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大学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大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基本模式和培养途径,以期促进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和敢想敢闯、敢试敢冒的人。能把经验、知识、信息融合运用到实际中,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创新的人。美国大学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美国大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
  1.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美国大学定位在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三个方面上。
  美国大学实行学分制,大学开设的课程面广量多,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如果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主修都不满意,经教师指导、学校相关委员会批准,还可自己制订一个主修计划。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个性化学习”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兴趣和个性正是构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能的前提。
  2. 以实践为重点的理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实践。美国大学在培养动口、动手及勤工俭学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如做课题、登台演讲、参加音乐演奏、画展、卖报等,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真正身体力行地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美国大学生在课外时间除了个人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美国的大学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当是有教养的人,应该有知识,具备学术技能,且善于思考,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美国的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注重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师生间的问与答被认为是创新教育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另外,美国教师还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辩论赛,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美国大学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美国大学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主要以下几种模式:
  1. 专题讨论课模式
  这种专题讨论课讨论的全部都是超前的课题,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专题讨论会有时请一些权威人士来主讲,讲题五花八门,主讲讲20分钟左右,然后大家提问、讨论。课上的气氛总是很轻松自由的。这种专题讨论会的形式使听众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最新信息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动态,而且主讲人和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又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模式
  美国大学的教师特别注重把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育内容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严谨的科研项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美国的学生经常要做“报告”,从选题、撰写到演讲,全部要独立完成。自然课研究报告要求有完整的结构:假设、研究目的、方法程序、实验情况、分析和结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大学的科研优势,这种巧妙的教学艺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勇气和探索精神,对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研究型课程学习模式
  美国的研究型课程注重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倒是次要的;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心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走进图书馆、走到街头、走进企业、考察社会反响,了解实际情况,有时,学生还要自发地召开小组会进行讨论或者按照研究任务进行分工。这种课程的实施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1. 自由开放的课堂
  美国学生可随时举手提问,其他人也可据此举手发言。老师绝不介意进度受到影响,而是把这种提问发言作为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引导思考的好时机,所以,只要学生不满意,教授会反复讲解。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姿和小动作老师也是不计较的,甚至穿拖鞋随处可见,随处可穿,尤其女生。这种自由和开放,使得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很近,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是学和教的内在主动性和真诚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放开思路,不拘一格的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看法或建议。
  2. 人文精神的熏陶
  美国教育界认为,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审美、公民意识、全球意识、价值取向、道德与伦理等价值判断技能。美国大学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重视大学的创新文化建设。他们认为文化观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通识教育是传承文化价值、提升社会文明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启发与陶冶人类的心智。
  美国大学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 ,可以作为国内大学的借鉴和参考。我们应把这些经验同我国高校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满足我国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建国,赵亮.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2]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i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13(inter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涉及多种免疫过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自身抗体的产生,持续性的慢性炎症反应及多个靶器官器官
【摘 要】实习,在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分析了技工学校实习的重要性,之后,文章提出了提高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实习效率的策略,主要包括:与时俱进调整实习目标,提高实习有效性;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制度,提高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实习过程监控指导,及时调整实习方案;加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技工学校 机电专业 实习 策略  1 技工学校实
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比初中教学更高的要求,但职业学校由于其特定的生源及其特定的教育方向,而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适应性较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差生比较多,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那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该如何开展,怎样才能改变现状,争取大面积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由初中阶段向中职阶段逐步过渡,最终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而搞好初中
【摘 要】语言变异不仅存在母语中,而且存在于二语习得中,本文针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产生变异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不同的理论模式对中介语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论述,主要从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讨论学习者中介语变异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学习者中介语变异的因素,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言内因素 语言外因素 变异研究模式  一、引言  中介语变异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
【摘 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和语用因素, 对转喻现象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转喻能够促使交际双方最大可能地寻求关联,传递和理解相关信息;转喻的使用能有效地平衡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的关系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  【关键词】转喻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一、引言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转喻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转喻的研究已从修辞层面扩大到认知层面。经研究发现,转喻表达被
【摘 要】教学过程中辅导答疑的质量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最终影响课程质量。笔者采用答疑式辅导法对新生本科班公共英语进行了实践,从学生疑问的呈现、辅导答疑的思路、实施过程、教师要求等方面对辅导答疑实践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习得效果。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 辅导答疑 问题呈现 实践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辅导答疑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
1 前言  目前,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单一化的形式,学生的学习意识完全在老师的牵制之下完成,在主动被动关系中,属于被动关系;二是课堂相对于活跃,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先思考再回答,这在主动被动关系中,从属于半被动关系。我们探究过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素的关系理论,也有人将哲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论述。在此笔者也将多年实际教学的经验总结一二。  
【摘 要】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策略,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是当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趋势。本文从智力观的角度,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存在问题,并阐述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策略,即实施因“智”施教的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策略,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视觉、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政治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策略 实践研究  教育观
【摘 要】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对待作业的方式、对待作业的方法的行为规范。它能体现一个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科的兴趣, 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良好 作业习惯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它是后天获得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