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偷书贼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xcc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当年就读的中学,有一个中型的图书馆。“文革”开始,因受到媒体批判的“毒草”越来越多,图书馆疲于清理和下架,只好一关了之。
  1967年秋,停课仍在继续,漫长的假期似无尽头。但收枪令已下达,革命略有降温,校图书馆立刻出现了偷盗大案:一个墙洞赫然在目。管理图书的老师慌了,与红卫兵组织紧急商议,设法把藏书转移至易于保护的初中部教学楼最高层,再加上铁栅钢门,以免“毒草”再次外泄。不過外寇易御,家贼难防,很多红卫兵在搬书时左翻右看,已有些神色诡异,互相之间挤眉弄眼。后来我到学校去,又发现他们话题日渐陌生,关于列宾的画,关于舒伯特的音乐,关于什么什么小说……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在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外人,肯定会遭遇支吾搪塞,被满脸坏笑的他们瞒过去。好在我算是自家人,有权分享共同的快乐。在多番警告并确认我不会泄密或叛变之后,他们终于把我引向“胡志明小道”———他们秘密开拓的一条贼道。我们开锁后进入大楼某间教室,用桌椅搭成阶梯,拿出对付双杠的技能,憋气缩腹,引体向上,便进入了天花板上面的黑暗世界。我们借瓦缝里透出的微光,步步踩住横梁,以免自己一时失足踩透天花板,“扑通”一声栽下楼去。在估计越过铁栅钢门之后,我们就进入临时书库的上方了,就可以看见一个洞口。往下一探头,哇,茫茫书海,凝固着五颜六色的书浪。
  这时候往下一跳即可。书籍垒至半墙高,足以成为柔软的落地保护装置。
  我们头顶着蛛网或积尘,在书浪里走得东倒西歪,每一脚都可能踩着经典和大师。我们在这里坐着读,跪着读,躺着读,趴着读,睡一会儿再读,聊一会儿再读,打几个滚再读,甚至读得头晕,读出傻笑和无端的叫骂。有时尿急,懒人为了省下一趟攀爬,解开裤子就在墙角解决,不知给哪些杰作留下了污迹。
  一个没有考试、没有课程限制、没有任何费用成本的阅读自由不期而至。当时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成堆的禁书,你从这些书的馆藏印章不难辨出,他们越干越猖狂,越干越熟练。窃书的目标渐渐明晰,窃书的范围正逐步扩展,已经祸及一墙之隔的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距此不算太远的省医学院图书馆等。多年以后,我的一位姓贺的同学积习不改,甚至带着一把铁钳和两个麻袋,闯入省城最大的图书馆的禁区,在那里窃取了据说价值上万美元的进口画册———他当时正在自修美术。他的行为败露,被以盗窃罪起诉,获刑一年监外执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走出法庭的时候,一位老法官竟对他笑眯眯的,私下里感叹:“我那儿子要是像你这样爱书,我也就放心了啊!”
  老法官的私语其实是另一种宣判,隐秘的民意宣判。这就是说,哪怕在大批知识分子沦为惊弓之鸟的时代,知识仍被很多人暗暗地惦记和尊敬,一个偷书贼的服刑其实不无光荣。
  这与后来的情况很不一样。贺某多年后肯定遇到过这种场景:书店里已经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了,各种有关理财、厚黑、权谋、时装、色欲、命相的烂书铺天盖地持续热销,而他当年渴求的经典反而门前冷落。如果他对这种情况大为奇怪,如果他还把经典太当回事(爷们儿当年就是为这个坐了牢),还很可能被当今的购书者们白眼:神经病吧?吃错了药吧?
