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国际化道路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程教育国际化是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与世界接轨,是“两个一流”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高校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指出追踪国际工程联盟是大势所趋,其途径是根据国际工程联盟协议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关 键 词] 工程教育;国际化;立交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28-02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起到人才和智力的决定性支撑。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之一。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在校生居世界第一,约3700万人;各类高校总数2852所,全球排名第二,其中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50%;各类高校总毛入学率约4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提到,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约259万人,在校生人数约97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38.2%,其中本科的工科在校生超过511万人,专科的工科在校生超过462万人,我国的工程教育总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
  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国务院和教育部陆续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等文件,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搭建职教普教沟通的“立交桥”。
  一、职业教育衔接现状
  目前市场上的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类,对应的执业资格分为专业工程师、工程技术员、工程技师三类,相应的人才规格分为四年及以上本科、三年高职、两年中职三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类型多样,且层次结构合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优势。为健全职教接续培养体系、构建职教普教“立交桥”,很多高校开展了大量改革与探索,如很多省(区、市)联合本地院校推出了中职—本科衔接的“3+4”中职升本模式、中职—高职衔接“2+3”模式和高职—本科衔接的“3+2”专升本模式等职教接续培养体系改革。目前没有专硕专博直通车。
  2015年,上海市教委提出实现职业教育各学段“纵向贯通”,建立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纵向衔接体系。过去三年试点表明,招生规模同比扩容8倍,而且生源质量也节节攀升。2016年,上海市中本贯通的录取比例约为10:1,中高职贯通录取比例接近3:1,报考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的考生人数超过4000人。2015年,山东省拟再增加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点30个左右。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劣势为:高校职业教育高层次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科层次的专业种类和数量不多,而硕士层次的培养在起步阶段,博士层次的培养在规划中;工程教育国际化历程短,工程教育认证还在起步阶段;工程教育在视阈理念的宏观系统性、课程设置的关联性、教学过程的集成性和学生能力的通用性问题多。本科、高职等层次定位偏高,在专业课程上界限模糊,中职部分专业在高职学院没有延续,高职专业在中职院校没有相关的基础专业支撑课程,出现了脱节、断层和重复等,因此追踪国际工程联盟是大势所趋。
  二、追踪国际工程联盟是大势所趋
  国际工程联盟(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简称IEA)有7个协议,分为工程学历互认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互认两个层次,如图所示。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分别针对各类工程技术教育的四年及以上本科、三年高职、两年中职的学历互认。《华盛顿协议》侧重于工科基础教育,强调工程师能力的预培养,偏重工程研发人才的培养,代表国有美国、英国、中国等18个国家。《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悉尼协议》侧重于工程应用、实施、品管方面的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教学,代表国有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中国暂未加入。《都柏林协议》側重于产品加工和维修的人才培养,掌握了特定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代表国有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中国暂未加入。
  國际工程联盟4个协议是针对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互认,即工程师互认协议。最早的协议是《亚太工程师计划》,2001年《国际专业工程师协议》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针对专业工程师执业资格互认。2003年《国际工程技术协议》针对工程技术员执业资格互认。2015年《国际工程技术人员协议》针对工程技师执业资格互认。
  三、构建工程教育纵向立交桥途径
  工程教育立交桥纵向结构:第一条是中职—高职—应本—专硕—专博的立交桥“直行车道”;第二条是已进行中的中职—本科衔接“3+4”、中职—高职衔接“2+3”和高职—本科衔接“3+2”,这三条道路组成了立交桥的“高架车道”;第三是未完全开通的本科—专博的“高架快车道”。
  (一)立交桥出入口设计
  立交桥入口有专博、专硕、本科、高职、中职、高中、初中七个入口,入口设计准则是宽进,也就是拓宽升学渠道。2016年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发布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文献表明,美国高校的毛入学率高于80%,但淘汰率接近30%,其中取得学位者仅占50%~60%。法国高中生进大学无门槛,但入学后考核要求严格,淘汰率高达40%。
  立交桥出口有高级专业工程师、中级专业工程师、初级专业工程师、工程技术员、工程技师五个出口,设计准则是严出。实践证明,出口的“严出”可有效地管理入口的“宽进”。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最佳状况是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高;当毛入学率高达30%时,较难管理,25%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毛入学率超过50%时,很难管理,约33%的学生不喜欢学习。目前我国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因此出口按照国际工程联盟的4个执业资格认证协议建设,初级专业工程师《国际专业工程师协议》、工程技术员《国际工程技术协议》、工程技师《国际工程技术人员协议》,还可以利用国际联盟的4个协议的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更新专业课程建设,有效建立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之间的沟通模式。   (二)立交桥道路管理设计
