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iyanp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应该是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人。奔着这一目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从2009年起,我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高效课堂实验。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我认为要实现语文课堂高效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角色:由“施与者”变为“开发者”
  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师应由居高临下、滔滔不绝的“施与者”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者”。作为“开发者”,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中心”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人”、“主体”、“主角”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性,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的时候,教师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思考,虽然这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老师的指点依然是重要的,但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然,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集体智慧。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由高高在上者变成为学生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模式,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包括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真正实现。
  二、改变教学模式,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点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学习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引进 “高效课堂”模式。改变课堂流程,整个的课程学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学,独立完成导学案,学生做完之后,老师要收起来查阅,以了解情况;第二阶段,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第三阶段,学生按小组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第四阶段,教师补充、拓展。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课堂上讲的很少,只是一个组织者、调控者、评价者,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查阅较多的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汲取的知识也更加完备,因而也拓展了学生 的知识面,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效课堂”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的把“讲堂”变成了“学堂”。
  三、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的开展课堂学习,我们除了为学生充分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以关爱之外,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上也做了一些尝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有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评价主体也发生变化,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建立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屁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标的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评价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知识,在与他人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成长,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其他文献
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一开始就叙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名士济济,兰亭相聚;山环水绕,境界清幽;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可以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全都具备了,所以作者由衷发出了“信可乐也”的感叹。  但如此的“信可乐也”,为何竟突然生发“岂不痛哉”的哀叹呢?我们来看相关语句:  “俯仰一世……,曾不知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已为
期刊
作文是创造性很强的活动。有研究指出:不管学生在语法结构方面具有多么丰富的创造性,但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成人或其他学生有意或无意地提供的某些范型,再按他自己的格式加以重新组合或变更。笔者认为学生对作文范式把握其中的特点,就可驾轻就熟。  一、“悟仿联创”的一般过程  1.读中赏  “赏”是前提。在教学中,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同时尤为关注的是提高阅读质量,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
期刊
当今社会,评估人才、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下的一项重要的参照指标就是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創造者在創造动机和創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可知信息,通过創造性思维和創造方法产生出新的能力,它主要是創造性思维和創造性想象所组成,是人的最高级最宝贵的能力。  写作的創造能力被表达为“有創新”。在评分细则中又被解为若干条。就是在立意、选材、构思、表现方法上有新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选材的角度与众不同,表现的中心有独
期刊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小学生作文存在写不具体的现象,我注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写具体”的教学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文教学,渗透“写具体”  凭借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写具体”的训练,是指导学生领悟“写具体”的有效途径,主要方式有:  1.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找、画
期刊
一、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动”起来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是一种美的感受,它需要产生心灵的共鸣,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它需要学生们的参与,因此,必须要让学生们“动”起来。  如何营造这种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始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服务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绝不能像家长一样指东划西,发号施令
期刊
像一支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我不是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而是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我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只有问题目标明确,
期刊
由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较大。而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教学和评价长期整体划一,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遭到扼杀,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和作业布置,是改变语文教学只着眼于少数优秀学生或“齐步走”、“一刀切”的状况
期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作为传承人类文明载体的文字也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位新时代的与语言文字有密切关系的语文老师,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作更为深入的思考。  近几年来,一些通过新造如月光女孩、蚁族,或旧词新用、仿拟如昨夜饮酒过度,误入校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社会流行语主要有
期刊
文学创作上的想象一般来说包含两类,一类是再现想象,一类是创造想象。再现想象是根据文字、材料、符号再现别人创造的形象,比如看图作文、扩写、续写都属于这一类;创造想象是指不依赖现成的材料,而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像阿Q、祥林嫂、窦娥等就是靠创造想象完成的。  一、想象的作用  通过想象可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连起来,既可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又可丰富
期刊
作者当“思有路”,否则文章会杂乱无章,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教者当“思有路”,否则课堂扑朔迷离,给人雾里看花之感。教者首先是读者,而读者“遵路识斯真”。  接到上文学作品阅读指导课的任务,我是百般地推托,目前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压力真不小,心理压力更大。但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听闻领导的叮嘱,我即定下课堂框架:把握文章层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