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这也是一种减负措施。因此,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怎样使低年级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1.阅读内容的选择。除了学的课本以外,我还向学生推荐浅显易懂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故事会》等书以及儿歌、童谣等。对于这些读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够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现在,学生已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2.形式多样化。在朗读的过程中,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方式,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比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是怎样画风的,结果同学们都抢着来画。他们有的画转动的风车,有的画被风吹起的长发,还有的画飘起的塑料袋。这样既能使阅读课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又能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表现好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以后表现得更好;而对较差的学生,我从不讽刺挖苦,总是耐心地指导,因材施教,使其也有所收获。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不论他是什么样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有了阅读的兴趣,都能够喜欢上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学习,良好的习惯可使人受益终生。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尤其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1.要求学生学会讲普通话。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好习惯,无论是上课读课文还是课下读课外书,都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这对将来的交流以及口头表达会大有好处。
  2.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精读、默读等各种读书的方法。略读往往是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用略读的方法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精读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特别是文中好的段落和句子,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在读中感悟句子的丰富内涵。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人集中精力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论是学习哪篇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总是提醒学生拿起笔,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再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有时也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把自己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标出来,通过问同学或在老师讲解时解决这些问题。最近,我试着让学生在读课文或者读课外书的时候在旁边做标示,有些同学做得还真不错。现在,学生都已养成了动手动脑的习惯了。
  4.教育学生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种美好的情操和健康人格的体现。这里的“喜爱”是指搜集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爱护”是給图书包皮,阅读时小心翻阅,不丢失图书,不在图书上乱写乱画。
  总之,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个人有个人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求和研究。
  (作者单位 山东省博兴县博昌街道三伏小学)
其他文献
煤质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常规的煤质检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误差,这就需要煤质分析技术员更加关注对煤质分析的精确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煤质分析中存
摘 要:以如何描述天气为例阐述了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实施过程,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设计;效果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从教材、教案,到教学方法都采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加上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好,不知道学什么,觉得学英语没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教材,挖掘其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民族团结;教育  一、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中国的近代史是各族人民团结反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历史,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例子太多太多,而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
语感是多年来语文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论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很多争论,并长期得不到解决,李海林认为是对理论元核性问题认识不清,“由于元核性概念的起点性质和基础性质,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据此建立的整个理论在貌似严密的体系下掩藏着整体上的失误”。因此,要解决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问题,首先要对语感做一个科学的界定。  一、语感和语识  李海林认为,语文是语言运用
提高工程的测量精度在于能提供准确的实地数据支持,使得在设计、建造以及检查校正等诸多方面拥有一个更完善的发展。有效合理的提升测量精度将进一步的保障从设计到检验的完美执行,减少偏差的产生,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摘 要: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排在小学美术教育的首位。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探究小学美术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而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力。学生的作品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有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个性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那么,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化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知识传授,忽略理想渗透,渗透点单一、渗透方式生硬,理想教育的渗透明显缺位。此现象归因于教师认识不够,学养不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此,教师可通过终身学习、无痕教育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渗透理想教育;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知识传授,轻理想渗透  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师往往表现为:学生能力体现在模仿和回忆中;认为理想教育目标宽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作用,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能起到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活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信息化在高中的各科教学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