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的小语教材,往往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按“主题”组织教学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构成一个在人文主题方面具有共同特色的相对统一的教学单元。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
那么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题单元教学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联系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单元教学,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拓展性、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我们借鉴语文课堂板块教学的模式,对教科书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全盘考虑,重新优化组合,建构主题单元的“大板块”教学。这里,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八一壮歌”为例,谈谈主题单元的板块教学策略。
一、统揽全局,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单元的教学,显然不能单独地就某篇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设计,而应根据课标理念、阶段教学的总目标,从宏观上分析、驾驭教材,找到本组教材的共同特征,乃至与学段教材的联系,准确确立定位单元教学目标。
虽然传统的单课教学对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往往较为零散。只有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整体把握,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才能高屋建瓴,达到优化。根据我们对这一单元的整体把握,可以确立主题单元教学的“三维目标”: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部分词语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朗读品味语言;培养信息搜集、处理、加工和应用能力;学习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选取具有典型性、选进性、时代性的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回报社会等良好的学习、生活与道德品质。这些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将分别落实在单元教学的不同教学板块和环节之中。
二、整合统筹,设计教学板块
主题单元教材的编排是以共同的人文主题为核心,集中内容相近的几篇课文和习作练习等。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立足目标,整合所有教科书内容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统筹规划教学板块。
三、主题鲜明,不忘语言之本
以前,语文教学强调其工具性,教材编排、课堂教学都呈现出语言文字训练的核心;后来,又淡化了工具性,强调了人文性,使语文课堂又走向了另一端。实际上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于此,我们的主题单元教学应追求以人文的主题为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纬。教学方法策略上,充分关注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的存在和提升,注重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讨论诵读、点拨讲授、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加强师生互动,落实语言实践,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我们的板块设计感知主题、探究主题、深化主题、拓展主题、回顾主题等,单元的主题内涵不断深化,相信语文的人文性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人文性如何得到落实,当然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品读感悟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读懂了课文,读懂了搜集好的文字材料,读懂了《为了谁》的歌词,才能感悟到“八一”军旗下的可贵精神。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还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用于习作的实践表达。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学生能感悟到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却谱写着同样的壮歌,从而将主题拓展,同时也使语言表述的能力得到训练提升。所以,换个角度看,人文主题的感悟深化过程,其实就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的一根主线。
主题单元板块教学的实践不仅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理念,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而且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程式、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老师们在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中也能提升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加速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心小学)
那么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题单元教学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联系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单元教学,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拓展性、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板块式教学”最早由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我们借鉴语文课堂板块教学的模式,对教科书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全盘考虑,重新优化组合,建构主题单元的“大板块”教学。这里,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八一壮歌”为例,谈谈主题单元的板块教学策略。
一、统揽全局,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单元的教学,显然不能单独地就某篇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设计,而应根据课标理念、阶段教学的总目标,从宏观上分析、驾驭教材,找到本组教材的共同特征,乃至与学段教材的联系,准确确立定位单元教学目标。
虽然传统的单课教学对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往往较为零散。只有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整体把握,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才能高屋建瓴,达到优化。根据我们对这一单元的整体把握,可以确立主题单元教学的“三维目标”: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生字词,理解并能够运用部分词语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朗读品味语言;培养信息搜集、处理、加工和应用能力;学习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选取具有典型性、选进性、时代性的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回报社会等良好的学习、生活与道德品质。这些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将分别落实在单元教学的不同教学板块和环节之中。
二、整合统筹,设计教学板块
主题单元教材的编排是以共同的人文主题为核心,集中内容相近的几篇课文和习作练习等。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立足目标,整合所有教科书内容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统筹规划教学板块。
三、主题鲜明,不忘语言之本
以前,语文教学强调其工具性,教材编排、课堂教学都呈现出语言文字训练的核心;后来,又淡化了工具性,强调了人文性,使语文课堂又走向了另一端。实际上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于此,我们的主题单元教学应追求以人文的主题为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纬。教学方法策略上,充分关注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的存在和提升,注重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讨论诵读、点拨讲授、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加强师生互动,落实语言实践,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我们的板块设计感知主题、探究主题、深化主题、拓展主题、回顾主题等,单元的主题内涵不断深化,相信语文的人文性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人文性如何得到落实,当然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品读感悟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读懂了课文,读懂了搜集好的文字材料,读懂了《为了谁》的歌词,才能感悟到“八一”军旗下的可贵精神。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还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用于习作的实践表达。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学生能感悟到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却谱写着同样的壮歌,从而将主题拓展,同时也使语言表述的能力得到训练提升。所以,换个角度看,人文主题的感悟深化过程,其实就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的一根主线。
主题单元板块教学的实践不仅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理念,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而且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改革语文教学程式、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老师们在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中也能提升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加速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