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图形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教学建议》中提到: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在做中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中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贯穿小学中高年级,并不断渗透,螺旋上升,但是几何形体的学习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学习几何形体时总有畏难情绪。针对此现状,在教学形体知识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联系实际,在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课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把一个长14厘米、宽12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成棱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体,最多可以切出多少个?学生看到题目后,立刻沉入思考并动笔计算起来,随后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先计算出大长方体的体积,14×12×8=1344(立方厘米);再计算出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4×4×4=64(立方厘米);最后用大长方体的体积除以小正方体的体积,1344÷64=21(个),所以一共可以切分出21个这样的小正方体。这样的想法展示出来后,大家刚开始都很认同。
  但这时有同学在下面又窃窃私语了,觉得这种算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于是也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是一个长14厘米、宽12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4厘米的小正方体,长只能切分成14÷4=3(个)……2(厘米),还剩下的2厘米不能再利用,只能舍弃掉,宽能切分成12÷4=3(个),高能切分成8÷4=2(个),所以一共能切分出3×3×2=18(个)。
  此想法一出,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有的认为大长方体的长多余下来的2厘米的长度根据生活实际是不可以再利用起来的,有的认为还是应该用大长方体的体积除以小正方体的体积。笔者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思维的火花在争执中碰撞。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木块,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大长方体的长多余的2厘米锯下后是不可再利用的,只能舍弃,另作它用。因此最后的答案应该是18个。
  学习数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一定要切实联系实际,与身边的数学联系起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我们的数学生活化,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走近实物,在实际测量中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完体积内容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公园里有一个接近长方体的花坛,底面是边长为1.8米的正方形,高0.6米,四周用瓷砖砌成,厚度约0.4米,中间是用泥土填满的,求花坛里大约有多少立方米的泥土?根据已知条件,学生知道求有多少立方米的泥土就是求体积,可是这长方体泥土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却怎么也搞不清。为什么不能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生活中解决花坛的相关知识呢?于是,笔者让学生带好纸、笔和尺子,去学校的长方体花坛测量相关数据。
  由于学生走进了生活,面对着生活实际,思想非常集中,思维非常活跃,状态非常投入,因而很轻松地测量出了需要的数据,并且很容易就理解了泥土的长和宽用1.8-0.4×2=1(米),学生学得开心、轻松和愉悦。走进生活,动手实践,和生活零距离接触,学生更加容易解决实际问题。
  三、动手摆拼,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
  有些学生由于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还有些缺失,抽象能力不够,如果采用动手实践,采用直观操作,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刚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其实题目不难,主要是学生刚刚接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于这样的实际运用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摆和拼,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笔者未预料到的。在固定的教学预设中,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就是2厘米,宽还是1厘米,高还是1厘米,这样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容易求出来了。班上大多数学生也理解并采用了这种方法。但是更让笔者惊喜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解此题时,竟然另有自己的思考,“老师,您在教长方体、正方体时不是说过,一个长方体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吗?因此这题应该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因此这题可以用1×1×2+2×1×4”;“老师,我认为此题还可以这样想:原来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两个正方体有12个面,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就少了2个面,一共是10个面,所以就可以用1×1×10”……多好的解题思路,多简洁的思考过程,让笔者在心底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灵活思考。做好课前预设,让学生主动动手实践,打开思维的空间,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架好桥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我们只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头脑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带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走进实物测量,动手摆拼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中心小学)
  □实习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必须的数学”,这样的理念指引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全体,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一些“学困生”由于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形成的学习习惯上的差距,在学习中往往跟不上其他学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当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助他们一臂之力,否则,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会被越甩越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困生。  一、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入手,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情境引发学生推理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推理来源于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引入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导学式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融洽氛围的营造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学式教学的引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得课堂的气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让学生能够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的设置
摘要语文学习的根本是阅读,而语文教学的核心则是阅读教学。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大量的实践,读多了,词语积累就会丰富起来,形成语感,也自然学会了修辞,阅读能力自会提高。读多了,便会潜意识地在写作中运用,才会写文章。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语言能力语文素养语感文感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依我看来,语文教学必须
课由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以德育为教学目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方面.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功能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的倾向.怎样更好的发挥的德育作用,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应用数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如何提高这些专业数学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造成数学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经济管理 数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数学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能否学好高
摘要文献资料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運用刚刚开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不能单独的起作用,更不能替代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1 正本清源——对“文献资料法”再认识  所谓文献资料法就是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文献资料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如今的课堂教学不再强调以教师的“讲”为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而数学活动的开展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多样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充分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引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爱玩的游
摘要随着乒乓球器材的不断改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规则的不断变化,现代乒乓球运动成为一项技术、战术、身体、心理和智力全面较量的竞技体育运动。本文就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乒乓球技术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接发球 提高发球质量 发球抢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在乒乓球比赛中,发、接、抢是人们通常称之的前三板技术。它是一局比赛中抢先上手、创造机会、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比
摘 要:常态课堂就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教师追求简约的课堂,要在常态课上,保证实验的开出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长时有效的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建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课堂的有效性归结起来,也就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常态 效率 探究  所谓的常态课堂,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