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捉影子》一课是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给小动物添加影子,让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片处理方法,并创作出一幅小动物“捉影子”游戏的趣味电脑画。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会用工具箱里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会用编辑菜单对图形进行复制、粘贴与移动等,能按默认路径保存文件,能找到并打开已知存放路径的文件。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教材设置的任务。但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取童材、谈童话、显童趣”展开,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课堂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等操作;初步掌握画图中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操作;提高利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小动物添加影子,学习图形的“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片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发现问题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习图形的复制、粘贴和移动等操作;学习图形的“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形处理方法。
难点:对影子的拉伸与扭曲。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大屏幕上出示一幅月光下许多小动物的影子的画面。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如图1)。你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生:鳄鱼、小兔、小猴、乌龟……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看影子。
师:真聪明!除了这些小动物外,还有些小动物到我们教室里来了。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如图2)。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影子猜动物,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为后面给小动物添加影子埋下伏笔。
师:这些小动物来自动物王国。有一天,它们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捉影子”游戏,可羡慕了!可是它们没有影子,没办法玩“捉影子”游戏。小动物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想请大家来帮个忙。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幅小动物玩“捉影子”的画,看谁能让小动物们玩得最开心。
设计意图: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提出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完成任务
师:小动物们很淘气,现在它们都躲起来了。快来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老师是怎样把它们找到的。
师(边演示边讲解):打开画图,单击“文件”菜单,打开D盘中“动物王国”的文件,就可以找到它们了。
设计意图:用童趣的语言,将学习任务隐含在故事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师:同学们,你喜欢哪一个动物呢?
生:小猫。
师:你能想办法把小猫移动到一个新的画图文件中吗?
学生操作。
师:真能干。对了,要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把选择的小动物移动到新的画图文件中。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原来所学操作技能的知识迁移。教师通过一个求救问题,诱发学生将头脑中已有的技能在新的环境中应用。
师:瞧,小猫没有影子,它多苦恼啊!别着急,我们能不能帮它做个影子呢?
设计意图:在故事中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故事中完成任务,激起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教师讲解给动物做出影子的步骤。
师:首先,我们可以复制、粘贴出一个新的小动物。影子的颜色一般是黑色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将复制出的小猫涂成黑色?
学生回答。教师操作(用“颜色填充工具”将复制出的小动物涂成黑色)。
师:影子通常是倒着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猫的影子倒过来呢?
学生操作(单击“图像”中“翻转/旋转”选项,选择“垂直翻转”)。
师:大家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不过,小猫的影子看上去还是不怎么像。小猫也不满意。我们怎样使它的影子看起来更真实呢?老师有一个法宝,保证让小猫高兴!那就是用“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选项对“影子”进行调整。
教师示范对“拉伸/扭曲”对话框中“拉伸”选项的水平和垂直参数进行调整,让学生观察数值变化时,小猫图形的变化。
师(总结):经过刚才对小猫图形的拉伸处理,我们可以知道图形的拉伸就是对一个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
师:影子通常是斜着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小猫的图形进行扭曲,请大家接着观察,“拉伸/扭曲”对话框中“扭曲”选项的水平和垂直数值有什么作用。
教师调整水平和垂直扭曲参数,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猫图片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输入的数值越大,图形拉得越长、倾斜越大。请同学们注意使用“-”(减号)时图形扭曲的方向。一会儿大家自己去试一试吧!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在“拉伸”中水平输入95,垂直输入80;“扭曲”中水平输入45,垂直没有变化,处理后的图形效果就像小猫的影子了。
瞧!有了自己的影子,小猫多高兴啊!可以玩“捉影子”的游戏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对小猫图形进行多次不同处理的操作并将处理后的图形效果让学生对比观察,通俗解释了“%”、“角度”等概念,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化难为易,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拉伸与扭曲”处理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学会处理图形达到所需效果的方法,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领悟和掌握。
3.作品创作施展个性
师:可是其他的小动物们还没有影子呢。赶快行动起来,帮它们也做出自己的影子吧!
学生开始操作。
师:请同学们首先把淘气的小动物找到。记住,它们都躲在D盘中的“动物王国”文件中。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移到一个新的画图文件中做影子,再把它们集合在一起,让小动物们开心地玩“捉影子”游戏。特别提醒大家,小动物们的影子应该朝向同一边(为什么?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边巡视边讲解,一是提醒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二是给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一次机会;三是防止学生添加小动物影子时出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
师:小动物的影子做好后,请大家给画面添加背景。如天空的白云、地面的小草、可爱的太阳等等。在添加太阳时,一定要注意影子应该在太阳的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个性的图画。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时只顾画面的构图,没有注意添画太阳时应该与小动物的影子方向相反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边巡视边提醒。
4.点评作品体验成功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幅“捉影子”的画完成了。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师(用广播展示并点评作品):看,这位同学的影子做得多逼真!太阳画得多可爱!小动物们在她的笔下玩得多开心!(如图3)大家鼓掌表示鼓励。
……
设计意图:通过点评作品,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并用恰当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在画图教学单元的学习初期兴趣浓厚、敢于操作。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由于没有较扎实的美术绘画技巧与计算机操作技能,创作不出优秀的绘画作品,大部分学生渐渐失去对电脑绘画的兴趣,注意力转移。怎么办呢?
