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S.Kaplan学术成果述略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31日,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一场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纪念Robert S. Kaplan在会计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杰出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Kaplan无疑是全世界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他似乎始终能够站在管理会计学的最前沿和制高点,带领大家思考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
  Kaplan在1968年从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获得运营研究博士学位(Ph.D. in Operations Research)之前,在M.I.T分别获得了电子工程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学士学位(B.S.)和硕士学位(M.S.)。1968年,他博士毕业后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开始其学术生涯,并于1977年至1983年担任商学院院长职务。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他度过了第一个阶段即16年的学术生涯。在1968—1983年的16年时间里,Kaplan在The Accounting Review(8篇),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8篇),Management Science等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
  在这个阶段,他不仅成果丰硕,而且研究主题非常广泛,既包括诸如权益联合法和购买法、固定资产折旧模型、通货膨胀会计等这样的财务会计方面的研究主题,也包括诸如审计抽样等审计方面的主题,还包括诸如制造费用分配、成本差异分析等成本会计研究主题;贷款分类决策、债券信用评级等财务分析主题;作业分析、激励控制等管理会计主题以及诸如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会计研究方法方面的主题。其中在The Accounting Review上发表的“Measuring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A New Challenge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83)和“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1984)这两篇论文影响最为深远,鼓舞了新一代的管理会计研究者,并掀起了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浪潮。大量的高档次学术论文及其广泛的研究主题体现了Kaplan对会计学术研究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1984年,他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名教授。哈佛商学院创新和务实的氛围为Kaplan的研究转型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哈佛商学院注重创新与案例研究的教学理念给Kaplan提供了思想创造的动力和激励。
  进入哈佛之后,Kaplan的研究方向集中到管理会计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案例研究。1987 年,他和
  H. Thomas Johnson合著了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这本书对管理会计的两个主要内容——成本管理系统和业绩管理系统自19世纪初的兴起至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也对管理会计自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的衰落进行了反思,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会计的两大问题是:成本管理系统不能提供准确的生产成本,业绩管理系统仅仅局限于月度损益报表的短期视野。在对历史和现实批判的基础上,Kaplan开始了他在这两个方面开拓性的研究。在成本管理系统方面,他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在业绩管理系统方面,他提出并系统发展了他的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这部著作,可以看作是Kaplan系统开展管理会计创新研究的宣言。该著作于2007年被美国会计学会(AAA)授予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
  自1984年以来,Kaplan共发表了69篇各类论文。这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的不同之处有两点:第一,69篇论文中有65篇是以管理会计为研究主题的,其中: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为主题的文章14篇,以作业成本法(ABC)、作业成本管理(ABM)以及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为主题的成本管理系统研究文章18篇,以平衡记分卡(BSC)为主题的业绩管理系统研究文章33 篇。第二,以思想性和应用性研究为主,学术研究为辅。这个阶段,他的文章主要发表在比较注重思想创新的Havard Business Review(17篇)以及一些应用性很强的非纯学术类杂志上,比如Strategic Finance,Strategy and Leadership,Financial Executive等杂志上。在纯学术类杂志上,只有1984年在The Accounting Review发表了1篇文章,其余的学术文章则是发表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学术杂志上,如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Management Accounting和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除了发表这些文章之外,Kaplan还在成本管理系统和业绩管理系统方面出版了一系列著作。
  在成本管理系统方面,他围绕ABC和ABM出版了四本专著:
  1.《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 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 Montvale, N.J.: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1992)。这本书的作者是Robert S. Kaplan, Robin Cooper, Larry Maisel, Eileen Morrissey和Ronald M. Oehm。该书获得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分会1993年Notable Contributions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
  2.《理解成本》(Understanding Costs.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这本书的作者是William J. Bruns Jr., Robert S. Kaplan, Robin Cooper, Arthur Schleifer和Donella M. Rapier。
  3.《成本与效益:运用整合的成本系统驱动盈利能力和业绩》(Cost and Effect: Using Integrated Cost Systems to Drive Profi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这本书的作者是Robert S. Kaplan和Robin Cooper。这本书的中文版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译者是张初愚。
  4.《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通往高利润更简单更有效的路径》(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 Simpler and More Powerful Path to Higher Profit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7)。这本书的作者是Robert S. Kaplan和Steven R. Anderson。