  立交桥道路是中职、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研究生层次等学历教育路段,目前有直通车道一条,还有中职—本科、中职—高职和高职—本科三条高架车道。国际工程联盟的3个学历认证,覆盖了中职、高职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课程衔接标准认证,完成跨层次职业教育无缝衔接。2016年6月,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发布了面向本科教育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含7条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补充标准,引导高校进行工程专业建设。“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是高职和中职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中期目标。2016年6月28日,《悉尼协议》协同应用研究中心成立,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麦可思数据公司合作共建,开展相关高职实践和理论研究,将悉尼协议本土化。
  目前有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EUR-ACE的硕士框架标准。英國综合型工程硕士和科学硕士这两种硕士层次学位项目在认证标准上有很多共性,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对综合型工程硕士更注重应用能力,而对其他硕士学位则更注重研究能力。专博路段目前正在探索中。
  (三)立交桥流量设计
  劳动力市场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导致学生的流动性也显著增强。学生流动是随机双向的,从高职院校向大学双向纵向流动,既可以由大学向大学、高职院校向高职院校的横向流动。同时也可以是跨境国际流动,也可以是转换专业这种流动。国际工程联盟的4个执业资格认证协议,提供了流入与流出的门槛,有效调解流量。获得认证的国家,所持有的毕业证书和学习成绩可获得其他签约国家的认可,无障碍地申请到他国学习或寻找工作机会。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议建立高校、高职、成教之间学分认证体制和学分转换制度。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课程学习的学分转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美国高校建立共同课程编号系统是学分转移的重要依据,促进学生在州内社区学院和公立大学之间的流动。
  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自我持续改进的过程,是高校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的发展过程。工程教育认证也是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进入国际就业市场人才流动的“通行证”。加强与已开展工程教育各层次认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兼容的工程教育各层次专业认证制度。
  参考文献:
  [1]鄒龙成.CDIO工程教育12条标准及其对院校教学评价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5(4):52-53.
  [2]郑娟,王孙禺.英国硕士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83-91.
  [3]张力玮.建设学生流动的立交桥[J].世界教育信息,2014(8):7-10.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向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而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其教学模式通常是校内校外两条腿走。然而通过走访、调研各兄弟院校,发
本文对平凉市中职学校农林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林专业实践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少,教师技能素质欠缺,缺乏校企合作机制,教学效果较差,并针对发现的
[摘 要]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大量使用,“微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发生了改变,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针对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 键 词] 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10-02  一、“微时代”背
[摘 要] 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其专业知识的发展以及自身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师范类课程存在偏重学术性而忽略师范性、课程内容单一、选修与必修课比例失调、实习时间过短等多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及其设置进行改革。  [關 键 词] 高等师范;课程设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
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新时期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新理念,非常适用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和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特
[摘 要] 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大力发展的背景,围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围绕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12-02  随着高
[摘 要]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实际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空域规划教学整体水平。立足于当前课程的现状,提出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坊建设探讨,旨在有效提高空域规划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空域规划课程设计;工作坊;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20-02  社会经济
[摘 要] 以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经验为参考,以社区建设发展现状需求为基础,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行业的标准约束、企业的技术支撑、高校的人才保障与社区服务协助,开展“政、行、企、校、区”五体联动合作模式共建智慧社区,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形态的社区,促使政府引导更科学、行业标准更规范、企业技术更成熟、高校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实现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和社区间的互惠多赢。  [关 键 词
[摘 要] 独立学院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但是这样的产学研基地更多的必须依赖与企業合作和政府的扶持。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如德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完全依靠政府、企业来解决校企合作的持续性、稳定性问题。同时社会上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各独立学院目前成立的校企型产学研基地多是靠着“人情关系”组织维系。教学实践形式如果单纯地依靠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完全指望企业参与培养,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