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2015年6~12月期间,于本地动物实验中心选取60只健康雄性大鼠,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对照组则仅接受左侧输尿管游离,14 d后对两组大鼠的左侧肾脏中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肾脏功能等参数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4 d mtDNA(1.49±0.12)、NRF1(1.87±0.17)、PGC1a(1.76±0.21)、Drp1(2.49±0.24)、Mfn2(2.45±0.2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7±0.23、1.11±0.29、1.05±0.32、1.14±0.35、1.17±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COX(2.61±0.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0.19),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55±0.16 vs 1.07±0.18),其RIF指数(22.76±1.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1±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氧所造成的线粒体氧化损伤会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引起大量致纤维因子的产生,并从多途径引起肾间质纤维化。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肾小管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0-00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 oxidative damage i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o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health male rats were selected from a local animal experimental center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left ureteral obstruc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left ureteral mobiliza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 mitochondria and renal function of the left kidney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after 14 days. Results At 14 d after surger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tDNA (1.49±0.12), regenerating gene (1.87±0.17), interrupted gene(1.76±0.21), and fusion gene(2.49±0.24, 2.45±0.27)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1.07±0.23, 1.11±0.29, 1.05±0.32, 1.14±0.35, and 1.17±0.14)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level of COX (2.61±0.27) in kidney tissu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1.07±0.19)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 of S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0.55±0.16 vs 1.07±0.18). The RIF index (22.76±1.39)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0.81±0.16)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itochondria oxidative damage i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Mitochondria oxidative damage caused by anoxia may lead to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kidney tubules, in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fibrosis factors and resulting i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from multiple pathways.
  [Key word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Mitochondria oxidative damage; Renal tubular function
  绝大部分慢性肾脏疾病均存在肾间质纤维化表现,如间质细胞外基质和小管基底膜成分出现定量及定性改变、肌纤维母细胞聚集、肾小管萎缩等[1]。目前大量研究均指出,在肾小管基膜破坏过程中,患者多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现象,继而引起间质区出现大量细胞外基质(engine control module,ECM)沉积,引发肾小管萎缩,最终造成间质纤维化病损[2,3]。本次研究在2015年6~12月期间通过建立大鼠模型,旨在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日龄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由本地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2015-000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30只,平均体重(221.9±12.4)g,对照组大鼠30只,平均体重(216.7±13.5)g,两组大鼠的日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接受左侧输尿管游离,实验组大鼠接受左侧输尿管结扎术。
  1.2 方法
  1.2.1 模型制备方法 实验组:取10%水合氯醛(0.03 mL/kg)对大鼠行腹腔注射麻醉,在手术台上对其行右侧卧位固定,剪除体毛后对手术区进行消毒,取左侧腹切口,将皮肤、肌肉和腹壁各层逐层切开,使左侧输尿管暴露并对其进行分离,使用5-0丝线对其进行结扎并离断输尿管,逐层缝合完成手术。对照组大鼠仅对左侧输尿管进行游离,但不进行结扎和离断。
  1.2.2 检测方法 术后14 d摘取两组大鼠左侧肾脏,并对其进行处理,对下述指标进行检测:①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度两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NRF1、PGC1a、Drp1、Mfn2和mt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记录;②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两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SOD和COX水平进行检测;③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指数:对大鼠肾脏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其中胶原纤维呈绿色,对其中绿色数量进行统计;④对两组大鼠的肾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结果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大鼠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实验组大鼠术后14 d mtDNA(1.49±0.12)、NRF1(1.87±0.17)、PGC1a(1.76±0.21)、Drp1(2.49±0.24)、Mfn2(2.45±0.2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线粒体具有较高活性。见表1。
  2.2 两组大鼠术后14 d肾脏指标比较
  术后14 d,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COX明显高于对照组,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RIF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大鼠肾体比、肾脏Hy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此种患者多以肾纤维化作为病理基础。Huising MO等[4]研究证实,在肾纤维化早期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逆转,特别是对于肾间质和肾小管而言,其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逆转。
  肾间质纤维化作为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病例特点,在肾脏结构破坏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会造成间质毛细血管破坏、肾小管萎缩、成纤细胞增生和肾间质中细胞外基质的积聚[5-7]。相关资料显示,肾间质纤维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细胞损伤及活化、促炎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产生、纤维化形成、肾脏结构和功能丧失,在此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功能不全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8,9]。临床研究证实,缺氧性损伤会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主要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高溶转运活性特征,对于线粒体能量供给具有较高要求,缺氧会造成线粒体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与线粒体膜结合造成其通透性改变[10-13]。从而引起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进入细胞浆,引发细胞损伤途径。左侧输尿管结扎会造成肾脏组织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从而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14]。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大鼠左侧输尿管进行结扎以模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通过对两组小鼠肾脏组织中线粒体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mtDNA、NRF1、PGC1a、Drp1、Mfn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实验组大鼠中存在显著的肾脏线粒体活性增强表现,表明模型建立成功。
  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以ECM积聚和肾间质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SOD、COX作为表征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的主要指标,在发生肾小管损伤时,COX和SOD水平会出现相应变化。在本研究中,术后14 d实验组大鼠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OX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验组大鼠存在十分显著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结合线粒体基因表达情况,提示缺氧所造成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氧化损伤所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会造成大量致纤维因子的产生,引起ECM产生和降解失衡,从而在肾间质中出现大量ECM沉积,造成患者肾小管萎缩和肾功能减退。在众多致纤维化因子中,以TGF-β1作用最为显著。Jelakovic B等[15]研究指出,肾间质中的TGF-β1因子主要来源于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本次研究中,肾脏组织Masson染色试验证实,在实验组大鼠中存在明显肾间质纤维化表现,再次证实缺氧损伤会诱发肾间质纤维化。同时对两组大鼠的肾脏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的肾体比、肾脏Hy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研究入手,对肾小管解离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创新性从线粒体动力平衡、功能等方面对线粒体损伤同TGF-β1致纤维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氧所造成的线粒体氧化损伤会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引起大量致纤维因子的产生,并从多途径引起肾间质的纤维化。   [参考文献]
  [1] 王磊,刘修恒,陈志远,等. 臭氧氧化预处理对体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 31(6):1207-1209.
