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刚"医生一夜爆红:当"病毒猎手"长了一张媲美李佳琦的嘴……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我带头上!”
  “不能欺负听话的老实人!”
  面对疫情下的“史上最难排班”,上海市医疗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出最快决断。音色是典型上海男人的柔声细气,音调却是不容置疑的铿锵有力。
  正是这一系列硬核指令,让他一夜“爆红”。
  頂着叠加了好几层的黑眼圈,张文宏一面带领团队奋战一线,一面用权威的科普安抚民心。
  他说话语速超快,面对采访从不备稿,却思路清晰,满嘴都是务实的大白话:
  号召大家两周闷死病毒、呼吁把N95留给医护人员、表扬每一个仍给员工发工资的老板都是战士、打破儿童不宜感染的传言……
  他每一次“务实”“有担当”的发言,都被当作金句广泛传播,成为整个医疗团队的定海神针,也是每一个关注疫情发展的国人的主心骨。
  有人称他是“上海模子”(上海话里等级很高的褒义词),有人称他为“白衣男神”,也有人直接把他比作“中年版钟南山”。

硬核担当


  对于一夜成名这件事,张文宏有点意外,“我觉得是非常平常地说了一些分内的话,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非常纳闷。”
  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比如,有些人看了网红视频,以为他们科室之前排班有矛盾,同事就纷纷站出来澄清,“这是最大的误解,有张主任在,我们都不慌。”
  比如,太多网友打电话给他,他怕接了会耽误工作,结果有时是院长的电话,就问他“是不是当网红后电话都不接了”……
  再比如,他成名后,家人也受到了影响,甚至连觉都睡不好。
  总而言之,张文宏觉得这个成名路有点玄妙,还劝网友“不要把我看得太了不起”。
  可一面对镜头,他还是毫无顾忌地说真话,哪管会得罪谁。
  接受央视采访,他有点激动,“我看到在大街上很多人戴着N95口罩,有什么必要呢,戴外科口罩就足够了。”
  他指指自己戴的普通口罩,“我今天用一个N95口罩,我的临床团队就少用一个。”
  媒体问他关于隔离的问题,他又开始了“张氏冷幽默”:
  “现在不仅仅是医生一个人在战斗,那肯定完蛋。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呆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连你都觉得闷,病毒也就闷死了。”

  “作为老板,让员工在家办公还给他们发工资,这就是最大贡献了。”
  让他预测抗疫的结果,他也毫不隐瞒,就把丑话说在前头:
  最好的情况——2到4周内所有病人治疗结束,2到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
  最差的情况——控制失败,病毒席卷全球;
  最胶着的情况——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增长,抗疫过程会十分长,可能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
  在上海防控座谈会上,他给自己的医疗团队定下目标,两个“不允许”给所有上海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即便镜头前的张文宏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完全看不出长什么样。
  但只要他的声音一出现——没有排比,没有豪言壮语,全是大白话,还带着标志性的上海腔,大家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来:他就是那个医生!那个会拉着党员上前线的医生!
  ·B站弹幕上满眼是对张文宏黑眼圈的心疼。

