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我国人民的收入,还带动了我国建筑、道路的发展。而在建筑和道路的发展我们知道了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就会对道路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就桥路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的方法及在施工中我们要注意的事情。
[关键词] 路桥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方法 需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m2。在软土地基修筑堤防工程,必须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的变形问题。③地基的渗漏和溶蚀问题。④地基的振动液化与振沉问题。因此,研究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就十分重要了。
1、软土的分布及软土地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软土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等地,而这些地区一般又是经济特别发达地区,对公路交通需求迫切,尤其是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因而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它们带来不同程度损害。对于一些地区的公路建设会让建设者感到非常棘手,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进行勘察、测试、设计、科研和施工。若处理不好将会了浪费极大的资源。除此之外,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所以在路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谨慎,没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2、软土地基施工的方法
路桥在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以质量高、工程安全为基本。在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粉喷桩、砂垫层法、竖向排水法、加铺土工织物、碎石桩、砂桩、深层搅拌、强夯等。采用最多的是砂垫层+袋装砂井土工布的处理办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经济且效果较佳的结果。所以建设者都比较热衷于这种方法,但是主要用哪种方法还要看周围的环境,因地适宜。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和桥梁并不都会发生问题,只有设计和施工措施得当,才可以保证桥梁、路堤的稳定和使用效果,人民的安全才会有所保障。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的情况、周围的环境、材料供应、环境保护和工期要求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2.1所谓的粉体搅拌法是通过特制的设备和机具,将加固剂粉体材料通过压缩空气的传送与地基土强行拌和,使它们之间产生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就会形成一定强度的桩体简称粉喷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土质,提高地基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也可以对软粘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地基进行加固。而且加工费用低廉,技术效果明显,设备小型便于操作,施工机具简单等特点。除此之外,施工的场地干净,不需要排污,而且不需要水源;粉喷桩施工效果较好,因为粉喷桩是干法施工,是从地基土中吸取一定的水量,这样可以避免一侧受压过大,导致地基的加工效果不好。
2.2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或土工布等化学物质,具体厚度并不做要求,但是既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具体厚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软土层上部的排水层,用以加速沉降的发展和缩短固结过程。当砂垫层作为路堤内的地下排水层时,即可以降低堤内水位,也可以改善施工时重型机械的作业条件。砂垫层一般使用推土机配合摊铺及自卸汽车,当使用推土机配合摊铺时,摊铺要均匀,不能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谨慎,仔细分析地基顶面铺的厚度,适当的才用垫层法。
2.3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是利用重锤自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它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压、费用比较低、效果好、速度快、节省材料、工艺比较简单、适用土层范围广,但对于饱和的淤泥质粘土和淤泥则要慎重选用。强夯法的使用范围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一些软弱粘性土路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虽然这种方法挺好,但是也要用在适当的地方,不能急病乱投医。
2.4反压护道法是在路提两侧真筑一定宽度的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或泥炭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用来提高路堤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达到路堤稳定的目的。
3、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固然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从而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而且我们还要坚守以人民安全为基础,为广大人民建设高质量、安全性高的桥梁和道路。即使我们在施工过过程中特别的小心,但是我们也不能避免在建设中因为某一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3.1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在处理路桥过渡段地基时,要考虑到低级的承载能力。如果承载能力不够大,也就不能有效阻止地基沉降。只有当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大时,路堤填土自重荷载与车辆荷载的联合作用下才能不致因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沉降,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才会产生明显效果。因此,公路路桥过渡段的路基条件应满足规范要求,不能异想天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3.2缓和过渡段的合理设置,由于在设计时桥的结构型式不同,造成桥台刚度在不同的强度之间逐步过渡,其强度是不一致的。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这些问题都是建设者必须考虑的,如果忽略了这点就会造成桥面的坍陷。
3.3控制路桥过渡段的变形,通过我们对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工程实践可知,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主要是由两个问题造成的:(1)必须严格控制过渡段内路基的工后沉降量;(2)将路桥交界处的错落式沉降变成连续的斜坡式沉降。
3.4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技术是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土工格栅能够很好的控制路基填土的侧向位移,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充分发挥,土体的侧向变形受到约束。每种方法都要考虑到的特点,而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法中,由于路基填土与土工格栅的摩擦作用,使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降低了,而路基土体承载力得到提高,可以减少沉降;要想满足土工格栅的设置间距和长度的规范要求,要通过计算确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法也不例外,但是如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就能很好的运用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我们的桥路设计将会是一顶一的建筑。
4、结束语
综上所诉,我们不仅要关注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方法,还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的建设,根据当地的环境、土质来建设桥梁和道路。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设计与施工的道路、桥梁工程时,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尽量处理好建设过程中的没一个关键点。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建筑的高质量、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只有处理好软土地基的问题,我们的桥路建设才会更加坚固、安全、完美。■
参 考 文 献
