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对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镇化的高速推进促进学龄儿童由农村向城镇流动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造成新生孩的脉冲式增长,对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基于现实客观条件,提出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发展规划、优化教师结构、规范城乡教师流动、促进民办学校适度发展等一系列破解义务教育发展阶段性压力的策略。
  [关    键   词]  义务教育;“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布局;教师流动
  [中图分类号]  C92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024-02
   2016年颁布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旨在破除独生子女政策的限制,鼓励一对夫妇生两个小孩,以解决我国人口低生育率的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东风确实给“70后”的夫妇带来了福音,他们搭上了生育二孩的末班车。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抽样调查推算数据,2016年全国新生孩达1786万人,较2015年增加131万人。自2013年底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新生孩的数量逐年明显增加。新生孩数量的逐年增加,对全国城乡义务教育乃至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湘西南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湘西南地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影响
   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22日在湖南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湖南省新生孩97.19萬,较2015年、2016年分别增加8.74万、5.55万,处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生育小高峰。且自2013年底实行“单独二孩”以来,新生孩数量一直是逐年递增。但自2018年开始,随着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在未来几年新生孩的数目也将逐步走低。那么湘西南地区新生孩的曲线大致呈现与本省相同的走势,自2013年底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新生孩的数量逐年增加,在2017年达到峰值,但自2018年开始,随着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新生孩的数量也会慢慢减少。由此可以得出,按6岁入学的年龄标准计算,自2019年或2020年秋季入学开始,每年学龄前儿童会逐年增加,到2023年或2024年达到高峰,以后学龄前儿童将逐渐减少。初级中学的学生峰值大致出现在2029年或2030年左右。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变化必然对湘西南地区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龄人口变动对湘西南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备的影响
   1.“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湘西南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和发展规模
   随着湘西南地区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教育资源不自觉地向城镇倾斜,这样城镇中小学具有最好的校舍、最好的教学设备、最优秀的教师资源,同时也具有最高的教学质量。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陪小孩读书。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一方面,城镇的学龄儿童不断增加,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带来学龄儿童数目脉冲式的增长,两者叠加,湘西南地区的城镇小学和初中承受的教育负担将越来越重,学校的教室、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需求,于是就出现了上学难,上名校、重点学校难上加难的现象;另一方面,湘西南广大农村小学、初中的在校生数目不断减少,造成大量校舍闲置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和发展规模就显得刻不容缓。
   2.“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湘西南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配备
   湘西南地区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造成学龄儿童由农村学校向城镇学校流动,迫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主动调整学校布局,减少农村学校数目,适当扩大城镇学校规模。而这一切的变化必然会带动教师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学区内流动。优秀的骨干教师、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相较于其他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更容易获得进城的机会。这种城镇农村学校之间师资的流动,必然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变化。从而使农村学校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弱化、边缘化、空心化,与我们所追求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距离越来越远,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目标是相悖的。
   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破解“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压力
   (一)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优化学校布局及调整发展规模
   城镇化推动学龄儿童由农村学校向城镇学校集中,其必然带来学校布局的优化和发展规模的扩大。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未雨绸缪,对学龄儿童数目的发展做出精确的预判,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农村小学、初中学校该保留的一定保留,能合并的坚决合并,可以撤的抓紧时间撤。对城镇的小学、初中学校,有条件扩大规模的扩大规模,没条件扩大规模的该搬迁的搬迁,该新建的选择合理地址赶快新建,及时化解城镇化及“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对义务教育的压力。如果对学龄儿童的数量及其年龄分布情况缺乏科学的判断和预测,盲目地配置教育资源和调整学校布局,势必造成不必要教育资源短缺和浪费,引起新的教育不公平。
   (二)顺应学校布局和规模发展需要,规范城乡教师流动
   标准化的学校一定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学校布局优化,发展规模上台阶,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必须满足学历结构达标、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情怀等各个方面的内涵式发展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学校布局优化、学校规模扩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只有把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年轻教师调往城镇学校,农村小学、初中学校留下的大部分是一些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教学质量堪忧,就学环境堪忧。这一切更进一步加速农村学龄儿童向城镇学校流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政策鼓励优秀教师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逆流动。尤为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农村学校的倾斜性政策,例如,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计划、乡村教育提质计划、城乡师资统筹配备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银龄计划”,建立学区内教师走教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双向合理流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适应学校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优化教师结构
   由于历史的原因,湘西南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教师年龄断层化的现象。破解这一难题,就是加快新聘年轻教师步伐,吸引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教师力量正常的新陈代谢。如出台系列政策:落实农村教师工作补贴、交通补助、贫困地区生活补助、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加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各地根据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新聘教师一律到农村学校锻炼一至三年,评中高级职称硬性规定要在农村学校服务三至五年,适当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中、高级岗位比例,增加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认识偏差,认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课外活动等课程是无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原来的教师纷纷转岗去教所谓的主课程、重要课程,造成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课外活动课程教师奇缺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早谋划,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尽量做到同工同酬,满足素质教育师资配备的基本要求。
   (四)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适度创办民办学校,满足人民差异化的教育需求
   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全面实行,农村学龄儿童涌向城镇,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大,城镇学校接纳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民对优质化、多样化、差异化教育的需求,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拓宽办学渠道,开阔办学思路,积极引进有条件、有实力的资本,在地方政府充分把握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允许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创办民办学校,促进民办学校适度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或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义务教育资源供需的矛盾,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2019-07-18)[2020-02-21].http://www.gov.cn/zhengce/ 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6-07-02.
   [3]教育部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07-29.
   [4]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6(7).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比较稳定,但基础还较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充分认识保障
人体行走经常发生滑摔事故,而坡面道路是人体行走的典型路况之一.当前通过改变鞋底和地板的材料、鞋底和地板的表面形貌以提高步进摩擦系数的研究多是基于水平路面,对坡面道
面对经济新常态,扬中市众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申报各类科技研发项目,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科技管理工作,发现部分企业取得了科技项目立项数逐年提升的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切实提高企业这一社会发展的主成分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本文对京津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还是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他们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员工激励方面
在微媒体平台作用下,“三学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逐步成为可能,学好初中数学成为更大可能.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在去探究、探索、观察、
[摘 要] 实践能力是高校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实践教学效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内蒙古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起步较晚,多数院校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等突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内蒙古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实践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提升方式与解决途径,为内蒙古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教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科技进步加速化的今天,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集群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集群创新网络带动整个集群的创新提升,创新是集群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集群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活动,并形成创新网络才能提升企业和集群的竞争优势,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及其评价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
随着自然环境恶化及各种资源的枯竭,作为工业革命主力军的企业,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成为理论界及实务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3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