨绔的曹雪芹饱受世态炎凉后并未颓靡,成就巨著《红楼梦》。只要心中永不放弃,接受厄运的考验,就能扼住命运的喉咙,让生命散发最浓郁的芬芳。(董语馨《直面人生》)
  “处下流多谤议”“成一家之言”取材于《报任安书》中关于司马迁的“特征”性词语,化用之后,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更在身份与成就的鲜明对照下,突出司马迁直面厄运的价值。“锦衣纨绔”引自于周汝昌《红楼夺目红》“雪芹幼时,也享过几年‘锦衣纨绔’的福,做过‘公子哥儿’”,这个词也并非“优美哲理”性词语,而是对曹雪芹身世细节性的补充,也与后文“世态炎凉后并未颓靡”形成对比,突出观点的合理性。
  二、化用成分多样化
  在引句入文时,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将之作为宾语,如屈原曾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文中这样引用一次尚可接受,如果多引几次肯定有单调重复之嫌。因此,在化用名言佳句的过程中,可以让“名言佳句”以更多的“成分”出现于文章当中,如主语、谓语、定语等。
  例3:人在囧途,总会问自己:“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弱者往往会选择逃避。而只有勇者,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然后带着自己的尊严与骄傲,慷慨赴死抑或隐忍以行。他们的死惊天地泣鬼神:“人生自古谁无死”是文天祥在亡國受尽磨难之后毅然拒降的气魄;“举世皆浊我独清”是屈原不愿向世俗低头的高傲风骨。他们的活也名垂青史,千古流芳:立志要死得“重于泰山”的司马迁即使受了宫刑,依然未向命运低头;“恰同学少年”的毛泽东在黑暗社会中依然愿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浪遏飞舟”。(金东尔《直面人生》)
  片段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以谓语成分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举世皆浊我独清”以主语成分出现,“重于泰山”“恰同学少年”以定语成分出现,“浪遏飞舟”以宾语出现,引用部分以多样化的成分出现不仅让原本的堆砌之感荡然无存,反而增添了句子的灵动性;不仅让文章言之凿凿,也让语言更加张扬有神韵。
  三、运用方向多样化
  议论文中,学生往往将引用部分用做论据,堆砌一处,拖沓累赘,读来沉重僵硬,毫无灵动自然之感。那么,不妨将眼界放宽,范围放广,不仅做论据时才用,引观点、析观点、做总结均可化用,如此分布于文段的各个层次,减轻沉重累赘感之余,也可保持文风的前后一致。
  例4:“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怎样生才是一生永不停歇的思考命题。直面人生,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如同“恰同学少年”的毛泽东在民族危难中依然指点江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将引用部分分别作为“观点的引入”“观点阐释”“观点的论证”,层次分明,不仅解决了单调散乱的问题,更使中心明确、脉络清晰、论证有力。
  四、化用效果新颖化
  一般引句入文,均遵循引句出处的原有意境氛围、思想精髓。但有时在写作中,化用者可以“反弹琵琶”出“新声”,一反原意,令读者“如闻仙乐耳暂明”。
  例5:多情应笑我吗?世人“醒”我独醉,世情淡薄我如胶。(王开东《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篇》)
  化用《渔父》中的“世人皆醉我独醒”,将“醉”与“醒”语序调整之后,突出自己沉醉于美好的人性与情感之中,而非理性清醒地处理情感,富有新意的同时意味深长。
  例6:命运的车轮在向前滚动,蜷缩在自己的桃花源里的人终会被人们所遗忘,苦短人生,又何惧瑟瑟西风凋零了昨夜的碧树?(梅笑寒《直面人生》)
  化用于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将“昨夜西风”调整为“昨夜碧树”,强调人生苦难(“瑟瑟西风”)能改变过去自我(“昨夜碧树”),获得重生,成就崭新自我。与原词中的意境情感倾向截然相反,却读之有味,耳目一新。
  不可忽略的是,以上四“化”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进行生发。只有在文章中心的引领下,四“化”的运用才会让文章更显生动、更富灵动、更具新意,文质兼美且神韵自来。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雪肆无忌惮地下着,亮晶晶地映照着天边灰蒙蒙的红团。寒风撩起我的发,也掀起了那张布满红×的试卷,我的心情糟透了。  “刷、刷、刷”这轻快而又富有节奏的声音不断地重复着。慢步前进,极至到了眼前才看清,原来是一位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正卖力地清扫着地上的积雪,虽说是严冬,他的发间竟全是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滴落在雪地上。他看上去已有六旬了,沧桑的脸上满是深浅不一的沟渠,一双狭长的眼睛透着无限的慈爱。