[1]周水兴,等.路桥施工计算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6-92.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关键词] 路桥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方法 需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N/m2。在软土地基修筑堤防工程,必须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的变形问题。③地基的渗漏和溶蚀问题。④地基的振动液化与振沉问题。因此,研究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就十分重要了。
1、软土的分布及软土地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软土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等地,而这些地区一般又是经济特别发达地区,对公路交通需求迫切,尤其是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因而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它们带来不同程度损害。对于一些地区的公路建设会让建设者感到非常棘手,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进行勘察、测试、设计、科研和施工。若处理不好将会了浪费极大的资源。除此之外,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所以在路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谨慎,没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2、软土地基施工的方法
路桥在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以质量高、工程安全为基本。在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粉喷桩、砂垫层法、竖向排水法、加铺土工织物、碎石桩、砂桩、深层搅拌、强夯等。采用最多的是砂垫层+袋装砂井土工布的处理办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经济且效果较佳的结果。所以建设者都比较热衷于这种方法,但是主要用哪种方法还要看周围的环境,因地适宜。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和桥梁并不都会发生问题,只有设计和施工措施得当,才可以保证桥梁、路堤的稳定和使用效果,人民的安全才会有所保障。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的情况、周围的环境、材料供应、环境保护和工期要求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2.1所谓的粉体搅拌法是通过特制的设备和机具,将加固剂粉体材料通过压缩空气的传送与地基土强行拌和,使它们之间产生充分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就会形成一定强度的桩体简称粉喷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土质,提高地基强度的软土地基加固,也可以对软粘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地基进行加固。而且加工费用低廉,技术效果明显,设备小型便于操作,施工机具简单等特点。除此之外,施工的场地干净,不需要排污,而且不需要水源;粉喷桩施工效果较好,因为粉喷桩是干法施工,是从地基土中吸取一定的水量,这样可以避免一侧受压过大,导致地基的加工效果不好。
2.2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或土工布等化学物质,具体厚度并不做要求,但是既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具体厚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层厚度及压缩性而定。软土层上部的排水层,用以加速沉降的发展和缩短固结过程。当砂垫层作为路堤内的地下排水层时,即可以降低堤内水位,也可以改善施工时重型机械的作业条件。砂垫层一般使用推土机配合摊铺及自卸汽车,当使用推土机配合摊铺时,摊铺要均匀,不能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谨慎,仔细分析地基顶面铺的厚度,适当的才用垫层法。
2.3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是利用重锤自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它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压、费用比较低、效果好、速度快、节省材料、工艺比较简单、适用土层范围广,但对于饱和的淤泥质粘土和淤泥则要慎重选用。强夯法的使用范围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一些软弱粘性土路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虽然这种方法挺好,但是也要用在适当的地方,不能急病乱投医。
2.4反压护道法是在路提两侧真筑一定宽度的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或泥炭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用来提高路堤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达到路堤稳定的目的。
3、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固然很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从而达到减小道路路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的目的。而且我们还要坚守以人民安全为基础,为广大人民建设高质量、安全性高的桥梁和道路。即使我们在施工过过程中特别的小心,但是我们也不能避免在建设中因为某一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3.1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在处理路桥过渡段地基时,要考虑到低级的承载能力。如果承载能力不够大,也就不能有效阻止地基沉降。只有当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大时,路堤填土自重荷载与车辆荷载的联合作用下才能不致因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沉降,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才会产生明显效果。因此,公路路桥过渡段的路基条件应满足规范要求,不能异想天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3.2缓和过渡段的合理设置,由于在设计时桥的结构型式不同,造成桥台刚度在不同的强度之间逐步过渡,其强度是不一致的。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这些问题都是建设者必须考虑的,如果忽略了这点就会造成桥面的坍陷。
3.3控制路桥过渡段的变形,通过我们对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工程实践可知,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主要是由两个问题造成的:(1)必须严格控制过渡段内路基的工后沉降量;(2)将路桥交界处的错落式沉降变成连续的斜坡式沉降。
3.4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技术是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土工格栅能够很好的控制路基填土的侧向位移,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充分发挥,土体的侧向变形受到约束。每种方法都要考虑到的特点,而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法中,由于路基填土与土工格栅的摩擦作用,使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降低了,而路基土体承载力得到提高,可以减少沉降;要想满足土工格栅的设置间距和长度的规范要求,要通过计算确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桥台台背路堤加铺土工格栅法也不例外,但是如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就能很好的运用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我们的桥路设计将会是一顶一的建筑。
4、结束语
综上所诉,我们不仅要关注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方法,还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的建设,根据当地的环境、土质来建设桥梁和道路。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设计与施工的道路、桥梁工程时,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尽量处理好建设过程中的没一个关键点。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减少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建筑的高质量、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只有处理好软土地基的问题,我们的桥路建设才会更加坚固、安全、完美。■
参 考 文 献
[1]周水兴,等.路桥施工计算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6-92.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