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让课堂灵动起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力求体现幽默感,以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可借助多种方式,让自己的语言幽默起来,如移用词语,在转换中创造幽默;降用词语,在错位中创造幽默;一语双关,在领会中创造幽默。
  关键词: 教学语言 幽默感 语言规范性
  
  曾经听一位同事按照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案上《小稻秧脱险记》,虽然教学设计与于老师完全一致,可效果似乎平平,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收拾”和“倒下去”的意思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我们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谁能把杂草的话来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如果你的声音再小一点就好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气来了。”(学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读)
  师:虽然你有点喘气困难了,可是声音还是太大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气来了。”(还是差一点)
  师:这位同学读得好多了。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后来我翻阅了于永正老师执教这个片断时的课堂实录: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困难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比较上述两个片断,我们可以发现,两位老师的教学语言都较规范,但第一位老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仅仅是告诉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该这样读,因此事倍功半,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不尽如人意。而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规范,而且极具幽默感,整个课堂,处处充满着于老师幽默的语言,时时爆发着学生会心的笑声,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得自然,学得开心,学得扎实。
  我们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规范的同时又幽默起来呢?其实有很多方法,如衬跌法、对比法、倒置法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让教学语言幽默起来。
  一、移用词语,在转换中创造幽默
  移用词语,就是把惯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在转换中获得幽默感。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修改病句的练习,在讲解中我们经常枯燥地跟学生讲解病句的病因和修改的方法。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学得厌烦。那么怎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呢?我就采用了移用词语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在规范的基础上极具幽默感。
  病句:今天,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地倾听了电影《哈里波特》。
  师:这是一例病句,谁替它把把脉?它病在哪里?
  生:它病在搭配不当,“倾听”与“电影”不能搭配。
  师:那么如何治呢?
  生:把“倾听”换成“观看”。
  师:哦,原来是进行“移植手术”。那么这句话还有其他毛病吗?
  生:它还病在重复啰嗦。“兴致勃勃”和“兴高采烈”意思相同,不能重复使用。
  师:那如何治呢?
  生:应该把“兴致勃勃”和“兴高采烈”其中一个删去。
  师:哦,原来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同学们,其实,我们修改病句,就好像医生替病人看病一样,自身需要有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病症,对症下药,该“切除”的就“切除”,该“移植”的就“移植”,做到“药到病除”。如果大家平时多读书,提高语文素养,句子方面的“疑难杂症”是难不倒你们的。
  在这里,我巧妙地把“改病句”比作“医生看病”,并且郑重其事地移用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降用词语,在错位中创造幽默
  降用词语就是故意用一些重大庄严的词或专业化术语来说一些细小的事,从而获得一种错位的幽默。
  案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我觉得她很会说话。
  生2:我觉得她很会拍马屁。
  师:是的。王熙凤是一个很会拍马屁、非常势利的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红楼梦》,从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王熙凤的为人。
  (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课堂上,这位老师用一句话就把这堂课要讲的知识点说透了:“王熙凤是一个很会拍马屁、非常势利的人。”这样一来,老师倒是省事情,但是,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文章每句话的布局与安排,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读课文,找理由。我在后来的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
  师: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我觉得她很会说话。
  生2:我觉得她很会拍马屁。
  师:为什么?要以文为证。现在是法制社会,没有证据乱说话,是要受法律制裁的!
  (生大笑)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去找证据,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很会拍马屁的人?
