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北京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2014年以来,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北京马拉松赛事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也是影响力较大的马拉松赛事,如何塑造一个赛事的品牌,北京马拉松便是很好的例子。
  关键词 北京 马拉松 赛事 传播

一、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空暇时间的不断增多,马拉松这项人们参与程度较高的赛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2015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共134场,共吸引150万人次参加,参赛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拉松赛事已经涵盖全国4个直辖市和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较2014年增加了34个城市。目前,国内马拉松运动风起云涌,参赛者与组织者在感到中国的马拉松蓬勃发展的同时将会更加关注在快速的发展中如何做出一项好的赛事。

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马拉松赛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1981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政府批准,并在国际田联和国际马拉松赛及公路跑协会备案,中国田协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马拉松赛事。从1998年起,北京马拉松赛增设了多种赛事,包括全程跑、半程跑、8公里跑以及迷你马拉松。到2010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吸引力及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北京马拉松赛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其较高的竞技水平、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已经由一个普通的赛事发展成为一个市民的节日,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1]。

(一)北京马拉松的品牌提升


  北京市副市长在参加厦门马拉松所举办的马拉松城市发展论坛上提出:北京市政府已经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定位为北京市主要标志性赛事之一,希望填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空白,努力使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2013年北京马拉松选手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全程参赛人数从1.2万增加到1.5万,更贴近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北京马拉松赛事继续深化与创新赛事,推出“为公益而跑”、“企业体验计划”和“健达亲子跑”等各具特色的项目和参与形式,北京马拉松与社会事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北马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赛事规模水平。体育赛事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程度和赛事运作管理复杂程度反映了体育赛事的规模,竞赛表演水平反映体育赛事对参与者的直接吸引力和对其他外界因素的冲击影响。一场赛事的规模越大、水平越高,这场赛事的受重视程度便越高,媒体的关注度也越高,市场的吸引力越大,便会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北京马拉松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北京马拉松赛从1981年首次办赛的不足200名参赛运动员到2010年包括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小马拉松和亲子跑在内的3万名选手报名参赛,可以看到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参赛总人数在不断的创下新高。
  2.充分运用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标志[2]。北京马拉松赛事的赛程路线也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由天安门广场出发途径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马拉松赛的路线几经变迁,但都是本着适宜运动员比赛,展现北京的城市风貌的核心,因此在比赛过程中,使运动员通过一些名胜古迹或是地标性建筑,不但提高了运动员的情绪,也有利于比赛中对城市的宣传,且有助于群众观看[3]。

(三)品牌传播


  1.积极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塑造赛事的品牌。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塑造赛事的品牌其实就是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机构通过宣传报道来为赛事集聚人气,增强赛事影响力,树立赛事品牌形象,在创作赛事社会效益的同时,为赛事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从而提升社会对赛事的关注度与参与度[4]。赛事组委会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激动媒体等媒体方式进行宣传。
  2.设立公关传播策略。打造一个品牌体育赛事离不开对赛事的宣传,体育赛事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反映在比赛的高竞技水平、紧张激烈的比赛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带给观众的观赏性。体育赛事的宣传活动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酒会、文化活动、游艺活动及形象代言人的形式来传播。其中新闻发布会是体育赛事经营者向社会传递有关信息的主要方式;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可以向社会广泛、全面、深入地宣传体育赛事,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获得社会的认可,吸引大众参与;形象代言人就是利用明星效应吸引普通民众的关注,同时通过代言活动将明星所具有的个人形象与品牌形象相结合。

四、结论


  (一)北京马拉松赛事品牌建设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主动的进行赛事品牌的建设,做到全面规划、高度重视。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赛事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发展的有力后盾。
  (二)北京马拉松赛坚持以提升赛事的水平和规模为基础,将赛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作为赛事的特色,将赛事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国际一流赛事。
  (三)在北京马拉松赛的品牌传播过程中,赛事综合利用了媒体和公关两大策略,尤其在2010年实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170分钟全程直播,既提高了北京马拉松赛的观赏性,又提高了赛事品牌传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俊涛.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竞赛组织的现在分析与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9.
  [2] 秦志浩.打造贵州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宣传“多彩贵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8(1):4.
  [3] 张雪.北京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29.
  [4] 秦志浩.体育赛事品牌塑造与城市品牌提升的关系——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3(1):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教学工作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体育院校教学实践体系(主要为专业教学体系),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包括学生的培养、实践分配、课程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挑战。文章就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围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对高职体育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些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育 就业能力一、高职体育教育对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没有健康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态势分析法对南盘江流域发展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认为:南盘江流域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具有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风俗等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生态体育旅游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复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议:加强宣传力度,完善基础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新媒体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搭建了人性化的媒介平台,其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全面性、交互性、伴随性及整合性等特点,使人们享受到穿越时空、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亦给传统杂志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本文探究体育杂志媒体与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态势,从体育杂志媒体产业的角度出发,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分析后发现,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意识不高;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缺乏,商业化运作水平低;体育中介机构缺乏;体育需求不足,体育市场有待开发;缺乏国家政策扶持;体育无形资产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并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关键词 安徽省 体育无形资产 现状研究  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体育赛事不断增多、公民健身需求不断加大,将公共体育场馆带入更多人的视野。由于自身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很难,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向企业化改革的转变,公共体育场馆能充分盘活其体育资产,逐步消除亏损实现盈利,更好的为公民体育公共服务,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的不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下,高校体育的发展已不仅局限于事业性质。为了提高场馆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高校体育引入竞争机制,运用价值规律,促使其良性运作和发展。本文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案例,从赛事运营的角度,对高校体育经济的实践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高校 体育经济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2  摘 要 本文在系统梳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概念、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理论基础及工作原理以及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应用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沙滩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及需求,引入新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适合沙滩排球运动员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为其整体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针对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