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网络的发展使其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地位越发重要,网络以其特有的交互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满足了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体育类院校中的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大多没有专业训练的经历,但也受到体育运动的熏陶和影响。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北京体育大学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对网络使用的整体偏好情况,以期对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培养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非体育类专业 网络使用偏好 年级差异
一、前言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双向的互动性,受众自身也成为了传播者,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目前,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生活内容[1]。体育类院校的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大部分没有专业训练的经历,也不像体育生那样更加有自信、善于交往[2],但是体育背景和运动氛围使其在校的学习成长经验与普通类大学生有较大差异。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就能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手段策略,对于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非体育类专业四个年级的本科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采用分组抽样法,对7个非体育类专业学生,按年级划分成28组,每组随机抽取10人,共发放2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为94.6%。
2.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 13.0和Excel 2007对问卷进行分析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网络使用内容情况
按照浏览新闻、学习知识、网游娱乐、休闲网购四个因素,将28个组按照四个年级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各年级学生网络使用内容情况一览表(单位:人次)
年级 浏览新闻 学习知识 网游娱乐 休闲购物
大一 178 189 224 236
大二 199 225 239 235
大三 189 248 252 220
大四 221 204 213 192
总计 787 866 928 883
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对网游娱乐内容的使用程度较高,其次是休闲购物和学习知识,而浏览新闻则相对较少。这与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有关,“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在生活中会努力寻找恰当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3]
大一、大二学生主要偏重于网游娱乐和休闲购物,浏览新闻和学习知识较少,但大二浏览新闻和学习知识的比重相对较大;大三学生学习知识和网游娱乐使用程度较高,浏览新闻和休闲购物人数较少;大四血神四个指标相对平均,浏览新闻的比列相对较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本身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大一、大二更偏向于娱乐休闲,而对新闻和学习关注较少;升入高年级后,由于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需要加强学习,因此在学习上会有所关注,其他方面会减少;大四各方面压力较大,学生就业需要更加关注新闻和招聘信息。这同样也说明了在网络中人们也会很据自己的需求而选择相应的内容,传统的培养理论已不适合网络。
(二)网络涉及程度情况
根据施拉姆大众传播理论,每个人在大众传播中都扮演“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的角色[4]。在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模式。研究调查汇总了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在这三个方面的使用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各年级学生网络涉及程度况一览表(单位:人次)
年级 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 发布信息
大一 265 131 242
大二 265 145 196
大三 262 144 184
大四 253 178 221
总计 1045 588 843
大学生使用网络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收集他们需要的信息,其次则是发布相关信息,而分析信息则较少。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大部分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就是想了解他们期望知道的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并没有过多关注;大部分学生注重获得信息而缺少发布信息的热情。
四个年级在收集信息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分析和发布信息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四学生分析信息的行为较多,大一、大四学生发布信息的行为相较于其他两个年级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大四学生就业原因,需要经常查询网上招聘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甄别选取有需要的真实的信息,而且大四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实程度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接收到某些信息后会主动分析信息的可信程度,因此在分析信息的行为涉及程度更高。大一学生出于自身对大学生活的深入认识,也更乐于与其他人分享消息和信息,而且社交网络、自媒体平台在低年级学生中更为普及,因此大一发布信息的行为涉及程度也较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事件的态度更为谨慎,在信息发不上也呈现出收缩状态;大四年级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本身就有信息发布层面的需求,因此他们在发布信息的行为涉及程度也较高。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体育类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在网络使用内容和网络涉及程度上存在差异。在内容上,游戏娱乐是所有学生使用网络的第一需求,而浏览新闻则需求较弱;低年级学生对于游戏娱乐和休闲购物的使用频率较高,高年级学生由于就业需要在浏览新闻和学习知识上的使用频率较高。在网络涉及程度上,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收集信息,在分析和发布信息上涉及程度较低;大一和大四年级学生在发布信息上相对活跃,大四学生分析信息能力较强。
参考文献:
[1] 尹利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209-210.
[2] 丹娟,杨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2):25-28.
