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的文件,劳动教育的概念走出了历史的尘埃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中职语文学科更多地承载了帮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任务。本文旨在寻求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助力提升中职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文学起源于劳动”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深挖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以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的劳动过程,说写结合让学生感受劳动价值。明理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教育的基石,说写是习得的要领。劳动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为师者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中职语文;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2019年,“大力加强劳动教育”被列为教育部的工作要点。202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的概念走出了历史的尘埃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中职语文学科更多地承载了帮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任务。本文旨在寻求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提升中职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落实语文学科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的途径呈现出来,为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语文和劳动的密切关系,增强劳动意识
  文学起源于劳动。从原始的劳动号到《诗经》的产生和发展,《诗经》展示了周代时期的社会劳动生活,真实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由兴至衰的历史面貌。《悯农》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烈日下坚持田里劳作的同情和赞赏,饱含着对劳动者的尊重。辛棄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写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这说明农村中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可推知成年人的辛苦勤奋。
  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而教师应有充分的劳动教育意识,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
  二、深挖教材,找到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强化劳动观念
  教师细读教材,做到教材内容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选择好渗透点和结合点,最大化地挖掘语文课中的显性和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正面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
  显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材中直接歌颂劳动人民品质等文章。如老舍的《我的母亲》,讲述了老舍从小跟随着寡母参与劳动对他终生的影响,可以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也可以从他的姑母这个反面例子,向学生说明不参与甚至鄙视劳动的危害性。而在学习《金大力》这篇文章时,领会金大力的人格魅力,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的重要性。
  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灵活地使用教学内容观照到劳动教育的观念。如,法国莫泊桑的《项链》,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之妻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阶层的生活现状。再如在进行《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的文句向学生介绍古代工匠使用“墨斗”测量工作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激发动手劳动的兴趣。
  文章都是有情物。鲁迅说:“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极精彩处,而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经验了类似的事,这才了然起来。”相似的生活感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教育实践,引导深层理解语文内涵,体验劳动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教育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累积,都离不开劳动实践。
  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结合学校倡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借助教育实践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如五一劳动节的大扫除活动,发现“劳动能手”,并总结出经验:拖地的顺序决定地板的干净程度;有学生擦玻璃很细致,精益求精;抹布洗得十分干净,并叠成四方块;教室后的拖把、扫把和垃圾桶放置带标语的定位。引导学生写劳动教育宣传语,别致的宣传语上墙上横幅,学生既有体验劳动过程,又可以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又如2020年2月,口罩生产企业复工人手不足,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有意愿的师生迅速组成“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主动请缨到当地口罩生产企业帮工,这已上南方 报道,让学生们看到劳动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体验到劳动价值。
  四、说写结合,搜集和思索劳动的素材,感受劳动价值
  相比于普教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多地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还参加各类演讲、征文或职业规划的比赛,而这些比赛的指导老师大多是语文老师,这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契机。
  教师设置让学生进行3分钟的课前言说展示,教师挑选一些有关劳动的素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铁杵磨成针》《卖油翁》《朱子家训》……这些素材既熟悉又陌生,又很有说明力。而听完言说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听完的感受,学生们在讲和听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可选择的话题,如“劳动和体育锻炼是否影响学习”“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关系”,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适当的劳动锻炼能帮助我们减压,缓解疲劳,调整情绪。也学生明白劳动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二者并重。
  “我手写我心”,与真事抒真情。我们引导学生写己心,抒本真,得回归生活回归劳动,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劳作中体会真情。中职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把参与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在实践中对劳动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二度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是有质量的生命的底色,也是修炼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于处在身心发展时期的中职生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还能够增强自身生活独立的意识。劳动技能有高低,中职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工巧匠,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的发展。
  劳动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明理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教育的基石,说写是习得的要领。靶向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为师者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陆文忠.浅议劳动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J].内蒙古教育,2020(3).
  [2]金丹,崔绍怀.语文教学:劳动知情教育的实施途径[J].文学教育,2020(10):76-77.
  [3]吴旭东.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困局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59):47-48.
  [4]童蕊.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J].进展(科学视界),2020(6):112-113.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是学生个人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团结精神与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后续共同学习。让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人对知识的了解,而不是仅仅侧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
【摘要】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身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思想在每一个幼儿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那么,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教师应如何运用绘本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呢?本文将以爱国主义情感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导向,以绘本为载体,从具体的教育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绘本;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在悠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必须进行聚焦教学,抓住焦点的基本问题,理清层次,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地研究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课堂效益;真情体验;技能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但有的教师对
【摘要】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当中落实本真教育理念,认真分析和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实现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落实本真教育理念,以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本真教育理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本真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
【摘要】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小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小學古诗词教学的探索策略。  【关键词】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意象;意境  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品德塑形、思维塑造、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媒介。课改以来,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课改的瓶颈问题,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无法统一,使古诗词教学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况。本文拟从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最佳时机。在小学课程的设置中,除了知识文化的教育,还应加入必要的德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学习习惯。作为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兼具责任与义务,在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时,应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他们的成长有个好的起点。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民生大事,也是关乎学生一生的事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为适应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跟上时代的潮流,需要我们不断融入新的理念。本文立足于高中美术教学,分析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學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鉴赏的定义为:运用感知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
【摘要】分析观察当前一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况可以发现,课堂氛围普遍沉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兴趣平平,无法收获理想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手段实效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成为众多初中物理教师研究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导入科学教学情境,可有效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行知识探究,还可有效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背
【摘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引下,我国学前教育大力开展了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本文以一所市公安幼儿园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实践中探究在《指南》背景下结合公安本地资源、教师、幼儿共同建设具有公安特色园本安全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提供了开展安全教育形式、方案的借鉴参考,丰富了安全课程的资源,总结构建系统园本安全课程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摘要】数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是实行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对全班学生实行管理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但这样“管理”与“被管理”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于当今社会,这种管理模式对师生相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为了我国青少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模式亟需改变。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交友、管理等能力上的差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