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判断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能从写作能力的角度得到印证。心理学家认为:“一般三至八岁的儿童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语言和智慧的潜力很大。”根据这一理论,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重视阅读,激发写作欲望
1、精度教材。教材选取的都是符合孩子年龄阶段和学习能力的短文或者文章,要通过精度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精度教材要做好三个层次的阅读。一是初读。在初读中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要引导学生文章读完以后,一定要问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二是再读。在再读中理出文章的层次,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层次清楚。要求学生再读文章时,可以看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或描绘的,开头和结尾均属哪一种方式,这样就能理清文章的层次。三是品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要告诉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泛泛而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仔细品读,尤其是比较优美的句子和词组要仔细品味,要细心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的,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和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句子和字词要重点记忆,背诵下来。
2、扩展阅读。大量阅读和背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工作,只有读的多,背的多,脑子里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方法和优美的语句,以及好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教材之外,教师要么推荐给学生阅读资料,要么鼓励学生自己搜寻好的文章,发现美的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要背诵。一篇优秀的文章,要经常诵读,有时侯还要把精彩的部分背下来,记录在“精彩句段”本上,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二、发现美,激发写作兴趣
1、寻美求趣,激发写作欲望。美来自生活。美,无处不在。艺术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美,领略美。美得东西,可以愉悦同学们的心情,使得这种愉悦产生记录下来的欲望,也就是写作了。
教师善于抓住并利用一些学生可能是偶然发现的美(自然美、环境美、心灵美等等)来赢到学生发现美。比如,引导同学们从朝阳下的校园发现了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美,从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叮嘱声中听出了人情美,从有的“红领巾”自觉遵守纪律,下车步行看到了心灵美。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会体察的心,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丰富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写作要有生活基础,要为学生创造捕捉生活素材的机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小学生作文多是记叙文,又多是记叙一些亲身经历(或听到或看到)的事。为此,让学生亲身尝试,身临其境尤为重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去说一说、议一议,动脑去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教师要为小学生作文“送米下锅”。这样有序引导,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比如,小孩子都爱玩,玩是孩子的天性,那就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自由地写,会使学生平添许多写作趣味。教师可以再写作之前组织学生玩:丢手绢、画鼻子、夹豆子……各类游戏游戏,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不知不觉中,学生在“玩”中学选材,在“玩”中学观察,在“玩”中学分析,在“玩”中学表达,在“玩”中学创新。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三、循序渐进,提高写作能力
1、会写句子。训练学生按“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进行完整句练习。我紧紧把握住这些基本句式训练,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对于一部分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把句子写得生动一些,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用好标点符号。
2、会造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造句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写好一句话的兴趣和能力。凡在教材中要求书面造句的练习,先由学生口头造句,及时评议后,再让学生把句子写下来。为了适当加强练习的力度,还可以补充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词语指导学生造句,每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也要求学生一字多词,然后选一个造句。
3、会写一段话。写一段话实在造句的基础上的有一个高级层次,所以,刚开始接触的同学可能觉得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将鲜明的图与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通过“看、思、议”等步骤,让学生学好课文,教学结束后把图画内容写下来。有的课文配有多幅图,让学生看一幅图写一段话,这样就比较容易些。
4、每天坚持写作。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里生活,必然会碰到许多新鲜事。教师要抓住这些事,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班会上、社会实践中,在学校或家里受到表扬批评之后的感受都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写下来。采用多种方法,分层次训练学生写一句话。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江苏】
一、重视阅读,激发写作欲望
1、精度教材。教材选取的都是符合孩子年龄阶段和学习能力的短文或者文章,要通过精度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精度教材要做好三个层次的阅读。一是初读。在初读中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要引导学生文章读完以后,一定要问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二是再读。在再读中理出文章的层次,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层次清楚。要求学生再读文章时,可以看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或描绘的,开头和结尾均属哪一种方式,这样就能理清文章的层次。三是品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要告诉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泛泛而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仔细品读,尤其是比较优美的句子和词组要仔细品味,要细心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的,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和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句子和字词要重点记忆,背诵下来。
2、扩展阅读。大量阅读和背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工作,只有读的多,背的多,脑子里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方法和优美的语句,以及好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教材之外,教师要么推荐给学生阅读资料,要么鼓励学生自己搜寻好的文章,发现美的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要背诵。一篇优秀的文章,要经常诵读,有时侯还要把精彩的部分背下来,记录在“精彩句段”本上,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二、发现美,激发写作兴趣
1、寻美求趣,激发写作欲望。美来自生活。美,无处不在。艺术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美,领略美。美得东西,可以愉悦同学们的心情,使得这种愉悦产生记录下来的欲望,也就是写作了。
教师善于抓住并利用一些学生可能是偶然发现的美(自然美、环境美、心灵美等等)来赢到学生发现美。比如,引导同学们从朝阳下的校园发现了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美,从家长的无微不至的叮嘱声中听出了人情美,从有的“红领巾”自觉遵守纪律,下车步行看到了心灵美。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会体察的心,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丰富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写作要有生活基础,要为学生创造捕捉生活素材的机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小学生作文多是记叙文,又多是记叙一些亲身经历(或听到或看到)的事。为此,让学生亲身尝试,身临其境尤为重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去说一说、议一议,动脑去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教师要为小学生作文“送米下锅”。这样有序引导,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比如,小孩子都爱玩,玩是孩子的天性,那就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自由地写,会使学生平添许多写作趣味。教师可以再写作之前组织学生玩:丢手绢、画鼻子、夹豆子……各类游戏游戏,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不知不觉中,学生在“玩”中学选材,在“玩”中学观察,在“玩”中学分析,在“玩”中学表达,在“玩”中学创新。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三、循序渐进,提高写作能力
1、会写句子。训练学生按“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进行完整句练习。我紧紧把握住这些基本句式训练,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对于一部分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把句子写得生动一些,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用好标点符号。
2、会造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造句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写好一句话的兴趣和能力。凡在教材中要求书面造句的练习,先由学生口头造句,及时评议后,再让学生把句子写下来。为了适当加强练习的力度,还可以补充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词语指导学生造句,每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也要求学生一字多词,然后选一个造句。
3、会写一段话。写一段话实在造句的基础上的有一个高级层次,所以,刚开始接触的同学可能觉得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将鲜明的图与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通过“看、思、议”等步骤,让学生学好课文,教学结束后把图画内容写下来。有的课文配有多幅图,让学生看一幅图写一段话,这样就比较容易些。
4、每天坚持写作。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里生活,必然会碰到许多新鲜事。教师要抓住这些事,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班会上、社会实践中,在学校或家里受到表扬批评之后的感受都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写下来。采用多种方法,分层次训练学生写一句话。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