  [2] 周波,宋立群,贠捷,等. 真武汤对UUO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影响的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4,42(3):136-138.
  [3] 高文波,魏军军,翁国斌,等. 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 1083-1086.
  [4] Huising MO,Van der Aa LM,Metz JR,et al. 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and CRF-binding protein expression in and release from the head kidney of common carp: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of the adrenal CRF system[J]. J Endocrinol,2007,193(3):349-357.
  [5] 黄昭,陈伟明,于晓春,等. 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PDE5基因沉默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9):693-700.
  [6] 付强,王惠明,颜奇,等. 支架蛋白JLP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30-36.
  [7] 唐琳,易润,杨冰,等.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8):633-638.
  [8] 李文,吴红赤,封宝红,等.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尿酸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3): 200-202.
  [9] 张翠薇,谢茂,张旭,等. 威灵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 3022-3024.
  [10] 黄继义,林鹰,逯富华,等. 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病理学机制研究[J]. 北方药学,2016,13(1): 103-105.
  [11] 倪佳佳,郭燕,杨玲云,等. microRNA-709负性调控线粒体功能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9):711-714.
  [12] 孔翠文,闫慧,李靖,等. 缬沙坦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机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6):644-648.
  [13] 谢敏,周建华,朱国琴. 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管周毛细血管病变的实验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1):1054-1057.
  [14] 王刘伟,董吉,房豫东,等. 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1):48-52.
  [15] Jelakovic B,Castells X,Tomic K,et al. Renal cell carcinoma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harbor the mutational signature of carcinogenic aristolochic acid[J]. Int J Cancer,2015,136(12): 2967-2972.
  (收稿日期:2016-05-0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 新鲜成年羊的腰段椎体48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制备离体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垂直压缩制备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骨折模型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行应用真空骨水泥搅拌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应用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结果 A
[摘要] 目的 调查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及正压通气治疗(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人文关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比较两组的SBP、DB
[摘要] 目的 观察miR-20a-5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验证其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靶向调控作用。 方法 使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将微小RNA(miRNA)转染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实验分为3组,miR-20a-5p组转染miR-20a-5p,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miRNA,空白组未做任何转染。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
[摘要] 目的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方法 对辖区2007~2011年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年增长速度45.76%;上岗前实检人数年增长速度高达 45.88%;噪声年增长速度高达42.59%;5年内共发现职业禁忌证953人,疑似职业患者16人,年增长速度为38.10%,职业病7例;职业健康检查监护率3.6%~22.8
相传数千年前,城头山古城有一个很聪慧的少年,人称小陶匠,他玩泥巴很有天赋,制出的陶器十分有趣,让首领穆王爱不释手。  这一年,穆王病入膏肓,很快就要死去,城头山的长老们开始为他准备后事,选定哪些人陪葬也成了后事之一。当时陪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侍,以及部落战争中的俘虏。甚至有人认为能为自己所尊敬的人陪葬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待遇。  穆王膝下无子,而他又喜欢小陶匠的陶器,更喜爱这个乖巧的孩子。所以,在
[摘要]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例男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接受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ICSI/ICPI)、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尿动力学检查变化。 結果 所有患
[摘要]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视网膜脱离患者60例(均为单眼患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术中预防性应用曲安奈德,对照组患者不应用曲安奈德,比较两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0.0%,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与化疗后致肝损害的关联性。 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7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HBV阳性274例(阳性组),HBV阴性613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经化疗后的肝功能情况。 结果 阳性组经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4.1%(66/274),阴性组为11.3%(69/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行中药小肠内滴注患者的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行中药小肠内滴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即入院后将其送至病房,然后向其介绍主治医师、病房环境以及各项制度;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做好相应记录;手术后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的5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与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糖尿病及WBC(P<0.05);根据SF-36生活量表,本组患者护理后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