  在业绩管理系统方面,他出版了以下四本著作:
  1.《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行动》(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6)。这本书的作者是Robert S. Kaplan和 David P. Norton。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22种文字。鉴于这本书对实务所产生的影响,2001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授予这本书Wildman Medal。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分会授予这本书the Notable Contributions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Literature Award。此外还获得了来自Financial Times等其他组织的多项奖励。这本书的中文版2004年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译者是刘俊勇和孙薇。
  2.《战略中心型组织:如何利用平衡记分卡使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繁荣》(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0)。作者是Robert S. Kaplan和David P. Norton。这本书被Cap Gemini Ernst
其他文献
【摘 要】 企业管理实践中,财务与业务的融合十分重要。要推进业财融合,需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突破部门格局和藩篱。为了给财务部门提供业财融合的指导,需要从财务部门固有的职能定位出发,在战略规划制定、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寻找与业务部门的契合点,由此提出财务部门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  【关键词】 业财融合; 财务职能;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F810.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文章以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分析了拓展非审计业务的积极意义,指出了其对审计公信力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分业经营的方案。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非审计业务; 审计公信力; 分业经营    当前财政部强调会计师事务所大幅度拓展执业领域,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巩固传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相关业务领域延伸。支持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扩大代理记账、税务代理、外包业务、IT支持、
【摘 要】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就地方注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注协; 会计师事务所; 做大做强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注协发布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标志着注册会计
【摘 要】 文章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通过对公司状况、混改过程、政治因素以及国有资产流失本质的研究试图诠释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研究表明,中国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很好地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其经验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  中图分类号:F12
【摘 要】 会计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尝试在高职会计专业构建“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构建思路、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以期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三段双轨递进式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
【摘 要】 本文认为应该在学习、挖掘、整理和继承潘序伦先生以“立信”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提炼出当今我国会计职业群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最终为我国会计职业群体制定出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 潘序伦; 会计; 诚信; 职业道德    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最主要的贡献并不是他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而是他倡导和制定的作为医生这一职业群体的道德规范即著名的“希波克拉底
【摘 要】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境外国家和地区依据IFRIC 12的规定对高速公路BOT业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为中国规范BOT业务核算提供有益的借鉴。不可否认,他们的做法也许只是实践探索,而并非成功经验;对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其执行IFRIC 12的背景和利弊得失,结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点,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并逐步完善BOT业务会计规范体系。  【关键词】 BO
毫无疑问,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工具,故事则是语言的演武场。讲故事从来都不是作家的专利,作家也不是单纯地为了讲故事而写作,只是作家恰巧选择了故事这个比较好的容器而已,于是文学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类变成了小说,故事性越强小说也就越受欢迎。再之后,因为科技的加入,小说催生了电影。  所谓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故事的基本原理都几乎有了定论,在中国,我们叫起承转合,在好莱坞,严格地分为三幕。故事的原理几乎每
【摘 要】 文章以价值链为研究视角,从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三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应用于具体案例,评价企业绩效及价值链协调度,为企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 管理会计工具; 价值链管理;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8-0133-04
当巍峨的华表,让沧桑而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浩荡的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斑驳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的力量  是站起来的中国最深沉的呼喊  从南湖红船,到东方巨轮——伟岸的中国共产党  是历史的走向,是人民的选择  是中华民族最宏大的叙事与担当  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屹立东方的丰碑是辉煌的纪元  苍劲的大手抒写了中华民族最瑰丽的篇章  曾经苦难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