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世界的奥妙,探求新发现、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呢?我认为要着重研究和解决好六个环节。
一、提高教师创新的能力
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掌握具有创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只有老师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才能创设崭新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崭新的思维方式,确保数学教学创新取得实效。
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经常举一些实际例子,通过相关的实际例子来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并积极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促成成就动机的产生。例如,在讲解“圆的定义”一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行车车轮能否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呢?”学生回答:“不能,它们都无法转动。”“那么,能做成这种形状吗?”(教师画了一个椭圆),学生(大笑):“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了。”同学们通过讨论,终于得到了答案:“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通过设问,激发了学生创造思考的乐趣,也为新知的引入和进一步探讨作了铺垫。
三、营造课堂创新的氛围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实现由“教”向“学”过渡,最终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数学教育模式,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方程一节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请学生想一个数(不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以5,然后把运算的得数报给老师,老师即可猜出学生所想的数是几。第一位学生报的得数是3,老师就答你想的数是16;第二位学生报的得数是0,老师就答你想的数是10。于是,学生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这个数算出来的,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再设这个数为x,列出方程x/2-5=3,x/2-5=0……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要学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心中充满了愉悦感、兴奋感。
四、强化技能创新的养成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如在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后,提出问题:当k是什么实数时,方程(k+1)x2+x-2=0的两个根同号?同学们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两根之积c/a>0,即-2/k+1>0,解得k<-1。教师问:“能说当k<1时,方程的两根同号吗?”学生对自己的结果很自信。教师提醒:请同学们把k=-2(满足k<-1)代入方程检验。学生发现判别式△<0,方程无实数根,他们恍然大悟,急呼忘了考虑判别式。这样通过多次布置疑阵,诱发学生“上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他们自己在从疑阵中走出的同时,也总结出考虑问题要周密的教训,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开拓教学创新的视野
教学中,若能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巧妙安排,对数学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就能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圆的轴对称时,利用CAI课件教学软件的直观演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再现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六、着力创新情感的开发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418000湖南省怀化市实验学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提高教师创新的能力
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掌握具有创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只有老师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才能创设崭新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崭新的思维方式,确保数学教学创新取得实效。
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经常举一些实际例子,通过相关的实际例子来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并积极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促成成就动机的产生。例如,在讲解“圆的定义”一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行车车轮能否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呢?”学生回答:“不能,它们都无法转动。”“那么,能做成这种形状吗?”(教师画了一个椭圆),学生(大笑):“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了。”同学们通过讨论,终于得到了答案:“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通过设问,激发了学生创造思考的乐趣,也为新知的引入和进一步探讨作了铺垫。
三、营造课堂创新的氛围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实现由“教”向“学”过渡,最终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数学教育模式,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方程一节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请学生想一个数(不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以5,然后把运算的得数报给老师,老师即可猜出学生所想的数是几。第一位学生报的得数是3,老师就答你想的数是16;第二位学生报的得数是0,老师就答你想的数是10。于是,学生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把这个数算出来的,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再设这个数为x,列出方程x/2-5=3,x/2-5=0……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要学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心中充满了愉悦感、兴奋感。
四、强化技能创新的养成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如在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后,提出问题:当k是什么实数时,方程(k+1)x2+x-2=0的两个根同号?同学们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两根之积c/a>0,即-2/k+1>0,解得k<-1。教师问:“能说当k<1时,方程的两根同号吗?”学生对自己的结果很自信。教师提醒:请同学们把k=-2(满足k<-1)代入方程检验。学生发现判别式△<0,方程无实数根,他们恍然大悟,急呼忘了考虑判别式。这样通过多次布置疑阵,诱发学生“上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顿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他们自己在从疑阵中走出的同时,也总结出考虑问题要周密的教训,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开拓教学创新的视野
教学中,若能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巧妙安排,对数学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就能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圆的轴对称时,利用CAI课件教学软件的直观演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再现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六、着力创新情感的开发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418000湖南省怀化市实验学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