[3] 岳希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摘 要 网络的发展使其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地位越发重要,网络以其特有的交互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满足了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体育类院校中的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大多没有专业训练的经历,但也受到体育运动的熏陶和影响。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北京体育大学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对网络使用的整体偏好情况,以期对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培养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非体育类专业 网络使用偏好 年级差异
一、前言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双向的互动性,受众自身也成为了传播者,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目前,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了很重要的生活内容[1]。体育类院校的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大部分没有专业训练的经历,也不像体育生那样更加有自信、善于交往[2],但是体育背景和运动氛围使其在校的学习成长经验与普通类大学生有较大差异。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就能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手段策略,对于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非体育类专业四个年级的本科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采用分组抽样法,对7个非体育类专业学生,按年级划分成28组,每组随机抽取10人,共发放2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为94.6%。
2.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 13.0和Excel 2007对问卷进行分析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网络使用内容情况
按照浏览新闻、学习知识、网游娱乐、休闲网购四个因素,将28个组按照四个年级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各年级学生网络使用内容情况一览表(单位:人次)
年级 浏览新闻 学习知识 网游娱乐 休闲购物
大一 178 189 224 236
大二 199 225 239 235
大三 189 248 252 220
大四 221 204 213 192
总计 787 866 928 883
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对网游娱乐内容的使用程度较高,其次是休闲购物和学习知识,而浏览新闻则相对较少。这与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有关,“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在生活中会努力寻找恰当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3]
大一、大二学生主要偏重于网游娱乐和休闲购物,浏览新闻和学习知识较少,但大二浏览新闻和学习知识的比重相对较大;大三学生学习知识和网游娱乐使用程度较高,浏览新闻和休闲购物人数较少;大四血神四个指标相对平均,浏览新闻的比列相对较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本身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大一、大二更偏向于娱乐休闲,而对新闻和学习关注较少;升入高年级后,由于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需要加强学习,因此在学习上会有所关注,其他方面会减少;大四各方面压力较大,学生就业需要更加关注新闻和招聘信息。这同样也说明了在网络中人们也会很据自己的需求而选择相应的内容,传统的培养理论已不适合网络。
(二)网络涉及程度情况
根据施拉姆大众传播理论,每个人在大众传播中都扮演“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的角色[4]。在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中,与之相对应的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模式。研究调查汇总了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在这三个方面的使用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各年级学生网络涉及程度况一览表(单位:人次)
年级 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 发布信息
大一 265 131 242
大二 265 145 196
大三 262 144 184
大四 253 178 221
总计 1045 588 843
大学生使用网络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收集他们需要的信息,其次则是发布相关信息,而分析信息则较少。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大部分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就是想了解他们期望知道的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并没有过多关注;大部分学生注重获得信息而缺少发布信息的热情。
四个年级在收集信息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分析和发布信息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四学生分析信息的行为较多,大一、大四学生发布信息的行为相较于其他两个年级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大四学生就业原因,需要经常查询网上招聘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甄别选取有需要的真实的信息,而且大四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实程度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接收到某些信息后会主动分析信息的可信程度,因此在分析信息的行为涉及程度更高。大一学生出于自身对大学生活的深入认识,也更乐于与其他人分享消息和信息,而且社交网络、自媒体平台在低年级学生中更为普及,因此大一发布信息的行为涉及程度也较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事件的态度更为谨慎,在信息发不上也呈现出收缩状态;大四年级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本身就有信息发布层面的需求,因此他们在发布信息的行为涉及程度也较高。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体育类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在网络使用内容和网络涉及程度上存在差异。在内容上,游戏娱乐是所有学生使用网络的第一需求,而浏览新闻则需求较弱;低年级学生对于游戏娱乐和休闲购物的使用频率较高,高年级学生由于就业需要在浏览新闻和学习知识上的使用频率较高。在网络涉及程度上,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收集信息,在分析和发布信息上涉及程度较低;大一和大四年级学生在发布信息上相对活跃,大四学生分析信息能力较强。
参考文献:
[1] 尹利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209-210.
[2] 丹娟,杨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2):25-28.
[3] 岳希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