科普狂人


  事实上,早在因硬核发言走红之前,张文宏就已经是这场防疫战的排头兵。
  1月17日,在钟南山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之前3天,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已经率先发出了《WHO 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在全国打响这场防疫狙击战之前,提早给人们送来了最全面的保护措施。
  第二天,张文宏在CC讲坛发表演讲,深入浅出把各类“病毒”剖析了个遍。
  他将流感病毒和SARS分别比喻为猫和老虎,看起来同根却完全不同源;他将“有限的人传人”用亲妈和老公的传染案例来说明,一句“对爱情产生了怀疑”让人啼笑皆非。
  此后,他的这段颇有预见性的演讲传遍网络,网友纷纷表示:“一秒钟都无法快进”“简直可以当作公共卫生课的入门”。
  当疫情进入攻坚阶段后,张文宏顶着他那副标志性的黑眼圈,开始在科普的路上狂奔。
  由他主导的“华山感染”公众号,坚持每天推送一篇科普文,其中很多是由他亲自参与撰写的,篇篇爆款,成了全民防疫手册。
  有学生问:已经这么忙了,为什么还要坚持科普?
  张文宏就说,必须跟老百姓讲真话。
  “如果任由谣言满天飞,那么即便空气中没有病毒,也会充满恐惧。一些医院人山人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并不需要去医院。”
  他成了谣言粉碎机。
  比如,对于疫情初期有专家称儿童不易感染,张文宏指出漏洞,
  儿童只是与传染源的接触少,而且获得家长的保护比较多,同时可能儿童自身免疫弱,感染后也不会有明显的反应。所以大家还是要高度重视儿童的感染性问题。
  比如,有人说“喝酒能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马上纠正,
  “用酒精消毒液洗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病毒感染的是肺,喝酒到胃,58度的酒精,到血液里面可能5度都没有。”   比如,被问最多的是“咳嗽就要到医院去看”,他即刻回应,
  “每到冬春季节都有无数人咳嗽,是非常常见的,只不过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所以大家觉得比较可怕。但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在上海的发生率很低,大家不用过于恐慌。”
  怕大众还不“解渴”,张文宏直接放大招——

  2月2日,由上海科學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在网上发布,对如何居家隔离、如何消毒、如何选择口罩、戴不戴手套、开不开空调等问题全都一一作答。
  他不是铁人,没有超凡的能力,但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候,在救治一线、在辟谣平台、在发布会现场,他仿佛长出了三头六臂。

病毒猎手


  张文宏之所以敢说敢做,归根结底因为他有底气。
  他拿着典型学霸的简历:高三保送入读上海医科大学,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微生物与免疫系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做过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也有各种耀眼头衔:他是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也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医务工匠,他领导的科室连续8年获得中国最佳医院专科排行榜传染科第一名,被评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光环之外,他几乎没有缺席任何一场中国应对传染病的“战役”:
  2003年SARS疫情肆虐,张文宏投身上海市“非典”医疗救治与防疫团队,协助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翁心华教授一起主编了国内首部介绍SARS的专业书籍,为迅速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介绍SARS,作出贡献;
  2013年H7N9病毒来袭,张文宏主动接触10余例病例,牵头了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禽流感H7N9防治联合攻关项目,为有效防控疫情作出贡献;
  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肆虐非洲,张文宏积极响应,组织感染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助西非的紧急救援队,参与当地疫情控制。
  从抗击非典,到狙击禽流感,再到迎击埃博拉,直到今天的新冠肺炎……他是一场场硬仗中走出的老兵。
  在整个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的协同作战下,截至目前,上海市已有48例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出院。

