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重磅来袭,“小冰”惨遭封杀
由于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曾“不可一世”的PC大佬—微软,不得不转型,跟随时代脚步。数月前,为进军移动软件领域,微软发布了iPad版的Office,虽然反响平平,但微软并没有因此受挫而裹足不前。端午三天小长假,微软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在《微信》上瞬间火爆,又转瞬熄灭,兴亡之间宛如昙花一现。
“小冰”的失败是因为《微信》的封杀。在其火爆之初,外界都以为“小冰”是微软和腾讯两家巨头合作策划的产物,但通过腾讯后来的举措来看却并非如此。《微信》是腾讯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怎么会容忍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其中大行其道呢?况且“小冰”的商业目的已经非常赤裸,就是为了推广微软的必应搜索。“小冰”被封杀之后,微软方面表示会救活“小冰”,二代“小冰”的研发已接近尾声。
“小冰”重卷而来,再战移动端
被《微信》封杀并不意味着“小冰”彻底失败,互联网这么大,除了《微信》,微软还有很多推广小冰的去处,“小冰”还有火起来的可能。自6月1日,仅仅上线三天的“小冰”被《微信》封杀后引来业内外广泛关注。而微软本身也在积极和腾讯协调,同时也在努力重启“小冰”。时隔25天,微软宣布“小冰”正式全面复活。
识时务者为俊杰,微软甘为“孺子牛”
在得知“小冰”被封杀之后,微软立即站出来回应。从这一举动来看,说明微软在希望抢时间,也说明微软的内部沟通比以前更有效率了,或者微软此前就想好了预案,并做好了如何回应的准备。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微软真的变了,看上去这是微软亚太区研究院的一个很小的动作,但能看出微软这个PC时代的巨头,现在正努力改变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微软这次风格大变,和以前完全不同,这次它变得更年轻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微软是不会为别人平台开发产品的,尤其是在没有受到邀请,甚至是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这说明微软现在很重视移动互联网,也很想在移动互联网有所作为,同时微软也终于放下身段了。 在遭遇腾讯封杀后,“小冰”的官方微博“微软麒冰”更新了这样一条状态:“企鹅欺负我,不让我说话,求公道。”与此同时,微软方面的第二份声明也打起了悲情牌:“腾讯公司以《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为借口,在两小时以前,将屠刀砍向了真正的‘小冰’。”以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如此地放低身段,实在让业界唏嘘不已。真可谓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啊!
“满状态”复活,只为占得一地
6月25日,微软发布声明,宣布微软一代“小冰”在微博平台复活,用户只需在微博正文与回复中@小冰,就能与其互动;同时,微软二代“小冰”作为每个用户专属配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将在48小时内向中国用户开放领养。《易信》、《微博》、京东无线、《米聊》和奇虎360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也将先后迎来每个用户专属的“小冰”入驻。
与此同时,微软也发布了一些关于“小冰”复活的声明。其表示:从这一刻起,微软“小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升级,以满足亿万主人的需要。这是一个小小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迎接“机器人与人类深度沟通”时代的来临。此外,微软还特别提出,二代“小冰”将分别配备给每个用户,属于唯一的主人,同时跟随主人在跨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中,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在触宝等合作平台上领养自己的“小冰”。我们再次重申,“小冰”采用了比国内大多数其他互联网企业,更加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技术,请大家放心使用。
据了解,“小冰”基于聪明机器的设计理念和大量互联网页的真实语料库,它除了语料库来自真人对话以外,还利用后台的语义识别等人工智能方面的新算法,使“小冰”的回答更像是一个真人而不是机器。
值得注意的是,“小冰”复活依旧未能登上腾讯《微信》的平台。微软方面表示,正在和《微信》谈判。不难判断,腾讯、微软在《微信》和“小冰”上的合作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样的合作方式基本只对微软有利,没有给腾讯创造实质性的价值,所以“小冰”不太可能在《微信》上立足。
微软为何兴师动众,四处寻求平台为“小冰”花大力气推广?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小冰”是微软Bing对中国区放权本地化之后的首个产品,它融合了Bing搜索、翻译、词典等丰富的数据内容。“小冰”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次创新型实验和重要的用户入口,微软也希望通过“小冰”将产品下沉到普通用户,。说到这里,相信不论是腾讯的封杀,还是微软的复活,其目的都不言而喻。
