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9月,江苏省全面加入新课改。一线教师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用饱满的热情、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之中。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中政治教师依然面临着诸多困惑。比如,高考方案的不科学性、不公平性;新课改形式和内容的不成熟性;教师和学生的被动性、不适应性;等等。这种现状更迫切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效益已刻不容缓。
一、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多年,是我国历史上自孔子、朱熹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丰厚传统文化底蕴、中外教育思想精华、丰富教育实践经验,是叶圣陶教育思想形成的三大基础。
1.“教育就是培养起好习惯”的思想
叶老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合理引导和科学训练,学生的自觉模仿、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把蕴涵文化精华和内在价值的工作、学习、行为、生活方式转化为终身受用不尽的好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叶老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和开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及其过程必然要以生为本、以导为主,探究启发,循序渐进,以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教育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思想
叶老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德高为范、身正为师,身教重于言教、言教依附于身教,一辈子做教师、更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亚米契斯也说:“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总之,笔者认为叶圣陶教育思想虽产生于上个世纪,其表述方式、结构体系、理论成果等与当今时代的话语体系确有差异,却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不谋而合,具有鲜明而又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教育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树立并坚持教学效率与教育效益有机统一的全新理念
向课堂45分钟要教学效率,向教育工作要教育效益,应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政治教师的第一理念。
1.树立并强化“教学效率第一”的全新理念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教学也是这样,课堂45分钟要有效率,工夫在课外。教学“七认真、七有效”的环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核评价、组织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自学,除上课属于课内功夫,其余都属于课外工夫。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政治教师应努力做到:
①备课前,通看教材、教参(至少通看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参)。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利于构建基础知识结构体系。
②上课前,再通看一遍教案。这有利于教师静心、专心地准备课堂教学,也利于熟悉教案、有备无患,更利于重新审视、适当调整教案。
③上课时,决不讲解或布置自己没做过的题目。一般来说,教师的工作、业绩和质量最终都建立在学生能不能做、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学习、会不会学习上,否则,解题规范、解题能力训练和举一反三的迁移将无从谈起。
④课后,做好教后记、课堂实录或教学反思。可及时记录课堂里的精彩故事、即时事件或师生对话,有利于撰写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甚至论文,更利于全面、深刻、科学地反思课堂教育教学的得失,以逐步形成教师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⑤全批、部分“面批”学生的作业。好学生是“教”出来的,“批”出来的作业更是体现着学生对该阶段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业里包含着学生辛勤的劳动、对学科的兴趣、对教师的尊重。若不认真批改,将无法获取丰富的信息,也无法科学合理地修正教育教学,实质是不尊重学生及其劳动成果,恐难以维系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树立并践行“教育效益至上”的全新理念
高中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抽象性和思辨性,被称为“思维的艺术体操”。学生的情感易感染、可塑性强而又是非观念不强,知识储备不全面、视野不开阔而又求知欲强烈,生活、生命体验不深入、浅尝辄止而又日趋成人化。客观上,高中政治课不免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条性,处理不当甚至会“沦落”为空洞的说教。
“高中政治课应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政治课不能仅追求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更应努力追求课堂外的教育效益,毕竟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社会公德、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教育与引导职能,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习惯良好的现代栋梁之材”的责任。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在新课改、新课程日益推进和深化,但又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点滴积累、防微杜渐,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探索创新、形成特色,树立并践行“教学效率第一”“教育效益至上”的全新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责任编辑 袁妮)
一、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多年,是我国历史上自孔子、朱熹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丰厚传统文化底蕴、中外教育思想精华、丰富教育实践经验,是叶圣陶教育思想形成的三大基础。
1.“教育就是培养起好习惯”的思想
叶老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合理引导和科学训练,学生的自觉模仿、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把蕴涵文化精华和内在价值的工作、学习、行为、生活方式转化为终身受用不尽的好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叶老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和开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及其过程必然要以生为本、以导为主,探究启发,循序渐进,以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教育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思想
叶老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德高为范、身正为师,身教重于言教、言教依附于身教,一辈子做教师、更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亚米契斯也说:“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总之,笔者认为叶圣陶教育思想虽产生于上个世纪,其表述方式、结构体系、理论成果等与当今时代的话语体系确有差异,却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不谋而合,具有鲜明而又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教育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树立并坚持教学效率与教育效益有机统一的全新理念
向课堂45分钟要教学效率,向教育工作要教育效益,应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政治教师的第一理念。
1.树立并强化“教学效率第一”的全新理念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教学也是这样,课堂45分钟要有效率,工夫在课外。教学“七认真、七有效”的环节——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核评价、组织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自学,除上课属于课内功夫,其余都属于课外工夫。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政治教师应努力做到:
①备课前,通看教材、教参(至少通看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参)。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利于构建基础知识结构体系。
②上课前,再通看一遍教案。这有利于教师静心、专心地准备课堂教学,也利于熟悉教案、有备无患,更利于重新审视、适当调整教案。
③上课时,决不讲解或布置自己没做过的题目。一般来说,教师的工作、业绩和质量最终都建立在学生能不能做、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学习、会不会学习上,否则,解题规范、解题能力训练和举一反三的迁移将无从谈起。
④课后,做好教后记、课堂实录或教学反思。可及时记录课堂里的精彩故事、即时事件或师生对话,有利于撰写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甚至论文,更利于全面、深刻、科学地反思课堂教育教学的得失,以逐步形成教师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⑤全批、部分“面批”学生的作业。好学生是“教”出来的,“批”出来的作业更是体现着学生对该阶段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业里包含着学生辛勤的劳动、对学科的兴趣、对教师的尊重。若不认真批改,将无法获取丰富的信息,也无法科学合理地修正教育教学,实质是不尊重学生及其劳动成果,恐难以维系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树立并践行“教育效益至上”的全新理念
高中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抽象性和思辨性,被称为“思维的艺术体操”。学生的情感易感染、可塑性强而又是非观念不强,知识储备不全面、视野不开阔而又求知欲强烈,生活、生命体验不深入、浅尝辄止而又日趋成人化。客观上,高中政治课不免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条性,处理不当甚至会“沦落”为空洞的说教。
“高中政治课应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政治课不能仅追求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更应努力追求课堂外的教育效益,毕竟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社会公德、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教育与引导职能,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习惯良好的现代栋梁之材”的责任。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在新课改、新课程日益推进和深化,但又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点滴积累、防微杜渐,全面继承和发扬叶圣陶教育思想,探索创新、形成特色,树立并践行“教学效率第一”“教育效益至上”的全新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