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勤工助学是其有效方法之一。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服务,是指后勤在利用员工开展服务的同时,逐步建立一支由学生构成的、相对稳定的队伍,以学生自愿有偿劳动来代替部分员工岗位。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高校如何改进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连年扩大,贫困生的绝对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教育部2007年第12次新闻发布会指出,2007年全日制高校在校生1700万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总体比例在20%左右,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在8-10%。[1]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无疑给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也因此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为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政策,但由于贫困生的数量庞大,解决贫困生的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2可以缓解后勤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和学校的发展,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招生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压力也随之空前增加。而受现行体制和政策的限制,后勤系统的进人已基本停滞,随着正式职工不断退休,其数量逐年减少。因此,后勤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凸现,由此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的局面。各高校为保证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大量引进、聘用临时工来弥补后勤人员的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般高校中后勤临时聘用人员数已占到正式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一线的服务型岗位,临时工占的比重更大。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经费支出增加,工资、各类保险费用的支出,使本就不足的后勤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二是随着国家对企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的法律不断规范,临时用工的法律纠纷也不断出现。但是,如果采取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方式,除了支付与临时用工相比较低的劳动费用以外,不需要支付保险费用,劳动成本的降低会大大缩减后勤的财务支出。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勤工助学方式,相应的法律纠纷不易发生。
3有利于后勤服务水平和学生能力的双向提高
大学生学历高、素质好、沟通能力强。经过短期培训,一般能很快胜任非技术性的后勤工作。大学生直接投身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岗位,他们对后勤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助于更了解、关注与尊重后勤工作,可以体味服务行业的艰辛,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学会自我服务、学会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奉献精神,认识自身价值,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后勤通过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可以更直接地向大学生收集意见,了解他们对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后勤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后勤引入勤工助学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
教育部、财政部为鼓励、规范管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07年专门下发了7号文件《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其中第五章第二十一条规定,高校后勤部门应大幅度减少雇用临时工,调整出适合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有不同的鼓励政策。所以,从上级政策层面,学生参与后勤勤工助学是有政策依据的。
2岗位较多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中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均可作为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如饮食服务公司聘用餐厅服务员,洗餐具、洗菜、清洁卫生等,工作时间在中午、晚上的开饭时间;餐厅协管员,用餐时间协助餐厅维护就餐秩序,协调质量问题;公寓管理公司聘用清洁工,协助管理员做好清扫工作;游泳池可以招聘游泳池救生员助理和场地管理员助理,平时工作时间按小时计算,暑假期间可以全日制;物业管理公司可聘请绿化助理,协助绿化人员修剪、除草、施肥、浇水;教材供应部门可以聘用仓库管理人员、图书搬运工等等。
3学生需要
勤工助学是高校贫困生助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并已经成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深受贫困生的欢迎。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可以依靠劳动来有效地缓解自身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在劳动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并带来成就感,赢得尊重与认可,从而有利于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勤工助学之余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去。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意愿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远远多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
三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1挑肥拣瘦
后勤岗位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部分学生就会挑肥拣瘦,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这样会导致一些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学生不愿意干,而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学生争着抢着干,可能会影响勤工助学工作。
2工作质量问题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上岗前的培训如果跟不上,上岗后的工作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的学生责任心不强,工作的质量可能会出现偏差。如果正式员工不正确引导或监督不及时,极易出现差错,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3时间冲突问题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时间易受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上课的时间来安排勤工助学的时间,这种随机性给部门管理带来不便。可能出现工作不需要要人的时段,学生有时间工作,需要人、工作忙的时段,学生由于上课等原因却无法到岗。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后勤管理部门使用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后勤引入勤工助学工作的建议
1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
通过制订科学的后勤勤工助学规章制度,可以建立长效性的勤工助学机制,使得后勤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有章可循,从而实行规范化管理。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提供服务。其次,要把学校教学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勤工助学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作和持久发展。
2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通过岗前培训,使即将上岗的学生了解后勤职能、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工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自己的工作。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在基本素质培训方面,应着重于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其二,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向学生介绍岗位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及工作要求、注意事项等,[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第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精神。要给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一个思想意识,自己就是后勤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是应尽的本分。
3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
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勤工助学之间的关系,多与相关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加强联系,防止学生为勤工助学完成工时而放松学习,影响学业。合理安排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量,同时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学生勤工助学的时间,使他们劳逸结合,不影响学习。
4重视勤工助学学生的信息反馈
勤工助学学生是沟通学生与后勤的桥梁和纽带。学生通过在后勤岗位的工作与实践,一方面,可以了解后勤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范围及流程、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起到互相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勤工助学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能将学生对后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后勤工作人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后勤的工作质量。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后勤工作,能加强学生与后勤工作人员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理解与配合,从而共同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3]
总之,要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学校、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和后勤各方面必须相互协调,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每一个愿意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学习之余都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多重目的。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关情况[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wszb/zhibo90/.