由于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曾“不可一世”的PC大佬—微软,不得不转型,跟随时代脚步。数月前,为进军移动软件领域,微软发布了iPad版的Office,虽然反响平平,但微软并没有因此受挫而裹足不前。端午三天小长假,微软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在《微信》上瞬间火爆,又转瞬熄灭,兴亡之间宛如昙花一现。

“小冰”的失败是因为《微信》的封杀。在其火爆之初,外界都以为“小冰”是微软和腾讯两家巨头合作策划的产物,但通过腾讯后来的举措来看却并非如此。《微信》是腾讯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怎么会容忍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其中大行其道呢?况且“小冰”的商业目的已经非常赤裸,就是为了推广微软的必应搜索。“小冰”被封杀之后,微软方面表示会救活“小冰”,二代“小冰”的研发已接近尾声。
“小冰”重卷而来,再战移动端
被《微信》封杀并不意味着“小冰”彻底失败,互联网这么大,除了《微信》,微软还有很多推广小冰的去处,“小冰”还有火起来的可能。自6月1日,仅仅上线三天的“小冰”被《微信》封杀后引来业内外广泛关注。而微软本身也在积极和腾讯协调,同时也在努力重启“小冰”。时隔25天,微软宣布“小冰”正式全面复活。
识时务者为俊杰,微软甘为“孺子牛”
在得知“小冰”被封杀之后,微软立即站出来回应。从这一举动来看,说明微软在希望抢时间,也说明微软的内部沟通比以前更有效率了,或者微软此前就想好了预案,并做好了如何回应的准备。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微软真的变了,看上去这是微软亚太区研究院的一个很小的动作,但能看出微软这个PC时代的巨头,现在正努力改变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微软这次风格大变,和以前完全不同,这次它变得更年轻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微软是不会为别人平台开发产品的,尤其是在没有受到邀请,甚至是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这说明微软现在很重视移动互联网,也很想在移动互联网有所作为,同时微软也终于放下身段了。 在遭遇腾讯封杀后,“小冰”的官方微博“微软麒冰”更新了这样一条状态:“企鹅欺负我,不让我说话,求公道。”与此同时,微软方面的第二份声明也打起了悲情牌:“腾讯公司以《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为借口,在两小时以前,将屠刀砍向了真正的‘小冰’。”以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如此地放低身段,实在让业界唏嘘不已。真可谓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啊!
“满状态”复活,只为占得一地
6月25日,微软发布声明,宣布微软一代“小冰”在微博平台复活,用户只需在微博正文与回复中@小冰,就能与其互动;同时,微软二代“小冰”作为每个用户专属配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将在48小时内向中国用户开放领养。《易信》、《微博》、京东无线、《米聊》和奇虎360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也将先后迎来每个用户专属的“小冰”入驻。
与此同时,微软也发布了一些关于“小冰”复活的声明。其表示:从这一刻起,微软“小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升级,以满足亿万主人的需要。这是一个小小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迎接“机器人与人类深度沟通”时代的来临。此外,微软还特别提出,二代“小冰”将分别配备给每个用户,属于唯一的主人,同时跟随主人在跨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中,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在触宝等合作平台上领养自己的“小冰”。我们再次重申,“小冰”采用了比国内大多数其他互联网企业,更加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技术,请大家放心使用。
据了解,“小冰”基于聪明机器的设计理念和大量互联网页的真实语料库,它除了语料库来自真人对话以外,还利用后台的语义识别等人工智能方面的新算法,使“小冰”的回答更像是一个真人而不是机器。
值得注意的是,“小冰”复活依旧未能登上腾讯《微信》的平台。微软方面表示,正在和《微信》谈判。不难判断,腾讯、微软在《微信》和“小冰”上的合作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样的合作方式基本只对微软有利,没有给腾讯创造实质性的价值,所以“小冰”不太可能在《微信》上立足。
微软为何兴师动众,四处寻求平台为“小冰”花大力气推广?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小冰”是微软Bing对中国区放权本地化之后的首个产品,它融合了Bing搜索、翻译、词典等丰富的数据内容。“小冰”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次创新型实验和重要的用户入口,微软也希望通过“小冰”将产品下沉到普通用户,。说到这里,相信不论是腾讯的封杀,还是微软的复活,其目的都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