暖心张爸


  在很多学生眼里,这个黑眼圈日益加重的老师其实是个标准暖男。

  从30多岁起,张文宏就收获了一个别样的称呼——“张爸”,因为在学生眼里,他不仅是治学严谨的老师,更是一个细心周到的家长。
  有学生受过他一件毛衣的恩惠,有学生家庭困难收到过救助,还有学生表示,“张爸应该是不睡觉的,无论何时你给他微信,他都会秒回。”
  学生们被张爸“圈粉”,也是因为把他对病人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了心里。
  看到病人因为治疗费太贵不得已用上了姐姐的学费,张文宏偷偷捐了5000元;看到病人提着大包小包赶路,他二话不说打开车门就要载他们一程;
  看到年逾古稀的老夫妇来看门诊,他就一笔一画开处方,细心到从挂号到拿报告每一步都写清楚,最后还不忘提醒“不要重复挂号”……
  也有网友看破了这位严肃医生背后的“软萌”,“我因为长期发烧,去看过他的门诊,他直接跟我说,你没病,你就是最近生活有点不顺。”
  一位由张文宏治愈的患者给他送来这样一块牌匾,上面是一句大实话: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
  不需要神化医生,也不需要夸大善行,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但正如“华山感染”公众号那句调皮的欢迎语一样——“一旦关注,长期感染”,张文宏就是一个让人一旦接触就容易“上瘾”的医生。
  等春暖花开之际,疫情散去之时,总有一些人值得去铭记。
  来源:环球人物(ID:globalpeople2006)作者:咖喱
其他文献
当小小少年长成一个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的汉子,在遇到少时同样的问题、产生过去一直存在的纠纷后,握着拳头,将鼻孔对着大家说,我还是个孩子,这个问题是我成长必须经历的,你猜大家怎么反应?  “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4月19日下午,特斯拉中国副总裁陶琳接受了媒体采访,采访时她说到上述观
38岁,正值一个企业家创造财富的黄金年龄,张一鸣却退休了。  5月20日,张一鸣发布内部信,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一职,由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  在这份内部信中,张一鸣谈到:“我们有幸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移动端和视频上进行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公司业务发展良好,但希望公司还能持续有更大的创新突破,变得更有创造力和富有意义。”  因此,张一鸣决定放下公司日常管
今天(9月23日)是第四个农民丰收节。2018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202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举国缅怀。袁老去世后,许多人遗憾地说:“当年为粮食奋战的南袁北李,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们口中的“李”,就是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
只要你闪现出有心向学的小火花,系统就会牢牢帮你抓住,“乖巧”地送上更多“劝学”内容。  不知从何时起,B站已成为我的“时间杀手”主力。百無聊赖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刷刷温馨治愈的生活类vlog;周末做家务时,经典轮播剧足以帮我对抗琐碎和枯燥。只是有时望着娱乐指数过高、太过缺乏营养的历史播放记录,我也不免怨念地发现:稍不留意,这位主力就帮我“误杀”了太多时间。  好在精准推送还有另外一面:只要你闪现出有
离地390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遥看地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分别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留下中国印迹,嫦娥五号更成功将1731克月壤带回地球,上演了“月宫取宝、月轨对接、太空投递”的壮举……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
“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在害怕什么?你们难道真的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地做一些反思吗? ”  几天前,当中国国际电视台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后,一贯关注涉疆新闻的西方主流媒体却选择性失语,集体沉默。  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他们的“装聋作哑”行为进行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  “你们也非常关心涉疆问题,当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撒谎者撒着关于涉疆问题的弥天大谎时,你
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工业老领导、中核集团科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首艘核潜艇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如同深海中的核潜艇一样,虽有无穷力量,却寂静无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诞生历程被撰写,彭士禄的事迹才为人知晓。在此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  对于很多人称其为“中
拜登,美國历史上最老的总统。  拜登在近半个世纪里一直心怀入驻白宫的梦想,他自20多岁开始从政,三度竞选总统,最终他抓住了这最后的机会,在78岁高龄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结巴乔”:美国史上第一个“口吃”总统?  小约瑟夫·罗宾内特·拜登于1942年11月20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市。13岁时,他与家人搬到了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在那里他的父亲找到了从事汽车销售的工作。拜登是四个兄弟姐妹中的第一个
“来自海南的菠萝蜜,又鲜又甜,现在下单,马上发货!”日前一个平常的下午,在定安县一处菠萝蜜林里,海南抖音主播“宝岛阿林”面向手机自拍镜头,绘声绘色地推荐着身后一个个肥大饱满的菠萝蜜。  当天上午的两场直播,“宝岛阿林”已经卖出约9000元的菠萝蜜。他的抖音粉丝量刚超过100万,在海南已算得上是头部网红,但在全国范围,这仅是网红的及格线。  当下,中国电商直播的年GMV(销售额)已达万亿元规模。持续
在长达半年的修例风波和社会暴力中,香港警察身处冲突一线,承受身心两方面的巨大压力甚至伤害,始终秉持正直诚实、尊重市民、承担责任的原则,为维持香港秩序竭尽所能。  割颈,中箭,亲眼见到同事双腿着火,两千多名警员和家属被恶意“起底”但他们无惧暴力,惟愿守护香港。他们的故事应该被知道。超过480名警员遭暴徒袭击而受伤  警长Alex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向记者微笑着点头,打招呼。可是,这一声招呼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