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端午节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j108580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院落中又飘溢着甜蜜蜜的粽子清香。在这传统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等纪念2 000多年前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所以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傣族傣族过端午节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这一天,凡未婚的傣族小伙子都拿上粽子包与姑娘相会在大龙潭边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儿,姑娘唱着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子包送给意中的姑娘,如果姑娘接过粽包,就表示接受小伙子的求爱,双方便手拉手寻一密处互诉衷情了。
  瑶族瑶族端午节时也吃粽子。瑶族粽子是选用当年新糯米浸泡后,用食盐、草果粉等调味,再配以腊肉条、绿豆,用粽叶压实、包紧,再用绳子捆扎,入锅用清水煮至熟即成;还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至少用250 g糯米,也有在米中加入红糖、花生仁等制成的素味凉粽子。
  布依族布依族过端午节是吃“布依粽”,布依粽的式样有枕头粽、猪仔粽、背崽粽、三角粽,还有一种叫“麻雀粽”的,是用叶片编制各种动物形状,内填包粽的糯米。布依族人喜吃草灰粽、菜粽、饭豆粽。饭豆粽是把饭豆和糯米包在一处,煮熟而成。草灰粽是用糯米草和蕨草烧成灰,筛去粗渣,用花木水和灰糯米染成灰黑色。这种灰粽呈碱性,吃后助消化,又能使粽子保存多天不会变质。菜粽是用鲜嫩的羊耳艾菜和肉剁碎做馅,羊耳艾菜粽味道甘甜鲜美,比一般粽子醇香,而且富有营养。
  畲族畲族端午节粽子民间称牯角,将糯米泡涨或用灰碱水浸涨,用箬叶包成四角形,再用龙草捆扎,其中一个角特别长,形如牛角,故称牯角,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芯,别具风味。用灰碱水煮成后,呈色黄,气香,可存放半个月不坏。有时还做成“儿子粽”和“钱粽”。“儿子粽”即在粽子的中心包一个小粽子,专给少妇吃,象征着吃了多儿多女。“钱粽”即在粽内放一枚象征钱的东西,专给家长吃,寓意吃了能财源茂盛。
  壮族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是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扒)和包糕粽(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每样熟菜各放一点,卷成刚好满口的一团,放入口中嚼吃,风味别致。壮族还有使人大开眼界的大肉粽,通常每枚5~6 kg,加上佐料,可达十几公斤。煮粽子须用大水缸,缸外用稻草绳绕满,点燃草绳,再在缸周围堆放谷糠、边烧边加谷糠。
  毛南族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和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他们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狗屁藤等中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粑食用。他们认为端午节吃这种包馅粽,可以消热解毒,疗病痛。
  水族水族过端午节吃粽子,除了它的原料是糯米、粽叶外,还要配制多种佐料。佐料有未炭化的米草灰黑末、大蒜汁、花椒汁。水族粽子具有碱、咸、麻、辣等味,喷香可口,食之不厌。尽管炎夏温度高,仍可存放三五天而不变味。
其他文献
<正> 我作为一名专职机动车驾驶员,由于恪守职业道德,遵守交通法规,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因此多次被评为县级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驾驶员等荣誉称
浙东菜肴轻形状、色彩,重实吃、入味。在宁波的“下饭”(菜肴之俚称)中,“臭冬瓜”是夏日家常必备的菜肴之一。“臭冬瓜”如同臭豆腐一样,一点也不臭,闻之异香扑鼻,尝后风味独特,并有健脾开胃、通气顺肠之奇效。谓之“臭冬瓜”,在浙东还有一则与秦桧有关的历史传说。  相传,奸相秦桧媚外欺内,残害忠良,坏事做绝,天下皆曰可杀。自打风波亭杀害岳飞父子之后,秦桧天天夜里梦见岳武穆父子前来索命讨恨,天长日久,秦桧得
侗家人喜欢养狗,因为狗能狩猎,能看守门户,几乎家家都喂养,有的人家还喂好几条哩!侗家人对狗是蛮有感情的,但侗家并不忌讳吃狗肉,有的人还格外喜欢它。一是狗肉味道美,素有“香肉”的昵称;二是狗肉可以滋阴补肾,冷天吃了浑身暖烘烘,晚上睡觉都不要盖棉被。不过他们吃狗肉,要选择造当的场合罢了。  侗乡历来有这样的习俗:从不单独一家人吃狗肉,而要在集体完成某一件大事之后,临别前大家一起动手来办一次丰盛的“狗肉
介绍了以麦草为主要原料生产瓦楞纸传统生产工艺的改造,使改造后的生产过程中无黑液产生,废水全部循环回用于生产,达到节水、降耗、增效和轻污染的目的,实现了“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