以兴趣引路,选择有童趣的教学素材,将画图各类工具的使用和绘画过程趣味化,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中自由想象、主动操作,从而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
1.取童材,创设教学情景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1)作品素材。卡通画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本节课以儿童喜欢的小动物为故事主角,精心挑选了7个可爱的小动物卡通图形,并将它们集中在一个画图文件中,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2)情景素材。教师将整个教学任务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动物捉影子”,将学习任务隐藏在故事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3)示范素材。形象生动的示范作品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完成小动物的影子后,教师出示小动物捉影子的示范作品,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很自然地就联想到添加太阳、云朵、河流等景物来丰富画面,创作了一幅幅富有个性的趣味电脑画。
2.谈童话,贯穿教学环节
形象化的语言让人容易理解,更容易体会。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让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探究,从而完成任务。
(1)用童趣语言引出专业语言。如教学中,将文件存放的位置和“文件打开”的操作与“小动物们也很淘气,它们都躲起来了,快来把它们找出来吧”联系了起来,吸引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
(2)用儿童语言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我用“我们怎样使小猫的影子看起来更真实呢”的提问,提出对图形进行拉伸与扭曲的教学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教师接下来所说的“法宝”,从而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3)用激励语言点评作品。“人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的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增强儿童的信心。教学中,我用“你真棒!小动物的影子添加得很逼真”、“你的操作真熟练,真不愧是班上的电脑高手”等鼓励的话语唤起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3.显童趣,提升课堂
“把做好影子的小动物放在一起,让他们开心地玩捉影子游戏”一句趣味的话语,激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围绕主题大胆想象,创作中有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小动物并添加了影子;有的添加了小房子、马路、小草……学生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电脑绘画作品,不仅个性得到了发展,还深切感受到了电脑课的魅力。
通过以上活动,原本抽象、生硬的技能操作变得生动和有趣。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学生迅速掌握了图片处理技术,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会用工具箱里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会用编辑菜单对图形进行复制、粘贴与移动等,能按默认路径保存文件,能找到并打开已知存放路径的文件。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教材设置的任务。但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取童材、谈童话、显童趣”展开,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课堂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等操作;初步掌握画图中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操作;提高利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小动物添加影子,学习图形的“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片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发现问题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习图形的复制、粘贴和移动等操作;学习图形的“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形处理方法。

难点:对影子的拉伸与扭曲。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大屏幕上出示一幅月光下许多小动物的影子的画面。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如图1)。你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生:鳄鱼、小兔、小猴、乌龟……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看影子。
师:真聪明!除了这些小动物外,还有些小动物到我们教室里来了。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如图2)。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影子猜动物,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为后面给小动物添加影子埋下伏笔。
师:这些小动物来自动物王国。有一天,它们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捉影子”游戏,可羡慕了!可是它们没有影子,没办法玩“捉影子”游戏。小动物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想请大家来帮个忙。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幅小动物玩“捉影子”的画,看谁能让小动物们玩得最开心。
设计意图: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提出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完成任务
师:小动物们很淘气,现在它们都躲起来了。快来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老师是怎样把它们找到的。
师(边演示边讲解):打开画图,单击“文件”菜单,打开D盘中“动物王国”的文件,就可以找到它们了。
设计意图:用童趣的语言,将学习任务隐含在故事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师:同学们,你喜欢哪一个动物呢?
生:小猫。
师:你能想办法把小猫移动到一个新的画图文件中吗?
学生操作。
师:真能干。对了,要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把选择的小动物移动到新的画图文件中。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原来所学操作技能的知识迁移。教师通过一个求救问题,诱发学生将头脑中已有的技能在新的环境中应用。
师:瞧,小猫没有影子,它多苦恼啊!别着急,我们能不能帮它做个影子呢?
设计意图:在故事中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故事中完成任务,激起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教师讲解给动物做出影子的步骤。
师:首先,我们可以复制、粘贴出一个新的小动物。影子的颜色一般是黑色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将复制出的小猫涂成黑色?

学生回答。教师操作(用“颜色填充工具”将复制出的小动物涂成黑色)。
师:影子通常是倒着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猫的影子倒过来呢?