  生1:王熙凤一说姑妈去世了,马上就拭泪,当贾母让她不要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她居然马上转悲为喜,转变也太快了。
  生2:当老祖宗让她不要说姑妈的事的时候,她说:“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一看就知道是在拍老祖宗的马屁。
  生3:她说林黛玉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生4:我觉得王熙凤还很会炫耀自己的权势,如果丫头老婆们不好了,只管告诉她。
  师:你们说的很有理,王熙凤确实是这样一个很会说话,很势利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读读《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更深入地去了解王熙凤。
  这堂课的课堂气氛始终是活跃的、积极的,我想其中的奥秘之一就是我运用了降用词语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感。学生既享受到了快乐,又习得了知识和能力。
  三、一语双关,在领会中创造幽默
  所谓双关,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同音或谐音来同时表达两种不同的含义,让对方在领会中产生会心的微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也可利用双关,含蓄地告诉学生他们的缺点,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受到教育。
  有一次默写古诗,我请了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默写。该生刷刷地很快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字写得非常大,引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该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亦颇有得意之色。我马上示意同学们静下来,然后对这位同学说:“虽然你完全默对了,可是你的字实在是太难看了,而且你似乎还对自己的字很得意。”于是这位学生似乎有些不服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事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当时我能用这样的语言进行点评:“这位同学的默写全对了,但是‘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我想这位学生可能会更易接受。
  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缺点,运用“双关”的手法,含蓄委婉地表示自己的看法,那么学生自然会在思而得知的笑声中受到教育。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对教师语言就颇为重视。要让教师的语言在规范的基础上具有幽默感,方法很多。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几种方法就能使语言幽默起来,需要整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灵活运用语言。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一直是许多语言学习者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英汉句中省略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在于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  关键词: 英汉句 省略 形合 意合 差异    1.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1.1省略  省略(ellipsis)指的是语言结构中
摘 要: 本文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所实施的编目工作定额管理为例,论述编目工作定额管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实现的条件、实施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定额管理 图书编目 实现条件 实施方法 注意问题    图书编目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编目的任务是对文献资源进行整序,向读者揭示文献的信息,提供检索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院校的扩招、合并已成为办学的趋势。为了考察高
摘 要: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经典。这份真挚的爱情中,人们自然被一个痴心绝对的“傻角”——张生所感动。张生是个极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而又饱满。究竟除了这份痴情,他还有什么性格呢?这里,将要呈现一个完完整整的痴情郎。  关键词: 《西厢记》 张生 痴情郎 “小人”    自古云,“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俗语的褒贬意义自在其中。指点江山的帝王是英雄;征战沙场的将领是英雄;“文章魁首,
摘要:作为苏门重要的外围成员,李之仪对苏轼的学习诚恳而谦逊。对其才情和人格的称颂屡屡见诸笔端。但在作词上。他却是婉约一派的继承发扬者。本文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其词作内容及形式的全面分析,认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词人尊花间为宗、以婉约为高,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审美理想迥然不同。  关键词:李之仪 以花间为宗 以婉约为高    李之仪(1048-1118),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祖籍沧州无棣(今属山东)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的,应该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舞台。语文教师应注重吸引学生的眼球,合理恰当、灵活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智慧及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审美疲劳 硬手段 软手段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舞台。那么,面对学生的审美疲劳,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呢?  一、硬手
摘 要: 本文通过案例剖析托班幼儿主要的情绪表现、行为特点,分析影响他们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情感需要,阐述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家庭环境迁移法、悄悄话暗示法、随机生成教育法、游戏情境渲染法、行动语言表现法来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环境;以兼顾整体、尊重个性发展为主线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家园同步教育来培养幼儿愉快情绪,帮助托班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摘 要: 当前,高校留级不再是个别行为,这种学习失范行为对教育规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作用。本文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个高校留级生的心路历程,并探索高校产生留级生的原因,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 高校留级生 失范 叙事研究    一、引言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留级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学习失范行为,是大学生在完成其所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时表现出不合学习规范的行为,或其学习目标和实
摘 要: 文章结合职业指导具体案例的开展,把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引入高职毕业生择业指导中去,以期解决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多种问题,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匹配,帮助高职毕业生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关键词: 职业指导 特征胜任 生涯规划    一、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19岁,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身材中等,健硕有力,衣着整洁。成绩
摘 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其文学成就是杰出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影响其被不断“神化”,真实面目变得模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鲁迅《介且亭杂文末编》中的作品,还原鲁迅的人生态度,为鲁迅研究提供某种视角。  关键词: 鲁迅 《介且亭杂文末编》 人生态度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其文学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成了一个被有意无意地不断“神化”了的政治
摘 要: 本文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弱势地位入手,结合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与使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总结其在“一体化”教师与“模块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特色与成就,并就职业教育与实用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一体化” “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2005年年底召开的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