[2]孙晔.浅谈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学生用工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6).
[3]郑玮,马小红.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 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3(6).
一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连年扩大,贫困生的绝对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教育部2007年第12次新闻发布会指出,2007年全日制高校在校生1700万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总体比例在20%左右,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在8-10%。[1]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无疑给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也因此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为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政策,但由于贫困生的数量庞大,解决贫困生的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高校后勤引入勤工助学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2可以缓解后勤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和学校的发展,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招生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压力也随之空前增加。而受现行体制和政策的限制,后勤系统的进人已基本停滞,随着正式职工不断退休,其数量逐年减少。因此,后勤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凸现,由此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的局面。各高校为保证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大量引进、聘用临时工来弥补后勤人员的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般高校中后勤临时聘用人员数已占到正式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一线的服务型岗位,临时工占的比重更大。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经费支出增加,工资、各类保险费用的支出,使本就不足的后勤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二是随着国家对企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的法律不断规范,临时用工的法律纠纷也不断出现。但是,如果采取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方式,除了支付与临时用工相比较低的劳动费用以外,不需要支付保险费用,劳动成本的降低会大大缩减后勤的财务支出。同时,由于采取的是勤工助学方式,相应的法律纠纷不易发生。
3有利于后勤服务水平和学生能力的双向提高
大学生学历高、素质好、沟通能力强。经过短期培训,一般能很快胜任非技术性的后勤工作。大学生直接投身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岗位,他们对后勤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助于更了解、关注与尊重后勤工作,可以体味服务行业的艰辛,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学会自我服务、学会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奉献精神,认识自身价值,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后勤通过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可以更直接地向大学生收集意见,了解他们对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后勤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后勤引入勤工助学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
教育部、财政部为鼓励、规范管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07年专门下发了7号文件《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其中第五章第二十一条规定,高校后勤部门应大幅度减少雇用临时工,调整出适合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有不同的鼓励政策。所以,从上级政策层面,学生参与后勤勤工助学是有政策依据的。
2岗位较多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中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均可作为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如饮食服务公司聘用餐厅服务员,洗餐具、洗菜、清洁卫生等,工作时间在中午、晚上的开饭时间;餐厅协管员,用餐时间协助餐厅维护就餐秩序,协调质量问题;公寓管理公司聘用清洁工,协助管理员做好清扫工作;游泳池可以招聘游泳池救生员助理和场地管理员助理,平时工作时间按小时计算,暑假期间可以全日制;物业管理公司可聘请绿化助理,协助绿化人员修剪、除草、施肥、浇水;教材供应部门可以聘用仓库管理人员、图书搬运工等等。
3学生需要
勤工助学是高校贫困生助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并已经成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深受贫困生的欢迎。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可以依靠劳动来有效地缓解自身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在劳动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并带来成就感,赢得尊重与认可,从而有利于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勤工助学之余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去。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意愿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人数远远多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
三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1挑肥拣瘦
后勤岗位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部分学生就会挑肥拣瘦,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这样会导致一些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学生不愿意干,而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学生争着抢着干,可能会影响勤工助学工作。
2工作质量问题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上岗前的培训如果跟不上,上岗后的工作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的学生责任心不强,工作的质量可能会出现偏差。如果正式员工不正确引导或监督不及时,极易出现差错,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3时间冲突问题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时间易受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上课的时间来安排勤工助学的时间,这种随机性给部门管理带来不便。可能出现工作不需要要人的时段,学生有时间工作,需要人、工作忙的时段,学生由于上课等原因却无法到岗。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后勤管理部门使用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后勤引入勤工助学工作的建议
1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
通过制订科学的后勤勤工助学规章制度,可以建立长效性的勤工助学机制,使得后勤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有章可循,从而实行规范化管理。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提供服务。其次,要把学校教学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勤工助学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作和持久发展。
2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通过岗前培训,使即将上岗的学生了解后勤职能、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工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自己的工作。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在基本素质培训方面,应着重于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其二,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向学生介绍岗位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及工作要求、注意事项等,[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第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精神。要给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一个思想意识,自己就是后勤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是应尽的本分。
3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
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勤工助学之间的关系,多与相关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员加强联系,防止学生为勤工助学完成工时而放松学习,影响学业。合理安排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量,同时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学生勤工助学的时间,使他们劳逸结合,不影响学习。
4重视勤工助学学生的信息反馈
勤工助学学生是沟通学生与后勤的桥梁和纽带。学生通过在后勤岗位的工作与实践,一方面,可以了解后勤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范围及流程、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起到互相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勤工助学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能将学生对后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后勤工作人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后勤的工作质量。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后勤工作,能加强学生与后勤工作人员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理解与配合,从而共同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3]
总之,要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学校、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和后勤各方面必须相互协调,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每一个愿意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学习之余都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多重目的。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关情况[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wszb/zhibo90/.
[2]孙晔.浅谈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学生用工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6).
[3]郑玮,马小红.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 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