学生操作(单击“图像”中“翻转/旋转”选项,选择“垂直翻转”)。
师:大家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不过,小猫的影子看上去还是不怎么像。小猫也不满意。我们怎样使它的影子看起来更真实呢?老师有一个法宝,保证让小猫高兴!那就是用“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选项对“影子”进行调整。
教师示范对“拉伸/扭曲”对话框中“拉伸”选项的水平和垂直参数进行调整,让学生观察数值变化时,小猫图形的变化。
师(总结):经过刚才对小猫图形的拉伸处理,我们可以知道图形的拉伸就是对一个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
师:影子通常是斜着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小猫的图形进行扭曲,请大家接着观察,“拉伸/扭曲”对话框中“扭曲”选项的水平和垂直数值有什么作用。
教师调整水平和垂直扭曲参数,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猫图片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输入的数值越大,图形拉得越长、倾斜越大。请同学们注意使用“-”(减号)时图形扭曲的方向。一会儿大家自己去试一试吧!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在“拉伸”中水平输入95,垂直输入80;“扭曲”中水平输入45,垂直没有变化,处理后的图形效果就像小猫的影子了。
瞧!有了自己的影子,小猫多高兴啊!可以玩“捉影子”的游戏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对小猫图形进行多次不同处理的操作并将处理后的图形效果让学生对比观察,通俗解释了“%”、“角度”等概念,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化难为易,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拉伸与扭曲”处理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学会处理图形达到所需效果的方法,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领悟和掌握。
3.作品创作施展个性
师:可是其他的小动物们还没有影子呢。赶快行动起来,帮它们也做出自己的影子吧!
学生开始操作。
师:请同学们首先把淘气的小动物找到。记住,它们都躲在D盘中的“动物王国”文件中。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移到一个新的画图文件中做影子,再把它们集合在一起,让小动物们开心地玩“捉影子”游戏。特别提醒大家,小动物们的影子应该朝向同一边(为什么?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边巡视边讲解,一是提醒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二是给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一次机会;三是防止学生添加小动物影子时出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
师:小动物的影子做好后,请大家给画面添加背景。如天空的白云、地面的小草、可爱的太阳等等。在添加太阳时,一定要注意影子应该在太阳的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个性的图画。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时只顾画面的构图,没有注意添画太阳时应该与小动物的影子方向相反的问题,所以,教师要边巡视边提醒。
4.点评作品体验成功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幅“捉影子”的画完成了。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师(用广播展示并点评作品):看,这位同学的影子做得多逼真!太阳画得多可爱!小动物们在她的笔下玩得多开心!(如图3)大家鼓掌表示鼓励。
……
设计意图:通过点评作品,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并用恰当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在画图教学单元的学习初期兴趣浓厚、敢于操作。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由于没有较扎实的美术绘画技巧与计算机操作技能,创作不出优秀的绘画作品,大部分学生渐渐失去对电脑绘画的兴趣,注意力转移。怎么办呢?
以兴趣引路,选择有童趣的教学素材,将画图各类工具的使用和绘画过程趣味化,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中自由想象、主动操作,从而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
1.取童材,创设教学情景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1)作品素材。卡通画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本节课以儿童喜欢的小动物为故事主角,精心挑选了7个可爱的小动物卡通图形,并将它们集中在一个画图文件中,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2)情景素材。教师将整个教学任务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动物捉影子”,将学习任务隐藏在故事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3)示范素材。形象生动的示范作品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完成小动物的影子后,教师出示小动物捉影子的示范作品,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很自然地就联想到添加太阳、云朵、河流等景物来丰富画面,创作了一幅幅富有个性的趣味电脑画。
2.谈童话,贯穿教学环节
形象化的语言让人容易理解,更容易体会。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让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探究,从而完成任务。
(1)用童趣语言引出专业语言。如教学中,将文件存放的位置和“文件打开”的操作与“小动物们也很淘气,它们都躲起来了,快来把它们找出来吧”联系了起来,吸引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
(2)用儿童语言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我用“我们怎样使小猫的影子看起来更真实呢”的提问,提出对图形进行拉伸与扭曲的教学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教师接下来所说的“法宝”,从而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3)用激励语言点评作品。“人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的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增强儿童的信心。教学中,我用“你真棒!小动物的影子添加得很逼真”、“你的操作真熟练,真不愧是班上的电脑高手”等鼓励的话语唤起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3.显童趣,提升课堂
“把做好影子的小动物放在一起,让他们开心地玩捉影子游戏”一句趣味的话语,激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围绕主题大胆想象,创作中有的学生自己画了一个小动物并添加了影子;有的添加了小房子、马路、小草……学生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电脑绘画作品,不仅个性得到了发展,还深切感受到了电脑课的魅力。
通过以上活动,原本抽象、生硬的技能操作变得生动和有趣。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学生迅速掌握了图片处理技术,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