其他文献
洋种饲料鸡被认为不好吃,一是肉质松软,二是有腥味而少鸡鲜。如果对症下药,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买上一只鸡,剖腹剔骨,骨架用花椒、盐腌起另用(煮汤)。鸡肉切成骨牌块儿,用酱油、糖、酒、盐腌上两三个小时。蛋一個打散,鸡块先滚一层蛋液,再沾面粉,入油锅炸成焦黄色,  配生菜叶、番茄酱。这似西餐中的炸鸡块,却比炸鸡块有味道得多。虽然不太下饭,但纯吃鸡已可饱人。  用上面同样的原料,每块鸡配上点儿葱丝或芫荽
用糖上色增香  在炒菜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糖调味,有利于保证菜肴应有的质量。  上色。糖是一种纯天然的色素,可使菜品从黄到红逐渐加深,且富有光泽,令人视觉上产生美感。  调味。糖首先可以提高菜肴的甜味,令口味不至于过咸;其次,在甜味不显露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菜肴的鲜味,掩盖菜肴原本的腥味、涩味、苦味等。另外,糖在烹饪过程中还可以抑制酸味、缓和辣味。  增香。糖在炒制过程中发生焦化反应后会产生沁人心脾的焦
中国人吃山药的历史很早,由于薯、芋等块根块茎类植物容易种植,产量高,烹饪简便(抛入火中烘烤即可),富含淀粉,曾是早期人类的重要主食。山药古称薯蓣,又称山芋、玉延、薯药、山薯、白苕。  山药的妙处一是色白如雪,熟后半透明,玉白脂润;二是富含黏液,口感溜滑。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特别适合做甜菜———咸着吃也不犯法,只是埋没了它的长处。  世界各国料理“糖活”的技巧五彩缤纷,像鲁菜这样热食的“拔丝”却独一无
人们初学做菜,或求教于内行,或求教于书刊上的菜谱。对于后者,则往往由于不得其法,做出的菜不理想,甚至面目全非。那么,怎样参考菜谱做好菜呢?  菜谱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菜肴用料名称及数量。名称一般为该原料的俗称,比如鸡蛋不叫鸡卵,苦瓜很少叫凉瓜等;有些原料有不同叫法,即有不同名称,如麻油又常常被称为香油等。原料数量(或分主料、配料、调料的数量)是厨师通过反复实践得出的结果(也不排除估算的可
在北大荒的那些日子,我们靠打赌提高了一些平庸日子的质量。  夜猫子和苗全三九天(零下40℃)去井台上打水,夜猫子把新买的脸盆扔进井里。一个敢扔一个敢捞,苗全脱光了衣服下到井里,把盆捞了上来。夜猫子输了瓶罐头,也觉得自己输了口气。他恨苗全处处压自己一头,就把捞上来的盆当尿盆了,天天往里撒尿。  一个雷雨很多的夏天,三三班的知青们在粮库卸粮食。一个个麻袋从肩上过去,一片片乌云也聚集在头顶上,“哗”一下
煮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烹调方法之一,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操作合理,煮非常有利于保留食物的营养。然而,食材不同,煮时用到的技巧也有差异。  煮面条加点香油不粘连  煮面条时不要等水开了再下面,否则易煮出硬心面。当锅底有小气泡往上冒时,就可将面条下锅,搅几下,盖锅盖中火煮沸后,加适量冷水,再盖锅盖煮沸即熟。这样煮出的面柔而汤清。另外,煮面时向锅内加入少许香油,不仅能避免面条粘连,还能防止面汤起
1992年,我当上国营青城综合商场的出纳。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骑自行车把营业款送到工商银行大南街分理处,再把柜台上需要的零钱换回来,日子过得单调而乏味。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突然打破了这份宁静,因为我要参加健美大赛了。  决定参加比赛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时候,我经常独自到离单位很近的呼和浩特市群艺馆健身。仗着有点基础,再说也确实没钱请教练,每次我都是一个人闷头练,不明白的地方,就回家翻翻《
我经历过文盲和大老粗吃香的年代。“大老粗上讲台,革命理论满胸怀!”无产阶级似乎等同于无文化阶级,大家都为自己是个老粗而沾沾自喜。为此,有些人明明读了十年书,却虚报读了五年,读得太多就感到危险和丢人。那时你要是个有知识的作家,就没意思了。作家前面要是加上“工人”或“农民”两个字,就像贴了金一样;倘若你是个大字不识的作家,就绝对会光彩夺目。  我经历过贫穷吃香的年代,最好穷得三辈都穿不上裤子,就更骄傲
周末整理书房时,无意中发现一张20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我身着工作服,正在聚精会神地大修汽车发动机。这是一张我第一次独立大修汽车发动机时,由团委书记偷拍的照片,曾在单位宣传橱窗内展示过。那还是197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刚从汽车大修厂培训回来,便接到领导通知,要求我独立完成大修一台汽车发动机的任务,时间为半个月,型号为6缸跃进。听说要我独立大修一台发動机,我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培训时间是那么短
我插队在翼城县东续大队。刚到农村时,村里的木工组得知我会干木工,就把我要了过去。做木工是我在北京自学的。“文化大革命”别人都造反去了,我自制、购买了一点简单的工具,找了一些废旧木料,借了一本《木工工艺》,边学边干,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一点木工,没想到在农村还真发挥了作用。  当上小组长  到木工组后,我发现不少农机十分落后,有的不实用,就想把它们改造得更好一点。可是“知识青年”没知识,连最简单的机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