在我的家里,有憨厚老实的爸爸,有和蔼可亲的妈妈,有掌勺大厨——爷爷,还有爱读书的我。但如果说起我的奶奶,那形容词可真是五花八门,勤劳、朴素、干净……不过,她最主要的一个特点,爱唠叨。  奶奶今年63岁,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脸上虽然皱纹遍布,但身子骨依旧硬朗,腰不弯,背不驼,站起来身子直得像一棵老松树。虽说奶奶已渐渐显老,可是那嘴皮子功夫可真是厉害,一旦批评起我来,可谓没完没了,简单说也就是两个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天,是个播种希望的季节;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  秋天的味道令人陶醉。时值仲秋,桂花盛开,十里飘香。到处充满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被绿叶簇拥着的桂花显得格外小巧玲珑。白的,似银;黄的,如金。远远望去,就像一棵摇钱树,走近轻轻一摇,桂花就如雨似地落了下来,沾得人一身清香。  秋天的树叶是一首动人的歌,让人喜欢,让人迷恋。枫树自然是秋天的
书,是苍茫的大海;书,是漫天的星辰;书,是浩瀚的宇宙。书里的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读什么样的书,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梦想。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想要成为一个吃遍天下的美食家。那时,妈妈有很多关于如何烹饪美食的书,我非常喜欢,虽然对文字一知半解,但那些美味佳肴的图片,却牢牢地吸引了我,馋的我口水直流,心里便萌生了当美食家的念头。  小学三年级时,我又想要成为一名设计师。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当服装设计师
最近,冷空气南下,给海门造成极大的影响。刚开始我想,只要不是特别冷,我们都应该还能接受吧!可是——这百年不遇的大寒潮还是惹了不少祸!  惹祸第一例 水源断绝  一大早起来,厨房间的水龙头被冻住了,卫生间里的应该还可以用吧?我正祈祷着,老爸揉着眼睛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说:“小雨,快去看看卫生间里有没有水啊?”我暗想:不好。把家里每一个水龙头都开了一遍,竟然都是一滴水也没有。老妈从房间跑出来,略带慌张地说
当我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世界还是朦朦胧胧的,但我仍看见了窗外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天还没有大亮,但已经有了蔚蓝的颜色,这美丽的色彩映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似乎雪地也变成了蓝蓝的天空。正当我沉醉在这银装素裹、分外娇娆的美景里,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这许久的宁静。  啊!是她,她是来找我的吗?我又听见她喊了我一声,我顺着声音找到了她,她站在一片枫树林里在向我挥手,一棵棵高大的枫树旁,使得她显得那么藐小。枫树
在城市中,每天都只会在汽车的长鸣声中醒来。可在乡村,你每天只会在公鸡的鸣叫中醒来。  早上醒来,洗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鸡舍,看一眼母鸡是否下了蛋。然后要去查看庄稼的长势。在田野中,新鲜的空气则会让你沉醉不愿离去。  到了中午,家家都燃起了浓浓的炊烟。用来烧火的松毛煮出来的饭有着浓浓的松脂香味。午饭过后,家家又开始忙活起来,女人们开始织毛衣,男人们则去田里劳作。  夕阳西下,落日好似烧红的木炭,
世界上有三位最著名的小熊,小熊维尼、小熊泰迪和姗姗来迟的小熊帕丁顿。  小熊帕丁顿是一位很有礼貌的英国绅士,他憨憨可爱,总是笑眯眯的。无论走到哪里,小熊帕丁顿总是戴着一顶旧帽子,穿着粗呢大衣,并随身携带一只旧皮箱,脖子上还挂着个标签。  故事墨这样开始的一  小熊帕丁顿奉婶婶之命飘洋过海,从秘鲁移民到了英国。在伦敦的帕丁顿车站,小熊迷了路,只好坐在车站的失物招领处发呆。他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牌子,
长这么大了,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人:那张因恼怒而涨紫的面孔,那双枯朽、了无生趣的老手。我看到这些,心,一下子被揪住了……  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位修自行车的老人,大家都叫他“歪老头”。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他为何有这样的绰号,但若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在他苍老的面颊上,那双干裂发紫的嘴明显与其他器官不协调。因为嘴是歪的,他的脸也像呈现出骇人的“两极分化”,一侧脸被嘴扯得皱纹略少些,而另一侧则密密地
【摘要】自读课文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类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以及自主阅读的发展大有裨益。自主阅读是目前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具有多元的教学价值,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相当重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拓展阅读内容的有效手段、训练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培养阅读习惯的客观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的主动追求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