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延续,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知识技能的统筹概括过程。良好系统的复习是巩固学习的保证,是考出理想成绩的基础。初三物理的复习面临“时间紧、内容多”的客观压力,同时因为知识点较多、分布较广等因素,组织难以实施,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做好这一阶段的复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在复习中的一些措施和思考。
  一、梳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任何知识体系都有其内部联系,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沟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微小的单元,采取一口一口“吃掉”的分段教学。结果造成学生头脑中知识杂乱堆积,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总复习时要按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织教材。在总复习的整体安排上,宜先以章为单元搞“小综合”式复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知识的小系统,然后依基本规律或基本理论搞跨章节的“大综合”式复习。由于复习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应不断地使学生吸收新的信息,改换新的思维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实现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简單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可沿着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条线索,按着知识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脉络,以求达到知识归类系统化,知识联系网络化。并在此基础上搞清概念、规律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知识“结网”、写出主线明确、思路流畅、安排巧妙、横向跨度大、纵向联系深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二、重新整合教材
  复习要以教材为本,但绝不是常规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现行物理教材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形式编写,重视实验探究方法的学习,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虽没有像老教材那样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却符合学生的认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应当找准切入点,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下功夫,对所学内容作一次大盘点,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归纳、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可以找一条主线,如从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实验等角度将知识串接起来进行复习;也可以按照常规将内容分为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进行复习。总之,法无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哪种方法最有效,哪种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这对教师的要求高了一些,要能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三、切实纠错解惑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四、关注实验探究
  在课堂上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经过观察,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验由于教师进行了新的设计,大都调换了视角,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复习浮力一章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小铁钉,10cm3的木块、铝块、铜(或铁)块各一,一块牙膏皮,一杯酒精,一杯水和一根细线。演示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是不是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浮力越大?(2)轻的物体受到浮力是不是比重的大?(3)是不是密度小的物体一定漂浮,密度大的物体一定下沉?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主要有:①用细线系住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液体后观察示数变化。②小铁钉和木块分别放入水中,重的木块漂浮,轻的铁钉下沉。③把木块、铜块、铝块、牙膏皮分别放入水中,提问,是不是密度小的物体一定漂浮?你能不能测出它们所受浮力各是多少?给学生一段时间考虑和计算后,他们得出物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小时才能漂浮,铝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木块所受浮力最小;牙膏皮受到的浮力无法计算,之后再提问能不能使牙膏皮浮起来,如果有的学生回答正确,展示一下,再问为什么能漂浮?再把铝块和铜块放入酒精中,让学生计算它们所受浮力并回答和水中所受浮力是否相同?为什么?回答正确后用弹簧测力计检验计算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实验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注重方法指导
  从平时的测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而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发现失误,就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纠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纠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部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以上是我在物理复习中的一点看法和认识,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与总结。
其他文献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新目标,我结合当地乡土资源优势,在教学活动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我校地处黄土高原的腹地——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乡土地理资源有两大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起到智力因素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作探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
摘 要: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以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为己任,积极投身到物理课程改革中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
摘 要: 培养和保持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新課改理念,从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物理学习生活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兴趣活动、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和突破难点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着力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对教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医基本证候与肾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为DN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1
目的筛选水蛭提取液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RF/6A)细胞生长抑制的最佳浓度。方法1.RF/6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细胞爬片,用SABC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进行细胞鉴定。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终浓度分别为128mg/ml、64mg/ml、32mg/ml、16mg/ml、8mg/ml、0mg/ml的水蛭提取液,分别作用于生长良好的RF/6A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的职责。我就如何利用新教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由于长期受“应该教育”的影响,中学化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伦理”,剥离“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全日制普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老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