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建筑结构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倍受各方关注。混凝土作为当前建筑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笔者对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一般而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在施工过程中它所采用的材料制约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构造随处可见。为了确保房屋建筑施工过程顺利开展并保障施工质量,基础设施施工和厚重地下室底板或者高层大截柱等方面的浇筑施工经常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屋建筑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经过多年实践应用和不断改良发展,施工工艺已经逐渐完善成熟,为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房屋建筑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配比设计
  1、原材料的选择
  为了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因此,应该选择水化热可能性相对较低的矿渣水泥,混合材料通常选择粉煤灰、矿渣、火山灰、超细矿粉等材料,外加剂一般选择高效复合减水剂。高层建筑选择高标号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严格控制生产用水,才能保证外掺剂和防裂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
  2、混凝土配比设计
  砂石料的含水率,以此为据相应调整混凝土配比设计。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混凝土配比设计的主要原则是科学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适当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生产拌合前,要注意检测现场变动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可以运用浆体体积法相应调整混凝土配比设计才能保障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三、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
  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规范,施工单位可以向设计单位提交相关技术和材料选择建议。工程的主楼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等可以选择采用60d标养强度值,而不一定选择传统的28d标养强度值。这样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而且也能够同时尽其可能的降低水泥水化热,最终进一步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2、房屋建筑工程主楼底板浇筑之前,首先应该进行理论计算出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确保其不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检查施工设计中的防裂措施,应该达到控制裂缝产生的基本目标。
  3、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应用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二次验算。如果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应力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技术分析
  1、模板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模板和支架系统,必须根据国家规定规范实施强度和刚度以及稳定性检测或者检验,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特点实施模板保温设计。模板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模板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模板几何尺寸的精准度,各个模板之间应该拼缝严实并且表面平整,如果存在缺陷区域则应该反复打磨光滑。特别需要注意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确保混凝土的支撑稳固可靠而且各个模板间缝符合规定的施工规范要求。工程项目在实施模板的安装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保障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设计资料相符合。
  2、浇筑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实施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前,应该首先认真分析研究技术交底资料,准确拟定施工组织计划,完善针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细心准备。其次再对模板进行清扫和喷水保湿准备浇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该保证浇筑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工序管理方面在同一区域内的浇筑表面必须持平;施工顺序选择方面应该依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针对倾斜面浇筑区域应该选择由低到高的施工顺序。
  3、施工养护技术
  施工养护技术一般是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水泥的水化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会散发出充足的热量,因此,在浇筑时候,混凝土将会遇到一个表层和内部的温度差异问题,这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根源之一。因此,对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铺盖塑料薄膜等方式进行养护。此外,应该对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予以控制,尽量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4、拆模施工技术
  墙体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如果过早容易产生表面损伤,拆模时间过晚容易因为养护延迟发生水泥水化过程受阻。因此,墙体混凝土拆模应该首先经过施工现场实际查看分析,确定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已经符合强度标准要求后再实施拆模。
  5、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技术
  冬季施工可以使用热水拌合混凝土或者采用把骨料适当加热的方法,尽量提高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浇筑施工完成后必须立刻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措施。夏季施工可以运用遮盖或者洒水的方式,尽量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如果遭遇大风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采取挡风措施,同时增加混凝土的抹面次数并及时做好防风养护措施。降雨降雪天气通常不适合施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如果特殊情况必须进行浇筑,那么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浇筑质量,施工过程中降雨发生时,必须合理设置施工缝,同时针对还未硬化的混凝土采取防雨措施。
  五、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1、利用冷却管降温控制裂縫
  这个措施实施时为避免房屋建筑工程之中的混凝土产生裂缝,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时,我们发现在硬化阶段里,内部温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先铺埋冷却管路,等到混凝土浇注完成,就进行通水循环冷却,管内水流量一般会控制在1.5m3/h,若是进水温度发生偏高现象,水流量也会加快速度。而同时则需要观察冷却管出水,大体积混凝土发生了整体的初凝后,我们则需要对这个出水进行蓄水保温维护。当然,若是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注浆、压浆工序完善。通常,我们采取真空压浆的技术措施。
  2、实施温控防裂措施
  比如,改善骨料的级配,采用一些干硬性的混凝土合料,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加人引气剂或是塑化剂等,减少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混凝土在搅拌的时候冷却可以添加水,这样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在炎热的天气下要是浇筑混凝土,尤其是浇注大体积的混凝土之时要尽量降低浇筑厚度,尽最将这个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内,便于表面的散热。进行第二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第一层混凝土未发生初凝之前来完成;要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进行上、下、中各个部分的测温,定时的测定内外温度,还要通过调整和养护的方式降温差。合理的设定拆模时间,要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发生一些急剧温度的梯度。必须加强保温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注后要先铺盖一层塑料薄膜,另外,应尽量避免在大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六、结束语
  总之,在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加强对施工技术地研究与分析,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我们在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不断促进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大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对策》,《民营科技》,2008年06期
  [2] 蒋林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5期
  [3] 张桂林:《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措施》,《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4] 王征兵 王玉龙:《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科技风》,2009 年13期
其他文献
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了解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为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基于工匠精神开展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参考.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9级中职药剂专业1、2班共186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2018级中职药剂专业1、2班共20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以期评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期评成绩(78.56±14.4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9±17.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
以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为例,基于知信行模式,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收集思政素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思政课堂教学和评价思政效果4个方面设计、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内科护理岗位上的“吾能悟情”护士,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有利参考。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将“诠释南丁格尔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职业行为准则,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提高专业创新能力”等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标。
对社区老年学习需求现状及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以期提出相关对策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评价并分析体验式教学模式用于血液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以提升护理临床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