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成问题为主线 提升探究教学有效性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生成问题为主线组织“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课的教学,解决了探究教学表面化的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成问题;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8-0022-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认知过程总是以问题为主线,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形成更深的认知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不足,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合作探究停留在表面,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质疑问难,课堂知识无法深化。笔者以生成问题为主线组织“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一课的教学,可以有效解决探究教学表面化的问题,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深化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 创设问题情境,定位生成问题起点
  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创设教师、学生、文本、媒体和其他资源支撑的和谐问题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畅所欲言、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有助于深化理解问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误区和认知缺陷,生成更多的问题。教学片段如下:
  师:演示实验1。如图1所示,把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中,控制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控制磁场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安培力的方向变化。
  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安培力F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如何判断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方向?
  生1:影响安培力方向的因素为电流和磁场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可以判断。
  左手定则的内容: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且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生2:磁感线必须垂直穿入手心吗?
  生3:电流I的方向和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是什么关系?
  生4:安培力F的方向与电流I的方向和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一定垂直吗?
  师:演示实验2。如图2所示,把通电直导线平行于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观察实验现象,结合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入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结论,你能求出电流为I,长度为L的通电直导线与磁感应强度B的夹角为θ(0<θ<90 °)时,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吗?
  生1:沿电流的方向和垂直于电流的方向分解磁感应强度B,平行于电流方向不受力,垂直于电流方向受力为F=BILsinθ。
  生2:另外还有一种方法,通过分解电流I也可以推出F=BILsinθ。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师的经验预先设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也可以说“教师带着问题走向了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发现、重视解决问题中生成的问题,花大量时间探索 “预设的、静态的、封闭的、不是学生需要的问题”,由于缺乏针对性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成为“沉默的羔羊”,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2 生成问题再设计,创设生成问题探究点
  生成问题和个别疑难问题是课堂探究的主题。生成的问题是比较繁杂的,有些问题偏离本节课的主题或者超出现在的学习范围,要求教师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甄别,根据生成的问题的存在价值进行取舍。同时,要求教师针对生成的问题重新进行梳理、整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宜度、层次性对问题进行再设计,让生成的问题成为课堂探究的主线。问题再设计如下:
  师:电流I的方向和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相互垂直时,安培力F的方向如图3所示,你能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吗?在B和I确定的平面内改变B和I夹角为60 °,安培力的方向变化吗?
  师:已知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和平行时所受安培力的结论,你能根据矢量等效性推导“电流为I,长度为L的通电直导线与磁感应强度B的夹角为θ(0<θ<90 °)时,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吗 ?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有价值且能体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有两类:一类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偏弱,不能很好地建立三维空间关系,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方向的问题需要再设计;一类由于实验过程中安培力很弱,不易用实验直接测量,只能进行理论推导,而学生对矢量等效性理解不够,理论推导一般情况下安培力公式的问题需要再设计。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二次融合,设计更有层次和有梯度的新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合议再探生成问题,实现认知体验高点
  二次生成的新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是层次性强,铺路搭桥,思维的障碍较少;三是针对性强,问题针对难点,不再是面面俱到,学生在价值高的问题上花大量时间深入思考,质疑问难,思维碰撞,有助于深层的认知体验,实现知识的深化。教学片段如下:
  师:通电直导线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成θ(0<θ<90 °)时,如何确定安培力F的方向?
  生1:要确定安培力的方向,先确定磁感应强度B和电流I所在的平面S,然后运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F垂直于平面S,从而确定F的方向。
  生2:安培力F垂直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和电流I的方向,磁感应强度B和电流I的方向可以不垂直。
  师:把电流I沿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垂直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分解,能否推导出F=BILsinθ?为什么?
