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水资源极为有限,在世界总水量中,它只占2.5%,其中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川中。而我国又是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环保、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节约用水已经为人们所认识,但在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即使努力节约,也很难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广泛覆盖着地球的海洋。
我国长期以来是重陆轻海的国家,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如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缺乏利用海水缓解滨海城市缺水的思路和政策引导。沿海工业用海水在发达国家已达90%以上,如果我国也能大力推广海水利用,是可以大大缓解滨海城市缺水问题的。另外,对综合利用海水也欠研究,就滨海发电厂来说,不仅可以发展海水直接冷却利用,而且可以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物质的综合利用。
目前,我国的海水利用缺乏联合,产业规模太小。海水利用及其技术装备生产缺乏相对集中,因而技术攻关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引进、研制多,科研与生产脱节现象严重。这是影响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影响海水综合利用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一、大力发展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可以直接利用的方面多,用水量大,在缓解沿海城市缺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达国家,海水冷却广泛用于沿海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煤炭、建材、纺织、船舶、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日本、欧洲每年利用海水均达3000亿立方米,而我国目前仅利用了100多亿立方米。如果把海水用在工业中当冷却水、冲洗水、稀释水以及居民的冲厕用水(约占居民生活用水的35%),对缓解沿海城市缺水问题,将能起到重大作用。
海水直接利用的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这是目前工业应用的主流;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这在我国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海水冲洗技术等。与海水直接利用的有关重要技术,还包括耐腐蚀材料、防腐涂层、阴极保护、防生物附着、防漏渗、杀菌、冷却塔技术等。
二、积极发展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在推进海水利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沿海工业利用淡化海水虽然量少,但是性质重要。通过沿海海水淡化,每年就能节省约400万立方米陆地水,对保证沿海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居民生活用水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应当积极推进沿海工业的海水淡化,支持用途广泛、竞争力强的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在电厂和其它工业中的推广应用;支持低温多效淡化装置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海水淡化与热电结合促进沿海居民饮用水的海水淡化的应用;支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结合,利用大型海水淡化厂排出的大量浓缩海水,积极发展海水化学物质提取产业;加大海水淡化技术装备(高性能膜组件、低温多效的铝合金管等)的国产化。
三、积极开展海水化学物质提取利用
发展海水的利用,能有效解决人们的用水问题。同时,海水中有很多十分有价值的矿藏,比如海水中铀的含量就十分惊人。据调查,全球海水中所含有的铀,对于人类现阶段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可见,加强对海水的利用,不但可以解决人们的喝水问题,还能解决能源问题。海水中化学物质提取是有无限前景的新兴产业。溶解于海水的3.5%的矿物质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巨大财富。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获取了很大的利益。我国对海水化学元素的提取目前形成了规模的有钾、镁、溴、氯、钠、硫酸盐等。但除氯化钠是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的以外,其它元素仅限于从地下卤水和盐田苦卤的提取,而且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落后,产品质量与国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急需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
目前,我国还处于盐碱工业向海洋化工工业的过渡阶段,经过“八五”、“九五”技术攻关,直接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的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大力度发展提溴新技术,以提高现有地上卤水资源的溴利用率,提高溴质量,减少能耗,降低成本,积极发展高效溴化剂和新型阻燃剂等;积极发展“无机离子交换法海水、卤水提钾技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可以改造老的化工企业,并能弥补我国陆地钾资源的不足;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镁新产品;加强海水提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直接从海水提取其它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水、电、热联产与海水综合利用的结合。
我国长期以来是重陆轻海的国家,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如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缺乏利用海水缓解滨海城市缺水的思路和政策引导。沿海工业用海水在发达国家已达90%以上,如果我国也能大力推广海水利用,是可以大大缓解滨海城市缺水问题的。另外,对综合利用海水也欠研究,就滨海发电厂来说,不仅可以发展海水直接冷却利用,而且可以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物质的综合利用。
目前,我国的海水利用缺乏联合,产业规模太小。海水利用及其技术装备生产缺乏相对集中,因而技术攻关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引进、研制多,科研与生产脱节现象严重。这是影响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影响海水综合利用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一、大力发展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可以直接利用的方面多,用水量大,在缓解沿海城市缺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达国家,海水冷却广泛用于沿海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煤炭、建材、纺织、船舶、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日本、欧洲每年利用海水均达3000亿立方米,而我国目前仅利用了100多亿立方米。如果把海水用在工业中当冷却水、冲洗水、稀释水以及居民的冲厕用水(约占居民生活用水的35%),对缓解沿海城市缺水问题,将能起到重大作用。
海水直接利用的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这是目前工业应用的主流;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这在我国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海水冲洗技术等。与海水直接利用的有关重要技术,还包括耐腐蚀材料、防腐涂层、阴极保护、防生物附着、防漏渗、杀菌、冷却塔技术等。
二、积极发展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在推进海水利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沿海工业利用淡化海水虽然量少,但是性质重要。通过沿海海水淡化,每年就能节省约400万立方米陆地水,对保证沿海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居民生活用水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应当积极推进沿海工业的海水淡化,支持用途广泛、竞争力强的海水反渗透淡化技术在电厂和其它工业中的推广应用;支持低温多效淡化装置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海水淡化与热电结合促进沿海居民饮用水的海水淡化的应用;支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结合,利用大型海水淡化厂排出的大量浓缩海水,积极发展海水化学物质提取产业;加大海水淡化技术装备(高性能膜组件、低温多效的铝合金管等)的国产化。
三、积极开展海水化学物质提取利用
发展海水的利用,能有效解决人们的用水问题。同时,海水中有很多十分有价值的矿藏,比如海水中铀的含量就十分惊人。据调查,全球海水中所含有的铀,对于人类现阶段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可见,加强对海水的利用,不但可以解决人们的喝水问题,还能解决能源问题。海水中化学物质提取是有无限前景的新兴产业。溶解于海水的3.5%的矿物质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巨大财富。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获取了很大的利益。我国对海水化学元素的提取目前形成了规模的有钾、镁、溴、氯、钠、硫酸盐等。但除氯化钠是从海水中直接提取的以外,其它元素仅限于从地下卤水和盐田苦卤的提取,而且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落后,产品质量与国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急需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
目前,我国还处于盐碱工业向海洋化工工业的过渡阶段,经过“八五”、“九五”技术攻关,直接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的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大力度发展提溴新技术,以提高现有地上卤水资源的溴利用率,提高溴质量,减少能耗,降低成本,积极发展高效溴化剂和新型阻燃剂等;积极发展“无机离子交换法海水、卤水提钾技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可以改造老的化工企业,并能弥补我国陆地钾资源的不足;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镁新产品;加强海水提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直接从海水提取其它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水、电、热联产与海水综合利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