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房屋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们用来包装房子的材料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想象力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房子中不同层的材料和涂料有更多全新的选择,也正是这些选择决定了新式概念房屋的外观。这种变化对21世纪居民住房产生了影响,其中最生动的案例就是镜面房屋。
  当然,在城市那些高耸的办公大楼和摩天大楼表面,镜面材料的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人们来说也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已经习惯在屋子里用镜面玻璃材料来传递光亮,增加空间感,甚至增加戏剧元素。现在,越来越多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师正在把镜面玻璃和抛光的金属表皮运用到居民房屋的外观设计上。
  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城市,这些镜面材料的使用都微妙地为房屋增添了趣味性和复杂性。它们创造了动感和交互感,可以展现出周围环境的活力,捕捉到树木的摇晃以及阳光和飘过的云彩投下的不停变换的形状和影子。这些镜面反射利用镜子的伪装性使一座大楼很好地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而不是通过建筑外形让建筑与环境融合。
  说起规模相对适度的镜面房屋,我们可以想到由安尼施·卡普尔设计的令人着迷的“天空之镜”以及由菲利普·科·史密斯三世设计的超现实主义建筑。“天空之境”在诺丁汉的肯辛顿花园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能看到。由菲利普·科·史密斯三世设计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位于加利福尼亚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沙漠空地上,是史密斯在一个葡萄酒农场木屋的外面覆盖上很多条镜面玻璃嵌板建造而成的。
  这样看来,很多镜面房屋拥有世界艺术影响力和参考价值也是不足为奇的,其中包括基兰木材公司建筑师们设计的名为庞德里奇的房屋,这个房屋建在纽约州一块29英亩的土地上。这个项目由艺术品收藏家迈克尔·卡根和身兼股票资产经理和电影制作人的奥尔加·卡根委托建筑师实施,他们一方面想在迷人的风景里建一所房子,另一方面想实现自己的一个强烈愿望,即建造一所用来收藏包括MC·埃舍尔设计的艺术品的房子。MC·埃舍尔以他超现实建筑构图和扭曲现实构图而闻名。
  迈克尔·卡根说:“我们非常想建造一座艺术品。建筑和建筑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而且由于建造一所房子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努力,所以只有当我们感到是在建造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才会觉得建造这个房子很值。否则,我们可以直接买一所在经济危机后以极低价格出售的麦氏豪宅。”
  卡根兄弟对这块土地的了解已经超过40年了,而且他们一家在6年前就买下了这块土地。卡根兄弟和建筑师斯蒂芬·基兰选定了一块引人注目的地点,这个地点四周被林地包围,坐落于花岗岩突出的地方。斯蒂芬·基兰目前正致力于建造位于伦敦的新美国大使馆。为了融入地形,他们建造的房屋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中间由一架桥连接。至于房子的表面,设计团队看了很多不同的材料,最终选定了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由经过抛光处理的反光不锈钢板、磨砂不锈钢、镀膜铜板和透明的车窗玻璃复合而成。
  基兰说:“我们追求的是大自然更广阔的空间感,包括天空、大地和时间的流逝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正是为了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感觉,人们才想到使用反光材料来捕捉精华——即天气和季节变化带来的景物的变化。这样做也强有力地抵消了由一成不变的地理因素带来的单调感。”
瑞富尔姆建筑师公司建筑的伊萨贝林房屋

  这所房子分裂的构造也减轻了房屋本身对风景地貌的影响,同时半反射的表面也让房子和周围的橡树、枫树和山毛榉之间产生了一种精细微妙的联系。房子的柱基用散石建成,入口位于房子主体之下,这些都使房子的构造和环境有了更紧密的联系。“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房子的外貌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当你绕着房子走的时候,不同的视角也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房子,我们非常喜欢这一点。”卡根兄弟说,“复合材料里的4种成分有不同的反射性,这比单纯的一种镜面材料具有更大的反射效果。”
  建筑师多米尼克·斯蒂文斯为艺术家格蕾丝·威尔和乔·沃克在爱尔兰利特里姆郡乡下设计了一所拟态房屋(Mimetic House)。这个房子使用了圣戈班集团制造的半反射性阳光控制玻璃,很多办公室大楼的外部都使用这种玻璃。它产生的效果是惊人的,房子外面映射出高低不平的绿地风光,而因为安置了屋顶,绿地风光在屋内却消失了。它就像一件艺术品装置一样。这个房子的建造一方面受到一座普通的具有反射性的办公室大楼的启发,另一方面受到艺术家丹·格雷厄姆举办的一次回顾性展览的启发。丹·格雷厄姆在他的很多展区都使用了反射性玻璃。
  威尔拥有这块地已经很多年了,她一直希望在这块地上建造一座新颖的建筑作为她的第二个家。后来她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了斯蒂文斯。而现在这所房子也已经成为了那些艺术家们最主要的居住地。这所房子有两层,低层适度比地面低了一些,插入了地下,高层则是开敞式平面居住空间。这所高架的房子成为欣赏大地和天空的一个好地方。
  “外表对房子来说很重要,因为从外面看,就像把一块块土地折叠起来建造了这所房子,” 斯蒂文斯说,“但是它同样也使得白色的室内环境成为一个‘隐藏起来的’巨大惊喜,因为你从远处观看房子不可能想像到它室内的情况。所以这所房子可以给你巨大的隐私感——你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而又能看到外面的全貌。”