  生:可以推导出F=BILsinθ,但是分解方法不正确,原因是电流是标量,分解没有意义。
  生成问题的探究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获得深层的认知体验,实现知识的深化理解。教师要发挥导学作用,依据生成问题实施课堂调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交流展示、质疑纠错,在思维碰撞中实现深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4 教学建议
  4.1 重视氛围营造,促进问题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1]问题生成需要民主、和谐的氛围,需要创设学习兴趣点,不断激发学生的智慧;需要积极搭建平台,预留个性张扬的空间;需要不断的肯定和适时的激励,给予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尝试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暴露自己的“问题”,教师“对症下药”,准确定位生成问题起点。深度融合的问题是课堂探索的主线、知识深化理解的载体,是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前提。生成问题落在“最近发展区”之中,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互助,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2 做好导学,实现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以生成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时,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课堂教学的导演,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质疑,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但教学是多边互动的活动,学生是多边活动的主体,学生不敢、不愿或不善提问,思考问题的方向偏差,学生表达能力弱等问题,都会 “意外”占用一些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经验对课堂进行预设,巧设情境,因势利导,收放有度,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8—39.
  [2]程柱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1):58—60.
  (栏目编辑 刘 荣)
其他文献
以前,在阅读课外书时,总想向前再跨一步,成为一名小作家。可我总觉得这一步难以逾越。那个时候,我觉得成为一名小作家的目标离我是那么遥远,我望不到路的尽头,只能看着天际呆呆地发愣。我不敢跨出这一步,我真的害怕一切到头来都是空梦一场。  然而,张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我写的一篇名为“美丽七夕”的作文。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是这次作文练笔中写得最好的一篇!”啊,老师在表扬我嗎?原来
40年间,千千万万妇女姐妹的个人命运、中国妇女事业的进步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光辉时代同步。  1978年底,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带来了中国社会崭新的思维模式。人们的激情,刹那间爆发。改革开放,为新中国注入了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思想意识,带来了人们精神面貌的大变革。  有人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女人更漂亮了,中国女人更洒脱了——烫发、披肩发、马尾发,焗油加染色,呈现出随心所
摘 要:新课改要求,必须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们传授科学知识,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科学新课标强调要把科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不可以让学生只学会书本的知识,而不会应用到生活中去,课堂应该是连接书本和生活的桥梁,而不是隔绝生活的孤岛。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科学课的流程,不要在讲授的时候让科学脱离现实,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探究材料的生活化,研究的生活化,作业的生活化
摘 要:在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的指引下,优化小组建设,通过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会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课堂信息源的垄断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
我家的客厅里有一束梅,散发迷人的香味。  迷花陶醉之际,一种黯然从缝隙中展露出来——那是片枯叶。它萎缩着干骸般的身体,轻轻抱住和它一样的泥土色的枝干。冬天的寒风,让它瑟瑟发抖,但它固执地抱住枝干,哪怕只能抱住一小部分。  面前的梅花,依旧香得那么醉人,我却在她的身后,隐约看到了叶的影子。我轻轻拨弄叶子,又依稀看到了那么一个微驼老人的身影,这个老人便是我的外婆。记得老屋门前,外婆种满了果树。她总爱摘
摘要;现如今大学生人数逐年在增多,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大,获得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无疑可以增大大学生就业的优势,CET-4证书就是其中的一种。从本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中,运用决策树C4。5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发现学生高考成绩、性别、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英语老师的关系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之间潜在的关系。运用WEKA数据挖掘软件,可以很清晰直观的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出影响英语四级考试
摘要:在我们身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很多人因为安全意识淡薄,出现了这种或者那种的意外,给自己或者其他人带来伤害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扭转的危害,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很多事情并不是不可预防的,至少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其造成的危害。本调查以兰州高校为例,通过询问走访、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研究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的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为出发点提出发
摘要: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群体中,大学生群体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这种情况,该文以温州大学生为例开展了大学生移动电子商务消费行为调查工作,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移动端网购消费情况。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大学生消费行为;移动端网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3-0283-02  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了大学生
摘要:为了整合现有学校课堂监控视频、评价体系和微课慕课等软硬件等资源,利用无线网络和云桌面等技术,实现课堂的融合和互动,推动智慧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设计和开发了大学课堂视频资源的融合和互动系统。  关键词:课堂教学;融合;互动;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6-0204-0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深度学习下的移动学习课程设计越来越受到在线移动教育者的青睐。该研究将深度学习理论作为设计移动学习课程的指导框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以《学做数字故事》课程为例进行深度学习下的移动学习课程设计,目的是在移动教学实践中,试图开发出能够培养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能力对知识进行理解、构建并运用的能力的移动学习课程;培养与提升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