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活动教学实践,探索在生物课堂上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活动教学 生物学教学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活动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具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等特征。其中,“活动”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具有独特的规定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对独立的实践性主体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活动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其发展历程较为曲折。卢梭是第一个全面论述活动教学的,同时也为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巴西多、裴斯泰洛奇和杜威等人也相继对其进行过论述,但都未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皮亚杰的推动下,“活动教学”才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研究。目前,我国对“活动教学”的研究集中在理论论述,对其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活动教学,体现了面对全体学生的新课改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亲身体验,形成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提升,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 设计理念
   下面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为例,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活动教学的一般流程,进行了教学设计。设计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基本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 教学设计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之后的延续,是“种群与群落”的升华,剖析了生物在种内和种间如何发生联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如何联系,也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能够从资料中归纳出有用的生物学知识,但还不能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
  2.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说出信息的种类,并列举出相关例子;能分析得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游戏,认同现实生活与生物学知识密不可分。
  2.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资料,得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5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请四位学生上台,两人为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一:“你做我猜”。
   ① 两人一组,每组在3 min内尽可能多地猜词语,多者胜出。
   ② 一个人用语言描述或者形体比划,另一个人猜,语言描述不能直接说出要猜的词语的字,如果说出则无效跳过。
   ③ 如果遇到不会描述的词可以直接跳过,以节省时间。
   ④ 输掉比赛的两人继续体验游戏二。
   游戏二:“哑巴喝饮料”。
   ① 准备5个不透明的、外观完全一样的杯子,分别装上白酒、白醋、白糖水、盐水、苦瓜水。
   ② 任意选一个杯子,喝下“饮料”,通过自己的表演(不能说话),让其他人猜出正确答案即可。
   (2) 新课展开:
   学习信息的种类时,教师通过以下3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① “你做我猜”游戏中,参与的同学根据什么来猜测纸板上的词语?(游戏中,学生对纸板上词语进行的语言描述,像这样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我们将其称为“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理信息除了刚才提到的声音外,还有:光、温度、湿度等。)
   ② 我们如何猜到瓶中所装为何种饮料?(根据游戏二中同学品尝不同饮料所表现出的不同神态、表情甚至动作,来引出第二种信息种类——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即是动物通过的特殊行为,对同种或者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如:鸟类的求偶现象。)
   ③ 台上品尝饮料的同学又是如何知道瓶中所装为何种饮料呢?(台上同学品尝饮料后,感受到饮料中的能够产生味觉的化学物质,引出化学信息的定义: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学习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教师叙述:
   通过刚刚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那么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106-107页“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要求学生分享答案,并补充完善:资料一: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
   资料二:莴苣、茄、烟草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资料三: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资料四: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师生总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生命活动;③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3 教学效果及反思
   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信息的种类,列举出相关例子;并且可以结合资料分析得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还发现,学生在找出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时,容易遗漏某些信息或出现其他问题,如认为饮料是化学信息。其实是饮料中带有味道的化学物质才是信息。教师应当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纠正改错、补充完善。另外,在讲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后并不能直接得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此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答案,总结概括出更准确的知识点。
   基于以上论述,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活动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课前准备。活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活动。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整堂课成功的前提。
   (2) 对活动时间的把握。游戏时间不能够过长,否则影响课堂进度;也不能过短,否则无法使学生形成经验,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
   (3)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活动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其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1999,3:87-91.
  [2] 黄鹤雅.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12-14.
  [3] 尹赛丽,李晴.初中地理实验教材“活动”的比较[J].地理教学,2007,01:27-29.
  [4] 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02:11-13.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在△ABC中,∠B、∠C的外角分别为135°和105°,那么∠A的度数为().  A. 30°B. 45°C. 60° D. 9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些话语表明,教师需要理解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这也是生物课标中要求每一位教师所要做到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情感教育,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提高每一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核心教学任务。  情感教育的范畴很大,从
生物的图表信息问题多见于高三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 在一轮复习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脉络图来加强对知识体系的理解;② 在题干中以相关图像、图表信息呈现解题条件,要求学生能依据所给图表信息整理、分析、输出,最终解决问题。  值得广大教师关注的是,由于图表信息命题的背景广泛、蕴含的知识丰富,可以突出对考生获取、整理与加工信息能力的考查,因而倍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在高
“促胰液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中的“资料分析”板块。大多数教师都将这部分知识作为“科学史教学”一讲而过,不会单设一课时来进行教学。我校生物中心教研组在一次听课评课活动中,对该段内容的处理进行了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用一课时来安排这段科学史教学,是否是浪费时间”,最后教师们达成共识——教材安排该段内容不仅仅简单交代“促胰液素的发现”和“激素调节的发现
摘要: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I卷生物学部分试题为例,对试题特点、情境来源、考点知识及考查关键能力进行分析,以期充分挖掘高考对教学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考;生物学;试题特点;核心素养;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I卷(以下简称高考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考查
摘 要 概述论证式教学的内涵,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内容,体验论证式教学的运用过程,突出论证体现科学本质,促进思维发展的特点,体现论证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模式。  关键词 论证式教学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科学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论证  论证是共同体围绕某一论题,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证据,运用一定的论证方式解释、评价自己及他
我们都知道,把1.804精确到0.1后为1.8,而把1.804精确到0.01后为1.80,那么1.8和1.80这两个近似数是否相同呢?我们在表示近似数时,能否把1.80后面的0去掉呢?  其实近似数1.8和1.80是不相同的,我们从有效数字和精确度两方面都能发现它们的不同.  1. 这两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不同.  1.8只有2个有效数字,分别是1、8;而1.80有3个有效数字,分别是1、8、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221116)  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高考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编制生物高考实验题的直接素材,又是编制高考探究实验题的理论基础。建议高三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建构系统的实验理论    建构并内化系统详实的学科实验理论,应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复习。    1.1 明确实验考点及其类型  在17个实验课题中,其中生物组织中还原
摘要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为载体,基于PBL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PBL 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1earn.ing),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相对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如图1,线段AD与线段BC相交于O点,连接AB、CD,我们把△AOB和△COD称为一组对顶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我们很容易就得到对顶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如果一组对顶三角形中的两个对顶角分别为∠1、∠2,则∠1所在的三角形中另外两个内角之和等于∠2所在的三角形中另外两个内角之和.在图1所示的对顶三角形中有∠A ∠B=∠C ∠D.  这条性质看似简单,但在求某些复杂图形中多个内角之和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