  镜面房屋出现在更多的城市环境中。在伦敦的海格特区,建筑师多米尼克·麦克肯尼兹为专利律师苏菲·里奇和她的家人建造了一所现代化房屋。房屋的表面主要由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构成,非常引人注目。这所房子的镜面外墙会映射出周围华特鲁公园里的树木,同时房子的外形轮廓也和这条街上其他杰出的现代主义和当代的房屋交相互补。这所房子被命名为爱多伦(Eidolon),意思是“幻影”、“双重影像”或者“理想化”。
建筑师彼特·皮希勒在一对新建筑中引进了反射性墙壁
其他文献
风情的意大利人在街头看到美女时通常会说“Ciao bella!(再见美人!)”,然后唱起意大利歌。而英国建筑工人在街头看到美女时会说“Oi, love!(哦,宝贝儿!)”,然后开始向她们吹口哨。  在英国街头有一种奇怪的社会风气——城市建筑工地的工人都会向路过的女性吹口哨。在英国这个绅士的国度,会以吹口哨的方式在街头向女性“示好”的只可能是建筑工人——那些不羞于展示自己浓密腋毛的小伙子们,他们还会
外交是一种智慧的较量。智慧来自何方?智慧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长出来的。从什么地方长出来?答案是文化沃土。遇到问题,跟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我看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邓小平在1975年谈到中法关系时曾说:把中法两国联系在一起的因素比人们想象到的要多得多。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我接触的法国人中,大多数对自己国家及欧洲的历史很熟悉,对巴黎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他们不仅重视自己的历史,对
17世纪中叶,一个德国人在游俄日记中,对“古怪的”俄罗斯浴进行过生动的描述,这成了世人“接触”这一“奇特之浴”的“经典”之作:在热气腾腾的房间里,一个个赤条条,平躺在三层沐床上熏蒸,实在热得受不了时,才出浴往身上泼冰水。遇冬日,则跑出室外,在雪地上打滚,滚足后再返回续蒸,一连数回,感到爽尽才罢浴。从这部日记还可以看出,人人都喜欢这种浴法,不分男女老幼,也不论平民贵族。而且,这既是爽身之道,也是人际
每到年初或是某个人生节点(例如生日),就少不了做计划、表决心的事儿。“啊啊啊,今年我一定要……”边说边暗自希望自己富有野心的计划能够完美实施:马上就去做,最晚明天,肯定有一天会去做……你是不是其中一员呢?所有时代最天才的拖延者追求卓越的人应该看到,就连天才也不总是按时完成他们的杰作。著名画家达·芬奇就是一个拖延大王,《最后的晚餐》超出约定期限4年才交,而《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是拖了14年。如今这样的
现在,是安定、富裕、健康的年代,却也是活得最忧虑的年代。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幸福的真谛,并告诉我们如何去获得它。尼尔·帕斯李察得知妻子莱斯利怀孕之后,脑海中就开始构思写一本书。当时他们的亚洲旅行刚结束,正坐在回加拿大的航班上,一位空乘递给他一块松糕,包装纸上写着“恭喜”二字。在旅行快结束的时候, 莱斯利觉得身体不适,可能是怀孕的征兆,在飞机中转的时候,她测试了一下,果真如此。帕斯李察知道后,第一
这个由谎言堆积起来的故事,毫无疑问是真实的。  卡尔洛有一个怪癖,他总是喜欢在时事辩论之后下厨。他过着简单的生活:没有银行卡,简略的政治文化背景,简单的家庭关系——一个死去的母亲,居住在意大利波伦亚的多年不见的父亲。这名30岁的男人喜爱整理,也热衷于改编马文·盖伊的音乐。卡尔洛通过他的整理癖与编纂癖,确认了一些资本主义体制的敌人。“我曾将他怪异的行为视为英国与意大利之间的文化差异,因为卡尔洛告诉我
医学的进步让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但不管怎样,人总有一死。在走向死亡时,人们应当避免什么、接纳什么呢?玛吉·弗格森的探究给了我们一些参考。去年夏天,我父母给当地的殡仪馆打电话。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父亲86岁,母亲82岁,他们身体健康,能够独自料理生活。但是他们想在临走前,清理好老房子,尽量少给5个孩子添麻烦。为自己的葬礼做准备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父母都不惧怕死亡。他们都有信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X射线、荧光分光光度计、内窥镜等高科技手段,来揭开那些世界级大师画作背后的秘密……达·芬奇 《抱银鼠的女子》(1488-1490)最早的画中没有银鼠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科特发现,达·芬奇经典肖像作品《抱银鼠的女子》颜料涂层下一共有3个版本:一个版本中女子怀中没有抱银鼠,另外两个版本中银鼠的大小、形态和皮毛的颜色都不同。画中的女子叫塞西莉亚·加莱尼,是米兰大公爵卢
旭光老弟是我的好朋友,同为燕赵儿女,同好书艺,又共同追求诗性的生活。彼此心心相印,谈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完。在这里限于篇幅,概括为一句话:当代书坛领军人物。  一、大道兮行远  旭光引领了书坛的主流书风。领军人物不是只顾自己写字,而是推动、引领整个书坛的发展。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会议,他发表了《关怀这块土壤》为主旨的讲话,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书法这朵奇葩的土壤。要使这朵花开的灿烂,必须首先把
几代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每天一起体验生活,分担工作……进入20世纪,个性化以及工业时代中增长的孤独感已逐渐消退,目前人类正经历一个全新的生活复兴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小家庭或单身生活的集体共性。本文作者多丽丝·诺伊鲍尔在奥地利四处探寻后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未来居住计划。“老人是可怕的,他们无惧未来。”这句话挂在维罗妮卡·克里策·贝格家的门上,它源于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一张有趣图片的评论,图上3位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